疫情中德国未来科学家预测12大趋势,这是后新冠时代的预言吗?

这句听起来有点矫情的话非常符合一个真理,那就是事物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正如同当下,全世界都处于疫情之中,在得以喘息之际,如何判断未来社会的走向成为各个国家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在实施了更为严格的限制措施后,德国的疫情将趋于平稳,拐点或许能够在一周后出现,在这个时候人们开始关注于疫情后的工作和生活。

疫情中德国未来科学家预测12大趋势,这是后新冠时代的预言吗?

远程办公将成为常态化吗?人们还会像以前一样放心大胆的走进酒吧吗?图书馆还会成为自习的最好地点吗?甚至,人们还会相互拥抱吗?为此,德国的一些未来科学家正在紧锣密鼓的“预知”未来(趋势研究)。

未来学家,现代社会的“占卜师”

是不是来有点像是古代的巫术或者占卜?实际上趋势研究是一种建立对象在时间维度上发展规律的研究,属于纵向研究的一种。通过将研究对象在不同时期的横向研究汇总,组织不同科学领域的智力开展研究,发现对象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规律。

随着研究的内容所涉及的因素越来越大,趋势研究对智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依赖组织能力,故而智囊团和未来研究中心能机构陆陆续续涌现了出来。凭借广泛的学科背景、高效产出,这些机构可以快速的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公司发展提供咨询建议。

疫情中德国未来科学家预测12大趋势,这是后新冠时代的预言吗?

Matthias Horx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作为最早的一批极客,他对未来技术发展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多年新闻记者、公关工作,他积累了大量的智力资源,并成为了德语语境中最有影响力的未来学者,共出版书籍20部,其中很多本成为了畅销书。

疫情中德国未来科学家预测12大趋势,这是后新冠时代的预言吗?

1998年他与埃森富特旺艺术大学传达设计教授Peter Wippermann一同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成立了未来研究院(Zukunftsinstitut)。该机构中拥有30位来自各个学科的研究人员,对欧洲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趋势研究,帮助各国政府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如今它被认为是欧洲最有影响力的智囊团之一。就在不久前,该智囊团发布了

《我们的新未来-进入新冠后时代的大趋势》报告,对疫情后德国及国际社会走向的可能性进行了阐述。

疫情中德国未来科学家预测12大趋势,这是后新冠时代的预言吗?

埃森富特旺艺术大学

这不是巫术!

智囊团们能预测未来?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不论是天气预报还是人寿保险、股价,预测无处不在,但是这也仅仅是基于数据的模型和算法而已。趋势研究为人们提供的是世态发展的可能性,而真正发挥作用、影响未来还要包括人们为了应对“可能性”所做出的的“决策”,这两者需要同时出现。

拿新冠疫情来说,如果没有对感染人数的预估,各个国家将很难制定卓为有效的防止策略。同样在疫情将要过去之时,如果没有对经济、社会生活进行预估的话,国家也很难采取经济刺激措施,减少因疫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疫情中德国未来科学家预测12大趋势,这是后新冠时代的预言吗?

比如日本推迟奥运会举办,一定是一个利于止损的、基于数据的科学的决定。

那么当疫情过后的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呢?不久前,Matthias Horx发表了他的观点。他认为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最终一定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样态,疫情过后世界一定会变得不同,对于未来科学家提供了广泛的研究空间。

疫情中德国未来科学家预测12大趋势,这是后新冠时代的预言吗?

马尔堡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乌尔里希·瓦格纳(Ulrich Wagner)认可这一观点,他认为人类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疫情当中的行为模式,例如交通、生活、工作,但没人知道这能持续多久。影响这一事件的因素主要在于人们消费行为的改变,以及对未来经济的预期。

对于后新冠时代的两种假设

如何理解呢?结合未来研究所(Zukunftsinstitut)的说法,主要有两种假设。

一种是比较悲观的,即当疫情过后,各个国家的人们发现自己处于“完全孤立状态”,只有自己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人们开始变得多疑、不信任其他国家的人,世界经济都会趋于保守。从国际化的角度来看这几乎是毁灭性的。

在另一种乐观的假设中,人类已经适应了在这种常态化疫情环境下工作生活,他们学会了更加重视彼此的合作,谨慎的对待国际关系,世界从危机中吸取教训,变得更加强大。

“从现状来看,人类适应的还是很成功的,虽然有些社会阶层会选择规避国际化风险,但从大面来看,每个国家都在这次危机中学到了很多”——Matthias Horx

Matthias Horx在研究中心发现,虽然在疫情下,德国采取了较为严格的社交禁令,人们的距离似乎变远了。但是实际上,利用互联网和社交软件,人们开始关注此前从未关注的事件和人群,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社区关系越来越近。在大矛盾面前,人们的小冲突显得不再重要。

疫情中德国未来科学家预测12大趋势,这是后新冠时代的预言吗?

比如在德国,疫情期间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创建了“风险小组”,吸烟、有慢性病、营养不良的高危人群被聚集在一起,在#Risk标签下打卡。再比如我国,在基层社区工作者的组织下,社区邻里之间相互帮助购买蔬菜和消毒工具,有困难的人群得到了妥善的照顾。

在没有疫苗的时候,疫情之中的人们发现,最终决定未来的并不是技术,而是社会行为的改变,

此前人们大吹特吹的人工智能并没有在此次疫情中发挥决定作用,相反严格的管制措施平稳了态势。崇尚自由的欧洲人此时意识到了人类的生存和活动需要根本性的限制,并且即使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不同国家的人们仍可以以一个建设性的态度保持团结、共同发展。

对于经济,研究人员对于(当下)经济的弹性感到惊讶,虽然股市一直低迷、许多公司破产,但并没有造成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崩溃,相反这促使了许多公司转型升级,经济依然具有活力。正如同比尔盖茨此前发布的感叹一样,在病毒面前,人与人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财富在此时并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相反有朋友代取快递、订购口罩、送菜对于人们来说帮助更大。从产业上来看,当疫情过后,全球的生产链将进一步优化,临时存储设施将大幅出现,本地化的生产将再度复兴。

疫情中德国未来科学家预测12大趋势,这是后新冠时代的预言吗?


他们认为此次疫情对于人类来说,其实是一次学会克服恐惧的过程,就像去看牙医,虽然在拔牙之前,牙医的种种行为都会带来恐惧,不过当手术完成后,人们就会产生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似乎比以前更加有活力。

此外,随着信息的爆炸,假新闻和谣言将很快失去价值,社会的公信力被建立在管理者的行为之上,而不是民粹主义的煽动下。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家理性的、科学的主流言论将重新走上历史的舞台。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对疫情的污名化和利用民粹主义摆脱危机都是不长远的

所以介于如上种种事实,未来科学家们更愿意以一个乐观的态度看待人类的未来。或许对于人类来说,这次病毒只是一个从未来穿越而来的信号,告诉人类发展的太快了,或者竞争的方向有问题,而现在正是一个重置的好机会?

后新冠时代的12大趋势

说回到研究本身,在《我们的新未来-进入新冠后时代的大趋势》报告本身就很有看点。在该研究中,未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球化与健康等人类发展标准开展趋势研究,共建立了12个趋势,其中有五种趋势表现的非常强劲,他们认为这是人类通往未来的桥梁。

疫情中德国未来科学家预测12大趋势,这是后新冠时代的预言吗?

这五个趋势是安全、健康、连通性(信息)、个性化、全球化。简单来说,连通性是后新冠世代最强大的趋势,信息技术、网络化、5G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活,甚至主导社会变革、形成新的社会文化、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个性化是指原有的“西方世界中心文化”的价值体系、社会结构、消费模式、大众文化都会发生改变,比如地方文化、性别文化(性别平等)都会得到发展,而全球化将意味着国际关系中的矛盾点将变得的更加透明。

还有三个趋势将成为未来变革的引擎,它们是新型工作(被新技术定义的工作方式和行为)、老龄社会(平均寿命增长后老人的生活方式变革)和新生态学(疫情中工厂关闭、航班被取消所带来的显而易见的环境优化)。

Ps.这两天天气好像又不好了。

此外还有四个趋势或许将成为未来产业的创新跳板,他们是性别转移(传统性别刻板印象的变化)、知识文化(知识大众化——如中国开放学术文献平台,知识将逐渐褪去精英化的外衣)、移动化(在疫情影响下,人们不再过度依赖移动设备)、城市化(人们是否应该在乡村有片菜园?)。

结语

从诸多角度来看,德国的未来科学家们向人们传达了乐观的信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所有的信息都是基于当前的世态和数据的研究结果,当事态发生转变,这些可能性也会发生变化(比如疫苗被成功研发),正如开头所说,对未来的“判断”影响着“未来”,现在的每一项决策都会影响着这些可能性。

另一方面,趋势研究的对象不能够随意转变,这意味着那些针对德国和欧洲的研究和数据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只具有有限的借鉴意义,不过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至少我们也应该了解这些趋势。

有意思的是,如果你认同这一观点,将未来的自己设定为一个全球化的人,一刹那,你的未来已经发生了改变,想一想这是不是很有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