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念念远方的“家人”

<table> 心心念念远方的“家人”

3月17日,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医疗队队员将患者转运到新地点,作进一步的治疗。 南方日报记者 董天健 摄

/<table>

“春风十里,所有的美好在等你。刘姐姐,广东援荆医疗队与您出院见!”“荆州此时莺飞草长,杨奶奶,您也要挺住!广东援荆医疗队爱您!”……

3月24日一早,几束带着贺卡的花被送进荆州市中心医院感染科病房,收花的是病房里剩下几位尚未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送花的是远在广东佛山集体休整的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队员。

3月20日,564名广东医疗队队员完成支援任务,告别荆州,抵达佛山集体休整;12名“勇士”留在荆州继续抗疫。在集中休整的这些日子,广东医疗队员们依旧念着荆州的病人:与荆州医护人员视频交流、共同会诊在院患者、询问荆州疫情形势……两地医护共建的微信群依然活跃,信息不断。

支援荆州战“疫”的日子里,医疗队员们与患者的心早就融在一起,成为一家人。

南方日报记者 曹嫒嫒 黄锦辉 肖文舸

通讯员 张阳 甄晓洲 白恬

千里之外的牵挂

网络答疑实时在线

鲜丽的红玫瑰、清香的白百合、粉嫩的洋桔梗,把病房装点得格外生机勃勃。广东医疗队在佛山集中休整,心念着患者,专门募集300多元,请留在荆州的“战友”帮忙买了鲜花送来。

在花的旁边,几位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等几项监护指征正持续好转。而这些最新数据,第一时间被荆州医护拍下,传到粤荆两地“新冠ECMO医生团队”微信群里,引得大家阵阵欣喜。

目前荆州市中心医院在院的患者,均是ECMO(体外膜肺氧合)支持的危重症病人。此前,他们在广东医疗队和荆州医护合力抢救下,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

广东医疗队大部队离开荆州的这几天,几位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等监护指征最新数据,总会第一时间被荆州医护拍下,传到“新冠ECMO医生团队”微信群里,两地医生继续保持视频联系。

“2床的血氧(饱和度)升到了90!”看完荆州发来的患者最新CT片和血气分析数据等,广东医疗队队员十分欣喜。

“这几位患者之前经历过好几次危急情况,他们都撑下来了,真的是非常不容易。我们更要全力以赴,一起帮助他们战胜病毒。”广东医疗队救治专家组组长蒋文新介绍,虽然已返回广东休整,他们和荆州医护一起建的“新冠ECMO医生团队”微信群,还是24小时“滴滴滴”响个不停,就像从未离开一样。

“影响VV-ECMO氧合的因素有哪些?”“心律紊乱病例脉搏轮廓分析情况如何?”……面对当地医护在救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广东医疗队队员第一时间在微信群回复。如果文字和语音不便解释清楚,就开启视频通话。

23日下午和晚上,广东医疗队队员麦聪、廖小卒分别就“ECMO在ICU中的应用”“ECMO辅助下心衰患者的流量及循环管理”等话题连线荆州医护,开展了两场各两小时的视频培训。

“难舍牵挂!”蒋文新如此形容自己的心情。他说,为了把这几个病人救回来,医疗队付出了大量努力,虽然大家回了广东,但是始终保持对这几位患者的关注,密切联动荆州当地,希望他们可以早日康复。

12人坚守荆州

“我们等着他们出院”

3月24日下午3时,一场关于医疗救治的培训在荆州市中心医院如期举行。在会上,广东省人民医院东病区ICU副主任医师黄道政为200余名医护人员分析了自己过往经手的案例。

黄道政是继续坚守荆州的一名广东医疗队队员。由于当地仍有新冠重型与危重型病例住院接受救治,少数普通型患者仍未达到出院标准,3月19日,在大部队即将从荆州返回广东之时,12名医护人员选择续战荆州。

“既然选择留下,就必须做好剩下的这些工作,坚持到最后。”黄道政说。

截至25日,荆州还有3名新冠肺炎患者在院。12名医疗队员主要负责和当地医护一同对病人病情研判、会诊。

“病人和家属知道我们还在,都觉得安心不少!”广东省人民医院东病区ICU护士长廖游玩是留在荆州的医疗队一员。从2月20日到荆州后,她和同事们承担起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护理工作。

广东医疗队抵达荆州时,当地重症、危重症患者180人,救治压力极大。廖游玩那段日子也常常忙到深夜,在荆州一个多月,她看着病人一个个好转、出院,近期荆州第一人民医院的最后一个病人转出,实现了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从治病到“医心”,广东医疗队员始终守望着医者初心。

2月23日,钟南山院士隔空把脉,为荆州25岁护士小雪(化名)制定诊疗方案——尽早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改用磷酸氯喹抗病毒治疗,慎用激素……10天后,小雪康复出院,出院时,她拿着一张写给终南山的感谢信,对着镜头,说要与同事继续战斗。

“现在病人需要的是心理疏导。”廖游玩曾经负责的一位病人张大姐曾在ICU接受治疗,后来病情转轻,各方面都好转不少,但核酸检测始终是阳性。看着周围的人陆续出院,张大姐十分着急。

为了让病人安心,廖游玩时常和她通电话了解情况,得知广东医疗队队员留下来后,张大姐心情好了很多。近期张大姐核酸检测终于变成阴性,只要再做一次检测还是阴性后,就能出院。

在廖游玩眼里,虽然现在病人少了,但自己还是放心不下。“我们还要啃硬骨头,特别是3个上ECMO的患者。我要继续等着他们出院。”廖游玩说。

这支由6名护士、5名医生以及1名院感专家组成的队伍,近期除了参与病人病情研判、会诊,还轮番为当地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救治和护理的培训。

字字医患情

患者来信感谢异乡医疗队

返粤后,一些广东医疗队队员还会收到荆州病人的祝福与感谢。虽然言语朴实,但在医护人员心中,却是最美的“情书”。因为,这承载着患者对异乡医疗队的认可和肯定。

南方医院神经科护士刘俊露有一个放不下的牵挂。在洪湖时,她照顾的病人宝兰需转至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离开时,她心有不舍,此后多次询问病人近况。得知她核酸转阴,心里的石头才放下。

说起两人的缘分,刘俊露说,因为癌痛,刚开始接触时,宝兰并不理睬人,但在用方言耐心沟通后,刘俊露得知她挂念亲人,于是偷偷用值班手机,拨打电话,解开宝兰的心结,最终病人配合治疗,与医护人员约定,共赏春天美景。

语言是对抗疾病的法宝。在前线,刘俊露自学湖北话;护理时,她用方言唠两句嗑,“莫和不过(不要害怕)”“你蛮快就出克(你很快就出去)”;病床前,她总是安抚老人的情绪,增加病人对抗疾病的信心。

前两天,南方医院护士孙慧美在朋友圈晒出聊天记录,有一名病人小心翼翼地说:“可以跟你做朋友吗?”她说:“当然可以。”

两人相隔千里,却做起了知心的网友。孙慧美说,病人是轻症患者,但有抑郁倾向,因此她会主动询问病人的情况,“就像朋友一样聊天说话。”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78岁的肖大爷对南方医院护士曹赛说。

两人有奇妙的缘分。从第一天入院,到转出重症病房,曹赛几乎全程参与他的救治过程。

日常护理、喂饭、擦身……这些对曹赛来讲不过是本职工作。但肖大爷却把医护人员的付出看在眼里。他用手机拍下了很多医护人员工作的照片,做成了一个短片,记录自己发自内心的感谢。“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只知道是从广东来的一支医疗队……”在视频中,他还特意把自己的感受打上了字幕。

“反正我们两个约定好了,一定要健健康康的,我在广州等着他,加油爷爷!”曹赛离开前说。

这两天,曹赛得知肖大爷已经出院,在家隔离,情况一点点好起来。得知医疗队已离开,肖大爷特意发来了感谢短信。曹赛再次动容了。

一份感谢,温暖了医者的心,坚定了行医的信念。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王朦夏说,支援荆州,她找回了医者的初心,当病人出院时,他们的一句真挚感谢,会让她觉得付出是很值得的,“这份工作很有价值感”。

离开洪湖前,人们夹道欢送医护人员的场景,让南方医院放射科医生秦耿耿动容。他说,每一次挺身而出时,那份被需要的感觉,正是读医多年的赤子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