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清明上坟“前三后四,左五右六”是啥意思?

新大风歌


清明未到,孝顺的人此刻已经在上坟扫墓了。往年到了3月份,苏嘉杭基本上所有的高速,都是已经封堵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交通方面的压力,导致上坟扫墓必须要提前。


但是以前啊,在农村里的风俗习惯啊,清明上坟扫墓讲究“前三后四,左五右六”。

是因为清明节原本是好几个节日如寒食节、上巳节等等融合起来的。并不是指具体的哪一天叫清明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前后将近20日的这种说法啊。

现在确定到具体的某一天为清明节,是因为这是申遗之后,国家确定的法定假日。

前三后四的说法,就是指的以斗指乙,太阳黄经15°这一天为基准,扫墓在这一周之内完成。

也就是说在这一天的前3天到后4天都是扫墓的首选日子;当然也有一说,扫墓祭祀要缝单日。


这里面有一个例外,就是寒食节当天,不要去祭祀。因为以前人注重寒食节,寒食节当天是不允许生火做饭的,自己吃的啊,都是提前准备好的酥饼、糕团之类可以冷食的东西。但是扫墓祭祀的话是需要准备烟火气的祭祀物品,包括一些扫墓祭祀用的食物。所以显然这一天如果重合了,这是非常不方便的。

左五右六的说法就是指,在扫墓祭祀的当天,最好是在早晨的五点到六点,也是是卯时两刻左右完成祭祀。

因为这个时间点,空气最清新,而且天色已亮,正是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也是古代衙门里,刚刚开始办公点卯的时间。也可以因此表现出对祖先祭祀的诚意啊。关键的是,扫墓祭祀完毕之后,可以有一整天的时间去踏青或做其他的事情,仍然可以拥有完整的一天。


但其实现在这种情况都是完全不具备了啊。因为这个点,很多墓园可能还未开门。所以正常的扫墓主要集中在上午,中午在当地吃个饭,下午踏青游览再稍微休息一下,傍晚时分便回去了。下午过了2点之后再去扫墓,其实对一天的安排就不太合理了。

当然十里不同风,每个地方的扫墓风俗习惯是不一样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风俗习惯的湮灭。我们不可能做到跟以前人一样。但是对自己的祖先和已故的亲人心存感恩和善念,在这些特定的日子里去洒扫追思,这就足够了。



炒米视角


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这种祭祖民俗已经沿袭了千百年,这个日子更是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也成为重要的且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节日,这天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这天人们会准备好各种祭品,但在扫墓的时间点上却有着许多忌讳,在农村就常说“清明上坟,前三后四,左五右六”。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前三后四”说的是,有些地方在清明节上坟的时间点上的讲究。

有一种说法说清明节的前一天为“寒食节”,这一天忌讳去上坟,而清明节的前三天到后四天上坟为最佳时间。

当然我国地大物博,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有些地方的说法为“前三后三”,讲究的是逢单上坟扫墓。

现在大多数地方都是在清明节前扫完墓,对这些日子没有太多的忌讳和讲究,之后的7月扫次墓,9月扫次墓。

而“左五右六”说的是具体的时间点,当天去上坟扫墓的话并不是说去的时间越早就越好,因为扫墓这个古老的习俗是从古延续至今,在古代历法中,最好是在五点到六点,即卯时。当然现在对这些并没有这么多忌讳,但最好在下午二点至三点前完成扫墓。

当然,各地都有不一样的习俗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