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中国孩子从小在西方国家留学,你怎么看这些接受西方教育的孩子?

友友教练


先看看著名的疑问三连:

第一,什么时候全球的精英会把孩子送到中国留学,而不是像今天都把他们的孩子送到美国、 欧洲留学?

第二,什么时候全球的年轻人会最欣赏中国的电影、文化、书籍,而不是像今天他们最喜欢的是美国、欧洲的电影、书籍、音乐?

第三,什么时候全球的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会首选中国的品牌?

留学不奇怪,这是百年前的小留学生回国成才,现在的人才呢?


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着一些重大问题:

一是经济转型问题,问题的核心是把过去对经济增长数量的关注转移到经济发展的质量上来,而质量的问题,说到底是要整个国家形成一种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目标的价值认同。

过去我们说某个地方的经济质量好不好, 是看它的GDP;现在要看经济增长了以后,老百姓是不是得到了真正的好处。过去提到提高城镇化就是盖房, 现在的城镇化是要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所以我们经济转型核心的问题,就是要形成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时候,专注于人的发展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面临的第二大的问题是创新。

不久前,美国的报纸都在讨论,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乔布斯。他们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的教育不鼓励创新,不鼓励独立自由的思维。如果教育出的孩子没有创新的能力、 创新的思维,我国的创新是不可持续的,只能搞一些表面文章, 一阵风就过去了; 或者是只能在少数尖端的、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的领域实现少数创新, 而不能实现全民创新。对此, 教育承担着极大的历史性责任。

我们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建立正常的政商关系。

这看起来和教育不相关,实际上有着很深刻的关系。我们应该真正培养起一种平等的意识,让我们的孩子不再追求高高在上的做官的感觉,使孩子知道不是有钱就高人一等。

我们的孩子从小最愿意当班长、中队长、大队长,而且为了当中队长、大队长不惜让家长跟老师搞好关系,甚至采取一些不正常的办法。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平等意识深入人心。很多年前龙永图到新西兰访问, 新西兰的大使到机场接他, 他说:“很抱歉,您再等一下,我还要接我们的副总理。” 等了一会儿, 新西兰副总理自己一个人背着包,和大家一起走出通道。大使走上去迎接,副总理说:“还要麻烦你给我看着包,我要去取行李!” 拿到大行李准备乘车,外面只有一个司机等着他。


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需要强调几点:

一是培养孩子的诚信。不说谎是基本底线,但是我们今天的孩子没有几个不说谎的。我弟弟的孩子在美国出生, 在美国受教育, 他和国内同龄的孩子在一起,别人会嘲笑他是 “傻老美” ——不会见风使舵,不会说假话,傻。我们的孩子精得很,看什么人说什么话。

这是谁培养的?家长培养的,教师培养的,学校大环境培养的。一个家长突然接到老板、上司的电话,他明明在公园游玩,却当着孩子的面公然说自己很忙,这才是一个电话,以后会有十个、 二十个电话, 慢慢地,你说孩子的诚信哪去了?


二是培养责任感,这是培养优秀社会公民最核心的问题。中国在入世的时候,对全世界承诺遵守经济贸易规则,所以世界各国都把中国当成市场经济俱乐部的成员,开始贸易往来。但是这种关系是很脆弱的, 一旦中国对这种承诺放松了,我们很可能会失去国际的信任。要使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这样在国际上才会有政治的公信力。


建戈说教育


家长崇洋迷外思想在作怪,小孩子从小接受国外教育,大脑里面装满了国外的东西

长大多半要在国外生活,对祖国母亲没有情感,不知道祖国母亲是什么

疫情期间,想避难却想起了祖国,有一个成年人自述,在国外生活20多年,几乎把祖国忘记了,祖国有难连一句祖国加油^0^~都没有说过

祖国疫情控制住了,国外疫情爆发了,想回国避难,自己忏悔没有脸面回来,自己感觉愧对祖国

无论孩子长大做什么工作,挣多少钱,当多大的官,无非是为了过上幸福的生活,不学习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学习孝道文化,能幸福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