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械篇:冲锋枪的发展

冲锋枪

冲锋枪通常指双手握持发射手枪弹的单兵连发枪械。是一种介于手枪和 机枪之间的武器,比步枪短小轻便,便于突然开火、射速高、火力猛,适用 于近战和冲锋,在 200 米内有良好的杀伤效力。 冲锋枪的结构较为简单,枪管也较短。自动方式多采用枪机后坐式,枪 机较重,发射时碰撞较厉害。采用容弹量较大的弹匣供弹,弹匣通常装在武 器下方,有的装在侧方或上方。

枪械篇:冲锋枪的发展

战斗射速单发时约40发/分,长点射时约100~ 120 发/分。简单的冲锋枪没有快慢机,只能连发射击,冲锋枪多具有小握把,枪托一般可伸缩或折叠。 一般认为冲锋枪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为适应阵地争夺战的需 要,1915 年意大利人 B.A.列维里设计了发射 9 毫米手枪弹的维拉·派洛沙双 管自动枪,这种枪的射速太高(3000 发/分),精度很差,也较笨重,不适 于单兵使用。1918 年出现了德国人 H.施迈塞尔设计的 9 毫米 MP18 冲锋枪, 虽然射程近,精度不高,但较适合单兵使用,且具有猛烈的火力。其改进型 MP18I 式当年装备了德国陆军。

枪械篇:冲锋枪的发展

MP18

1936~1939 年西班牙内战期间,交战双方曾 大量使用冲锋枪。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同型号的冲锋枪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大量应用。 大战后期,出现了发射中间型枪弹的自动枪械,它具有冲锋枪的密集火力和 近于步枪的杀伤威力。这种枪在中国曾称为冲锋枪,有些国家则称为突击步 枪或自动枪,如德国的 StG44 突击步枪,前苏联的 AK47 自动枪,中国的 56 式冲锋枪等。

枪械篇:冲锋枪的发展

56 式冲锋枪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有些国家研制了微型冲锋枪,例如美国的英格拉 姆 M10 冲锋枪,中国的 79 式 7.62 毫米冲锋枪等。由于它更加短小轻便,使 用灵活,必要时还可单手发射,适于特种部队装备使用。机枪机枪指带有两 脚架、枪架或枪座,能实施连发射击的自动枪械。

机枪以杀伤有生目标为主, 也可以射击地面、水面或空中的薄壁装甲目标,或压制敌火力点。通常分为 轻机枪、重机枪、通用机枪和大口径机枪。根据装备对象,又分为野战机枪 (含高射机枪)、车载机枪(含坦克机枪),航空机枪和舰用机枪。 轻机枪装有而脚架,重量较轻,携行方便。可卧姿抵肩射击,也可立姿 或行进间射击,战斗射速一般为 80~150 发/ 分左右,有效射程 500~800 米。重机枪装有稳固的枪架,射击精度较好,能长时间连续射击。

枪械篇:冲锋枪的发展

重机枪

全枪较重, 可分解搬运。其战斗射速为 200~300 发/分,有效射程平射为 800~1000 米, 高射为 500 米。通用机枪,亦称两用机枪,以两脚架支撑可当轻机枪用,装 在枪架上可当重机枪用。大口径机枪,口径一般在 12 毫米以上,可高射 2000 米内的空中目标、地面薄壁装甲目标和火力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