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曼谷王朝的國王並非是漢族後裔,為何都有一箇中文名字,姓“鄭”呢?

密探零零發


為什麼有中國姓呢,很簡單,因為泰國曼谷王朝的國王跟中國有瓜葛。

這種瓜葛就是歷史淵源,一種打斷骨頭還連著筋的瓜葛。

眾所周知,泰國至今仍然是個王國,泰國的王朝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泰國雖然現在實行的是君主立憲,但這個王朝依然合法存在,國王和王室受到國民的尊重,王室受到國家優待,過著非常體面和榮華的生活。

泰國的曼谷王朝建立於18世紀末,也叫拉瑪王朝,國王都有中文名字,而且中文都姓鄭。

前幾年去世的拉瑪九世普老國王也有個中文名字叫鄭固。現在在位的國王拉瑪十世哇集拉隆功,有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鄭冕。

拉瑪王朝締造者,也就是"國父"是昭披耶卻克里,他有沒有中文名字呢?

有的,他的中文名字不僅好聽,而且好記;他的中文名字叫鄭華。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作為泰國社會的高層,泰國王室的中文姓全都是鄭。

泰國的開國國君為什麼有個中國名字呢?說到泰國王朝的中國姓,就跟中國扯上關係了。

拉瑪王朝沒有建立的時候,統治泰國的是一個叫鄭昭。這個鄭昭什麼來歷呢?

鄭昭的泰國名字叫達信(1734年4月17日-1782年4月7日),是泰國皇帝五大帝之首 ,泰國吞武裡王朝國王的建國者。

這個泰國吞武裡王朝的創始人,身上卻流著華人的血,他父親鄭鏞就是地道的廣東潮州人,母親是泰國華裔後代人。

1767年緬甸入侵泰國,緬甸人在泰國殺人放火,為非作歹,運走大量珠寶,騷擾泰國百姓;並且任用當地的土匪、地痞為官員管理地方。而且他們還想吞併泰國,逼迫泰國人放棄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緬甸入侵者的暴行引起了泰國人民的憤怒。

可是沒有一個帶頭人,緬甸人又非常殘暴;所以對於緬軍的暴行,泰國人民雖然咬牙切齒卻敢怒不敢言。

鄭昭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他決心積聚力量,趕走侵略者。

鄭昭利用在自己廣東的關係招募了大量華人,好多泰國的華裔也投奔到他的門下。

鄭昭做好充分準備後,打響了驅逐侵略者的抗緬戰爭。經過兩年的艱苦抗戰,鄭昭終於帶領泰國人民打跑了了緬甸入侵者。

鄭昭在1769年建立了吞武裡王朝,被緬甸人成為民族英雄,受到泰國人敬仰。

鄭昭不僅被泰國人尊稱為"吞武裡大帝",而且每年12月28日是鄭昭這個大帝的紀念日,叫"鄭皇節"。

不僅如此,泰國還有個鄭王廟,就在泰國王宮附近,位於風景秀麗的湄公河岸邊。

那麼,現在的泰國王室和鄭昭又有什麼關係呢?

現任泰國國王鄭冕的老祖宗,曼谷王朝的"國父"原名通鑾,後又改名帕佛陀約華朱拉洛。

這個通鑾出身貧寒但非常驍勇,精通騎射。通鑾原來就在鄭昭軍隊裡當兵,因為表現出色,屢立戰功受到鄭昭重用,後來還把女兒嫁給了他。

鄭昭沒有想到自己卻看錯了人,引狼入室。通鑾後來發動政變殺死老丈人,自立為王,建立了拉瑪王朝。

通鑾靠著政變上臺的,總覺得有點名不正言不順,一心想披個合法外衣。

於是通鑾也就是拉瑪一世就讓使者去見清朝的乾隆皇帝,讓乾隆給他個名號,因為當時的東南亞諸國都是大清的屬國,得到大清認可就合法了。

通鑾在信中說,我是原來國王鄭昭的兒子,老爸不幸去世,他在遺囑中指定我為接班人,繼承父親的事業,因此特請大清皇上恩准給個名分。

為了把"故事"說得天衣無縫,他在信中自稱鄭華。

那時候也沒有電話,電報,沒有報紙和電視,更沒有視頻和身份證。乾隆也不知道千里之外的泰國發生過什麼,鄭華的身份也無法核實。何況泰國國王只是名義上的屬國,乾隆政務繁忙,也懶得費心思。

於是乾隆不假思索、大筆一揮,就封這個鄭華為暹羅王。

打那以後,每當一任的泰國新王登基,都會給清朝皇帝報喜請求冊封。

在請求冊封的文書中,無一例外用的都是鄭姓和中文名。

雖然之後隨著大清王朝在泰國的影響日漸減退和大清的滅亡,泰國王室新王登基不再跟中國扯關係,但泰國王室的中國姓名傳統還是保留下來。而且由於吞武裡王朝的創始者是中國華裔,拉瑪一世是他的女婿,拉瑪皇族中也有不少人娶華裔女性為妻,不可否認,泰國王室跟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泰國皇族的中國姓氏就保留了下來。


歷來現實


要說到泰國國王的譜系,可以上溯到十八世紀著名的華人英雄鄭昭。

鄭昭是個混血兒,父親是廣東潮州人氏,母親是暹邏人,他有個暹羅名,喚作“達信”(Tak sin)。鄭昭的英雄傳奇,始於1767年的一個事件。該年,緬甸國王孟駁興兵進攻暹邏首都大城,大城陷落,暹邏國王伊克塔(Ekatat)落荒而逃,在逃跑途中被困,最終餓死。

當時鄭昭三十四歲,他參加了首都保衛戰,並在城陷時帶著五百人逃到東部。當地的總督見鄭昭人少,打算一舉消滅之,不想鄭昭反戈一擊,反倒佔領其地盤。鄭昭頗有領導才能,在他的號召下,很多人前來歸附,很快,他的部眾發展到了五千人。他便開始制訂軍事計劃,以奪回首都大城。

緬軍攻陷大城後,大兵部隊撤回國內,只留下一部分兵力駐守,由將領蘇格伊指揮。鄭昭查明虛實後,率領一支水師,沿著湄南河溯流而上,首戰告捷,擒殺暹邏叛降之臣奈東因。蘇格伊聞訊後,派蒙耶率兵進攻鄭昭,不過,這支以暹邏偽軍為軍隊不願意為緬人賣命,大家一鬨而散。蒙耶大敗,鄭昭乘勝追擊,並殺死緬軍主將蘇格伊,光復首都大城。此時距大城陷落也只有短短的六個月。

由於鄭昭光復之功,被暹人擁為國王。

緬軍退出後,暹邏並未太平,全國分裂為五部,其中鄭昭據中部,其餘四部均是獨立割據勢力。鄭昭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完成統一全國的使命。據史書記載,鄭昭是一位英明且仁義之君,他“發票散財,以賑民眾”,“慈祥為懷,仁義愛民”,為民眾所愛戴。

不過,據暹邏歷史記載,到了鄭昭統治後期,由於承平日久,他沉溺於佛教,甚至認為自己已經成佛,還能預知別人生死。一個自認為是佛神之人,性情由大變,變得暴虐無度。後來其臣下發動政變,囚禁鄭昭。其女婿Phya Gharkkri平定叛亂後,宣佈鄭昭神經錯亂,遂殺岳父而自立為王。後來,新繼任的暹邏王遣使到北京時,自稱是鄭昭的兒子,故而用了“鄭華”之名。鄭華也就是現在泰國國王之先祖,也就是說,泰王家譜是上溯到鄭昭的女婿,因而有了泰王室“鄭姓”之故事。


《南洋華僑史》

《南洋華僑通史》


君山話史


確實如此,泰國王族的中文名都是姓“鄭”,這和泰國曼谷王朝的起源有直接關係。這個鄭是華人姓氏,不是翻譯的原因。

泰國國王中名字都姓鄭

其實很多人都不知,泰國現在的曼谷王朝也叫拉瑪王朝,國王中文名字都姓鄭。比如在2016年去世的拉瑪九世普密蓬老國王,他的中文名叫鄭固。現在的新國王拉瑪十世哇集拉隆功,他的中文名鄭冕。

拉瑪十世哇集拉隆功中文名鄭冕

而拉瑪王朝的開國之君昭披耶卻克里的中文名字叫鄭華。所以泰國王族的中文姓是鄭。而這個鄭確實是來自於華人的傳統姓氏,而不是因為翻譯的原因。

泰國拉瑪一世殺死了自己的華人國王,為了獲得清朝承認,謊稱是老國王之子

這和現在的泰國王朝的建立有關。拉瑪一世在創建拉瑪王朝之前,是泰國吞武裡王朝國王鄭昭的手下將領。吞武裡王朝國王鄭昭是華人血統,根據當時的情況看,受到清朝的冊封。而拉瑪一世則是處死了鄭昭,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拉瑪九世普密蓬中文名叫鄭固

後來拉瑪一世為了獲得清朝的承認,謊稱自己是鄭昭的兒子鄭信,而且獲得了清朝的信任。所以拉瑪王朝自此之後,也有了鄭的姓氏。

拉瑪王朝創建在1780年前後,當時正值乾隆時期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拉瑪一世創建拉瑪王朝之時,當時清朝處在乾隆盛世的後期,清朝的國力表面上還是很強大的。周邊各國中,也幾乎都維持著向清朝朝貢的關係,比如越南等國。

清朝乾隆時期,國力強盛

所以這並不難理解,當時拉瑪一世處死了華人國王鄭昭之後,擔心引起清廷的不滿,所以自稱鄭昭之子。事實上,從明末清初時,清朝的強大國力就讓周邊各王朝有了清晰的認識。當年吳三桂追殺明朝永曆帝一直到緬甸境內,其實周邊各個王朝都沒能力抵抗清廷。


風雲世界觀


這與曼谷王朝對清朝外交的策略有關。

1786年,拉瑪一世以鄭昭之子的名義,遣使赴清朝朝貢,乾隆帝冊封其為暹羅國王,在《清實錄》中,稱之為鄭華。

圖一:曼谷王朝九世王的畫像

介紹曼谷王朝

拉瑪一世(Rama I),本名通鑾,其父通滴,是阿瑜陀耶王國的孟族貴族,其母名道倫,有中國閩南血統。

圖二:拉瑪一世王畫像

通鑾生於1736年,幼時被送進宮廷,成為皇家侍衛,並與鄭信(即後來的吞武裡王)成為好友。根據暹羅習俗,21歲時,他被送入寺院出家。1758年,被國王埃甲他封賞,成為叻武裡府副府尹。

1767年,緬甸貢榜王朝即將攻陷阿瑜陀耶城,守城的鄭昭突圍而出,並率領部眾佔領了莊他武裡府和達叻府。在此期間,通鑾是鄭昭起兵之初的六大臣之一。

1768年,鄭昭建立吞武裡王朝。通鑾成為皇宮衛隊長。1770年,取得昭披耶·扎克里的爵號,成為北部諸府的首席大臣。隨後,通鑾與汶瑪率軍對抗緬甸,並征服柬埔寨。1774年,被派往北方奪取蘭納。在南邦王子甲威叻的幫助下,暹羅成功將蘭納王國從緬甸統治下解救出來。1778年率軍征服了萬象、琅勃拉邦、佔巴塞這三個寮國(老撾)小國。因一系列出色的戰功,通鑾被授予頌德·昭披耶·瑪哈·甲沙色的爵號。

1781年,已患有精神疾病的鄭昭派通鑾與其弟汶瑪前去征討反叛的柬埔寨,並將他們的家人扣押作為人質,通鑾二人得知後十分不滿。翌年,暹羅發生兵變,將軍披耶·訕廢黜鄭昭。通鑾兄弟得知後,與支援柬埔寨的越南將軍阮有瑞、胡文璘達成和解,隨後處決了在柬埔寨的鄭昭之子,二王因他拉披他。率軍回到暹羅後。通鑾平定了叛亂,處決了鄭昭,並殺死並披耶·訕。

1782年4月6日,通鑾在正式加冕,建立扎克里王朝。他任命弟弟汶瑪為第二王,成為瑪哈·索拉辛哈那;外甥通因為第三王,成為阿努拉特韋。隨後將首都搬遷到昭披耶河東岸的曼谷。

這就是曼谷王朝的由來。


最後是彩蛋:拉瑪一世這個名字的由來

曼谷王朝六世王瓦棲拉兀留學英國期間,覺得歷代暹羅國王名字太長難以向西方人介紹,才以“拉瑪某世”之名稱呼扎克里王朝歷代國王。由此,一世王也被溯稱為拉瑪一世。



萬里長空夜未央


泰國曼谷王朝是昭披耶扎克里平定叛亂、處死鄭昭而建立的 詭異的是鄭昭和他信都有一個相同的名字:Thaksin

鄭昭和他信:名字都是Thaksin,即他信;都是潮汕華人後裔;都是被政變下臺。

五大帝之一的鄭昭:

1、潮汕第二代移民,曾被阿瑜陀耶王國的首相昭披耶·扎克里·穆收為義子;

2、在出家為僧三年後,效忠國王埃甲他;

3、1764年,緬甸進攻泰國,鄭昭和另一位將軍戈薩提博提在碧武裡府擊敗緬甸軍;

4、1765年,在首都阿瑜陀耶和圍城的緬甸軍對抗一年;

5、1766年1月3日,在阿瑜陀耶被攻陷不久前,鄭昭和500名士兵衝出緬甸軍的包圍——為什麼出來?如何出來?都是一個謎團;

6、1767年,阿瑜陀耶被攻陷,國王埃甲他死亡,泰國分裂為六個部分,鄭昭控制東海岸;

7、1767年6月15日,鄭昭攻佔春武里府,作為反抗緬甸的基地;隨後,鄭昭在羅勇府被擁立為大公;

8、1867年11月6日,鄭昭率領5000人,擊敗面對軍隊,奪取吞武裡,,不久又收復收復阿瑜陀耶;隨後,鄭昭出於防禦和貿易的目的,選擇建都在吞武裡而非阿瑜陀耶,建立吞武裡王朝;

鄭昭雕像

鄭昭能夠建立吞武裡王朝的原因:

1、緬甸在擊敗泰國後,在還沒有完全征服前,就匆忙和大清開戰,陷入南北作戰局面,無力鎮壓鄭昭的泰國王國;

2、鄭昭的堅持和努力,和泰國人的支持;

3、大清乾隆帝承認鄭昭的王位合法性,意圖扶持鄭昭作為盟友對抗緬甸。

拉瑪一世如何奪取鄭昭的王位

1、拉瑪一世是和鄭昭一起長大的好友,母親具有閩南人血脈;

2、拉瑪一世在緬甸圍攻阿瑜陀耶時和鄭昭堅守一年,最後一起突圍出去,建立反緬甸根據地;

3、鄭昭建立吞武裡王朝後,拉瑪一世被封為皇宮衛隊長;隨後跟上鄭昭南征北戰,統一泰國;

4、1782年,泰國兵變,將軍披耶·訕廢黜鄭昭,拉瑪一世兄弟和正在作戰的越南軍約和,回國平定叛亂,宣佈鄭昭為精神病並處死鄭昭,最後建立曼谷王朝;

5、1786年,拉瑪一世以鄭昭兒子鄭華的身份,冒充鄭昭後裔,派遣使者請求大清冊封,乾隆帝稀裡糊塗的就冊封了拉瑪一世為泰國國王。自此,拉瑪一世的後裔自然要在中文加上鄭姓——怎麼說也要冒充到底嘛!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關於泰國曆任國王的中文名來由,還是要從血統上說起,這個可能很少人知道,近幾百年來,泰國每一個王朝的建立者都有中泰混血的血統,是標準的中泰混血兒,就象阿瑜陀耶王朝的建立者烏通王,就是個中國富商的後代,而建立了吞武裡王朝的鄭信王,他的父親來自潮州,是潮州人。依靠政變坐上王位的拉瑪一世建立了卻克里王朝,他的母親是華商之女,而拉瑪一世的後裔都喜歡娶華商的女兒為妻,也因此每一位泰國國王都有華人的血統,所以說在曼谷,某位泰王擁有一半乃至四分之三的華人血統很平常,他們有中文名也就不足為奇了。


泰國有具體歷史記載的第一個王朝是素可泰王朝,距今只有短短700年,在1238–1438年,當時的中國正處於被元朝統治的時候,在這麼狠的近鄰面前,當年泰國這些東南亞國家其實就是等待被元王朝冊封和保護的小諸侯,此後這樣的格局和關係一直沒有改變,到第二個泰國有歷史記載的王朝阿瑜陀耶王朝的時候,泰國這個朝代橫跨了中國歷史的明清兩代,在這個時期也是中國人開始下南洋的時期,很多中國人跑到東南亞謀生,後來緬甸入侵暹羅,阿瑜陀耶王朝打不過緬甸,被緬甸滅了。其中就有一個出生於泰國華裔家庭的年輕人鄭信,帶著眾多鄉親起來造反,和緬甸人打仗,緬甸被他打敗了,失地也陸續收回,然後就在曼谷的老城區吞武裡建了國,鄭信是半個中國人,跟著他打仗的大多也是華人,在當時的泰國可以說完全就是華人的天下。


吞武裡王朝就經歷了一個國王,隨後發生了宮廷政變,鄭信被他的女婿殺害了,然後這個女婿就建立了卻克里王朝,史稱拉瑪一世。拉瑪一世因為是通過政變才坐上了王位,當然需要想辦法證明自已這個王權的合法性和正當性,於是就寫了一封信給當時的清廷,“萬邦之主”的乾隆皇帝,請求冊封。拉瑪一世自稱為鄭華,而這個鄭華名字的來歷,據說是鄭信賜給他的女婿拉瑪一世的,拉瑪一世為了隱瞞自已殺害鄭信的真相,派使團帶著信去北京找乾隆皇帝,說自已是鄭信的兒子,老爸鄭信死了,現在我繼嗣父業,還請皇上恩准云云,總之,拉瑪一世就用這樣的方法取得了乾隆的冊封,被當做鄭信王的兒子冊封為暹羅王,從此以後,每當新一任的泰王登基,都會向清王朝請求冊封,而冊封的信件,都是用他們的鄭姓中文名,到了拉瑪六世才不再請求清王朝的冊封,因為已經沒有清朝了,不過他們的中文名字還是被保留了下來,這與現在的泰國王室需要保持正當性有脫不開的關係。


說到中國人在泰國,在二戰前中國人在泰國比現在牛多了,泰國近代20多個總理,超過一半是華人華裔,經濟也都掌控在華人手上,華文教育遍地開花,中文普及率也很高,泰國的幾個大銀行,如曼谷銀行、開泰銀行、商匯銀行、泰京銀行都是中國人在二戰前創建的,現在這些銀行還是那些華人創始人的後代掌控著,不過現在這些華人已經都被本土化了,融入了當地的群體,都是以泰國人自稱,思維也早已經是泰國式思維,基本上不再認同漢文化!


歷史紅塵


泰國曼谷王朝的國王並非是漢族後裔,為何都有一箇中文姓名?其實這個題目是有些問題的,因為現在的泰國王室雖然父系並非中國(漢人)起源,但母系卻有中國(漢人)血統。而他們有中文姓名,則跟泰國現在的扎克里王朝的建立過程有密切關係,那麼具體過程究竟是怎樣的呢?


為泰國復國的華人後裔

客觀地說,泰國國王的中文姓名,只是在1910年即位的拉瑪六世之前才在官方場合應用過,而這個官方場合基本只是侷限於對清朝進行朝貢的時候,所以對中國進行朝貢可以說是泰國曆代國王取中文姓名最主要的原因。不過其實在近代以前,對中國中原王朝進行朝貢的周邊王國有很多,可是王族取中文姓名的卻不多,取中文姓名也不是對中原王朝進行朝貢的必要條件,那麼泰國王室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泰國大城王朝,圖片中部青藍色區域

這其實跟泰國現在這個王朝,也就是扎克里王朝的建立過程有著密切關係。泰國在公元13世紀前後開始出現了比較成型的王朝,從公元1350年開始,泰國就處於一個名為阿瑜陀耶王朝的統治之下,阿瑜陀耶的意思是“不可戰勝之城”,因此當地的華僑從很早就將它稱為大城王朝。但在公元1758年,大城國王武侖閣病逝,之後在短短3個月內,這個王朝就更換了3個國王。而這種過於頻繁的政權更替無疑會對這個國家的國力產生很大影響,所以當時它的鄰國緬甸貢榜王朝看到了機會,開始頻繁入侵大城王朝,最終在公元1767年4月7日將阿瑜陀耶城攻克,大城王朝滅亡。

在大城王朝滅亡之前最後的首都圍城戰中,有一位大城王國的將軍曾帶領500名士兵成功突圍。而這位成功突圍的將軍,名叫達信。但其實這並不是他真正的名字,而只是尊稱。因為他曾擔任大城王朝達府的總督。而他真正的名字叫鄭昭,大家一看這個名字就明白了,他肯定是個華人。確實是這樣,鄭昭的父親是一個從廣東汕頭移民到泰國的華人,名叫鄭達。他在清朝雍正年間遷居泰國,通過擺攤做生意起家,逐漸積累了大量財富,後來改名叫鄭鏞。而在泰國致富後,鄭鏞進入了大城王朝的官場,成為了一名稅官,還娶了一位名叫諾央的泰國貴族女子為妻,生下了鄭昭。

描繪鄭昭率親兵征戰的塑像

因為鄭鏞和大城王朝的許多貴族都有密切交往,所以鄭昭很小的時候就被大城王朝的宰相昭披耶收為義子,並給他取了泰國名字“信”,意思是“財寶”,這也是後來他被叫成達信的另外一個原因。而鄭昭長大以後,很快成為了泰國王室的一名侍從。之後他憑藉自己過人的能力和國王的賞識,一路做到總督,還成為了大城王朝的一員大將。大城王朝滅亡之後,鄭昭又帶領自己的軍隊堅持抵抗。而在緬甸軍隊滅亡大城王朝之後不久,緬甸又與清朝爆發戰爭,所以其軍隊主力被調走。鄭昭藉此機會迅速擴軍,在7個月之後,他率領5000人的軍隊殲滅了緬甸人留守的3000軍隊及其任命的傀儡總督,建都於今天曼谷附近的吞武裡,吞武裡王朝正式建立。

達信大帝的統治

公元1367年12月28日,鄭昭在吞武裡登極,成為博龍拉乍四世。但他在泰國更響亮的名號卻始終是達信大帝。當時緬甸人被驅逐之後,泰國各地還存在許多大城王朝的殘餘勢力,其中相對較強的有5個。而鄭昭登極之後,決定統一泰國,最終經過3年的戰爭,他將這些割據勢力逐一消滅,基本統一了泰國。

描繪鄭昭登極場面的畫作

但緬甸經過幾年的戰爭,與清朝達成了和約,所以又騰出了手來對付泰國。從公元1771年到1776年,緬甸國王辛標信至少5次派軍隊入侵泰國,但最終都被鄭昭率軍擊退。同時在戰爭之中,鄭昭還派軍隊進入今天的柬埔寨地區,逐漸將當地也變成了自己的藩屬。但在公元1777年,柬埔寨發生了反抗泰國統治的叛亂,於是鄭昭派自己手下的大將,也是自己的駙馬昭披耶扎克里前往鎮壓。扎克里在很短時間內就成功地將柬埔寨叛軍首領抓獲並斬首,這使得鄭昭非常開心,給扎克里冊封了泰國曆史上最高的貴族頭銜。可以說此時的鄭昭治下的泰國進入了其歷史上最為強盛的時期。但鄭昭個人晚年的悲劇卻也在此時埋下了種子。

鄭昭治下的泰國吞武裡王朝

鄭昭當上泰國國王之後,花大力氣解決緬甸入侵和軍閥混戰造成的經濟社會亂局,他向饑民分發糧食和衣物,並邀請外國商人前來通商。同時他還3次遣使到中國請求清朝冊封。不過因為當時大城王朝還有兩個王子流亡在其它國家,也自稱是泰國國王,所以乾隆皇帝並沒有馬上承認他是泰國國王,直到6年之後看到他確實穩定了泰國的局勢才承認他的地位。

達信大帝鄭昭的畫像

而因為鄭昭是華裔,所以他在位期間曾大力鼓勵華人到泰國定居,而且在這些人到了泰國之後又大力扶植,使其中許多人成為了泰國新的貴族。他的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泰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卻也招致了大城王朝一些舊貴族的不滿。

改朝換代與新的“鄭氏”王族

但鄭昭在泰國畢竟是有“外國人”的標籤,所以他的統治基礎始終不算特別牢固。而且根據一些歷史記載,在鄭昭統治的後幾年,不知是志得意滿還是什麼原因,開始變得瘋狂痴迷宗教。他認為自己是未來佛,每天都期盼自己的血由紅變白,還要求泰國的高僧們承認他是須陀洹,也就是佛教中地位很高的四沙門果裡的第一果位,而不願意承認他是須陀洹的高僧都受到貶謫。

泰國達府的達信廟


同時因為鄭昭統治時期戰爭不斷,所以泰國的經濟環境也一直沒有得到根本性好轉,而且官僚腐敗非常嚴重,而鄭昭雖然對腐敗毫無留情,對官員懲處非常嚴肅,卻也因此在官僚中積累了很大的不滿。儘管後世有些人認為,上面這些關於鄭昭的記載是新王朝建立之後為了突顯他的昏庸而篡改的歷史記錄,但當時一些第三方的記錄也顯示鄭昭似乎確實有點走火入魔。比如在泰國的一名法國傳教士也曾記載說:

他(鄭昭)幾乎將所有時間都用於祈禱、齋戒和冥想之中,以求儘早飛天。

無論這些說法是否是真實的,鄭昭確實逐漸失去了對泰國局勢的控制。公元1782年,一名叫披耶·訕的軍官發動宮廷政變,將鄭昭囚禁。而當時又在柬埔寨平定叛亂的駙馬兼大將昭披耶扎克里得報之後迅速回師,很快平定了政變,將披耶·訕處死。但扎克里卻沒有幫鄭昭復位,相反卻以鄭昭無道,為國生禍為由,下令將他處死。而在行刑之前,鄭昭曾要求面見扎克里一面,卻被拒絕。根據流行的說法,鄭昭在當年4月10日在維查普西特堡壘門前被當眾斬首。

而針對這一戲劇性的轉折,後世一些史學家認為,扎克里其實可以說是早有反心,因為他很早就和自己的弟弟瑪哈以及鄰國越南的兩員大將阮有瑞和胡文璘結拜兄弟,並結成了攻守同盟。而且還有一些史料顯示,他在私下曾說鄭昭是中國人,不是泰國人,而且似乎還和大城王朝的舊貴族有共鳴,反對鄭昭引入華人新貴族。而在政變發生之前,扎克里又找藉口把鄭昭的兒子騙到柬埔寨,並將其殺死。但這種說法其實也有爭議,因為雖然扎克里反對鄭昭,但其實他自己和鄭昭一樣,也是華人混血後裔。扎克里的母親也是華人,而他的父親則是泰國少數民族孟族人。不過他父親的家族確實是大城王朝持續數代的舊貴族,早在他的4代以前,他的曾祖父戈沙班就曾經代表大城王朝出使法國巴黎。

建立了泰國扎克里王朝的昭披耶扎克里,也就是泰國的拉瑪一世,又叫鄭華

但不管怎樣,扎克里在處決了鄭昭之後,建立了扎克里王朝(又叫曼谷王朝)。但當時對於泰國來說,清朝對於新君的態度還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所以扎克里登極之後,很快也遣使去清朝,要求冊封。但他們去清朝當然不能說是新君政變殺死了舊君,於是就編造說扎克里是鄭昭的兒子,叫鄭華。而清朝看重的也只是泰國能順從自己,其實對於誰在泰國當王並不太在意,所以泰國人這麼說,清朝就這樣承認了。而在後世因為中國與泰國交往一直比較頻繁,同時扎克里王朝也確實有華人血統,所以這種慣例就一直延續了下來,甚至泰國王室每一代都會有人學習中文,以表明其與中國的淵源。


桃花石雜談


最近幾年,我國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伴隨生活水平提高,我國居民旅遊的需要也越來越強烈。價格相對低廉,環境優美的泰國成為中國遊客最喜歡的旅遊目的地之一。我之前也去過一次泰國,而且是跟團旅遊。泰國導遊在大巴上向我們詳細講述了泰國曆史。

泰國深受中國文化影響,泰國曆史上曾經是中國的屬國,隸屬於中國古代藩屬體系。泰國的歷史相對來說比較短,泰國只有七百多年曆史,古稱為暹羅。從公元1238年開始,泰國一共經歷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裡王朝和曼谷王朝等四個王朝。現在泰國依然處於曼谷王朝時期,現任泰國國王為拉瑪十世。曼谷王朝又稱卻克里王朝,曼谷王朝的國王除了有泰國名字之外,還有一箇中文名字。泰國國王的中國姓氏為“鄭”。現任泰國國王為拉瑪十世,泰國名字為瑪哈·哇集拉隆功,中文名字為鄭冕。前任泰國國王拉瑪九世的泰國名字叫普密蓬·阿杜德,中文名字叫鄭固。為什麼泰國國王會有一箇中國名字呢?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想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泰國曆史上第三個王朝,吞武裡王朝說起。大城王朝時期,泰國遭受緬甸的入侵。大城王朝覆滅以後,泰國面臨嚴重的內憂外患。此時泰國年輕的將領達信率領軍隊擊敗緬甸入侵者,再一次統一了泰國,遷都到吞武裡,建立了吞武裡王朝。達信原名叫鄭信,也叫鄭昭。鄭信的父親是一名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也就是說鄭信擁有中國血統。鄭信在泰國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被稱為泰國最偉大的國王之一。但是鄭信卻是一個過分依靠武力的國王。鄭信建立的吞武裡王朝並沒有持續太久,鄭信在一次軍事政變中被殺死,吞武裡王朝隨之覆滅。鄭信的部將昭披耶卻克里建立卻克里王朝,也就是曼谷王朝。

按道理說,泰國國內發生軍事政變,新王朝建立,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可是泰國的情況不一樣。泰國是清朝的重要屬國之一,泰國的每一任國王都要經過清朝皇帝冊封,改朝換代更需要清政府認可。吞武裡王朝是中國人建立的朝代,更是清政府認可的泰國王朝。吞武裡建立沒有多久,鄭信竟然死於軍事政變,這明顯是不把宗主國當回事。卻克里王朝如果得不到清朝的認可,這個朝代的合法性就會大打折扣,這個新王朝也有可能被清政府滅掉。所以新王朝建立後的頭等事便是得到清政府的認可。為了掩飾泰國軍事政變帶來的該朝換代,卻克里在給清朝的上書中自稱是鄭信的義子。卻克里自稱獲得泰國國王的位子源於義父鄭信的正當傳位,而非軍事政變。當時清政府也沒有認真進行考察,直接相信了卻克里的說辭。清政府認為既然卻克里就是鄭信的義子,就直接冊封卻克里為泰國國王。卻克里建立卻克里王朝以後,史稱之為拉瑪一世。卻克里給乾隆皇帝的上書中自稱為鄭華。其實鄭華也有中國血統,鄭華的母親擁有部分中國血統。

拉瑪一世以後,卻克里王朝新國王登基之後,給清朝皇帝的上書都會冠以鄭姓中國名字。雖然後來不用請求清政府冊封,取鄭姓中國名字卻一直成為卻克里王朝國王的傳統。拉瑪一世中文名字為鄭華,拉瑪二世中文名字為鄭佛,拉瑪三世中文名字為鄭福,拉瑪四世中文名字為鄭明,拉瑪五世中文名字為鄭隆,拉瑪六世中文名字為鄭寶,拉瑪七世中文名字為鄭光,拉瑪八世中文名字為鄭禧。

如果您也去過泰國的話,您會發現泰國國內的中國元素很多,在泰國隨處可以見到中國味道。泰國華人多達900萬,佔到泰國總人口的14%,在泰國是僅此於泰族的第二大民族。本來泰國華人就多,加上最近大量中國人來到泰國旅遊,所以泰國的大街小巷到處可以聽到普通話。不光當地華人會說普通話,許多泰族人也會說普通話。我在泰國旅遊的時候,在街邊碰到的燒烤師傅和賣菠羅的小販都會說幾句普通話。


依稀說史


這是愧疚啊!!就像隔壁滿樹的成熟果實,又甜有好吃,你摘完了,不忍心又送一個回去,告訴鄰居這是他自己種的。

華裔鄭王,當年打天下,歷盡千辛萬苦,即將登上王位之際,被暗殺了。

新一代拉瑪王朝崛起。但是,每個人都有沿用了一箇中國姓氏,鄭。


飛舞的瀲灩


為什麼有中國姓呢,很簡單,因為泰國曼谷王朝的國王跟中國有瓜葛。

這種瓜葛就是歷史淵源,一種打斷骨頭還連著筋的瓜葛。

眾所周知,泰國至今仍然是個王國,泰國的王朝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泰國雖然現在實行的是君主立憲,但這個王朝依然合法存在,國王和王室受到國民的尊重,王室受到國家優待,過著非常體面和榮華的生活。

泰國的曼谷王朝建立於18世紀末,也叫拉瑪王朝,國王都有中文名字,而且中文都姓鄭。

前幾年去世的第九世普老國王也有個中文名字叫鄭固。現在在位的國王拉瑪十世哇集拉隆功,有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鄭冕。

拉瑪王朝締造者,也就是"國父"是昭披耶卻克里,他有沒有中文名字呢?

有的,他的中文名字不僅好聽,而且好記;他的中文名字叫鄭華。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作為泰國社會的高層,泰國王室的中文姓全都是鄭。

泰國的開國國君為什麼有個中國名字呢?說到泰國王朝的中國姓,就跟中國扯上關係了。

拉瑪王朝沒有建立的時候,統治泰國的是一個叫鄭昭。這個鄭昭什麼來歷呢?

鄭昭的泰國名字叫達信(1734年4月17日-1782年4月7日),是泰國皇帝五大帝之首 ,泰國吞武裡王朝國王的建國者。

這個泰國吞武裡王朝的創始人,身上卻流著華人的血,他父親鄭鏞就是地道的廣東潮州人,母親是泰國華裔後代人。

1767年緬甸入侵泰國,緬甸人在泰國殺人放火,為非作歹,運走大量珠寶,騷擾泰國百姓;並且任用當地的土匪、地痞為官員管理地方。而且他們還想吞併泰國,逼迫泰國人放棄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緬甸入侵者的暴行引起了泰國人民的憤怒。

可是沒有一個帶頭人,緬甸人又非常殘暴;所以對於緬軍的暴行,泰國人民雖然咬牙切齒卻敢怒不敢言。

鄭昭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他決心積聚力量,趕走侵略者。

鄭昭利用在自己廣東的關係招募了大量華人,好多泰國的華裔也投奔到他的門下。

鄭昭做好充分準備後,打響了驅逐侵略者的抗緬戰爭。經過兩年的艱苦抗戰,鄭昭終於帶領泰國人民打跑了了緬甸入侵者。

鄭昭在1769年建立了吞武裡王朝,被緬甸人成為民族英雄,受到泰國人敬仰。

鄭昭不僅被泰國人尊稱為"吞武裡大帝",而且每年12月28日是鄭昭這個大帝的紀念日,叫"鄭皇節"。

不僅如此,泰國還有個鄭王廟,就在泰國王宮附近,位於風景秀麗的湄公河岸邊。

那麼,現在的泰國王室和鄭昭又有什麼關係呢?

現任泰國國王鄭冕的老祖宗,曼谷王朝的"國父"原名通鑾,後又改名帕佛陀約華朱拉洛。

這個通鑾出身貧寒但非常驍勇,精通騎射。通鑾原來就在鄭昭軍隊裡當兵,因為表現出色,屢立戰功受到鄭昭重用,後來還把女兒嫁給了他。

鄭昭沒有想到自己卻看錯了人,引狼入室。通鑾後來發動政變殺死老丈人,自立為王,建立了拉瑪王朝。

通鑾靠著政變上臺的,總覺得有點名不正言不順,一心想披個合法外衣。

於是通鑾也就是拉瑪一世就讓使者去見清朝的乾隆皇帝,讓乾隆給他個名號,因為當時的東南亞諸國都是大清的屬國,得到大清認可就合法了。

通鑾在信中說,我是原來國王鄭昭的兒子,老爸不幸去世,他在遺囑中指定我為接班人,繼承父親的事業,因此特請大清皇上恩准給個名分。

為了把"故事"說得天衣無縫,他在信中自稱鄭華。

那時候也沒有電話,電報,沒有報紙和電視,更沒有視頻和身份證。乾隆也不知道千里之外的泰國發生過什麼,鄭華的身份也無法核實。何況泰國國王只是名義上的屬國,乾隆政務繁忙,也懶得費心思。

於是乾隆不假思索、大筆一揮,就封這個鄭華為暹羅王。

打那以後,每當一任的泰國新王登基,都會給清朝皇帝報喜請求冊封。

在請求冊封的文書中,無一例外用的都是鄭姓和中文名。

雖然之後隨著大清王朝在泰國的影響日漸減退和大清的滅亡,泰國王室新王登基不再跟中國扯關係,但泰國王室的中國姓名傳統還是保留下來。而且由於吞武裡王朝的創始者是中國華裔,拉瑪一世是他的女婿,拉瑪皇族中也有不少人娶華裔女性為妻,不可否認,泰國王室跟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泰國皇族的中國姓氏就保留了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