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建会员:各尽其能 助力口罩生产

北京民建会员:各尽其能 助力口罩生产

冀永强和同事正在搬运急需的生产设备。

与时间赛跑 48小时落实口罩生产线

日前,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李克强总理实地考察民营纳通生物科技公司新上口罩生产线的报道。电视机前的北京海淀区民建会员、北京车客家园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冀永强感到深受鼓舞,这条生产线正是他历时48小时引进并负责安装调试的。

“这是对我们前期努力的肯定,也让我更加深刻理解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和价值,深感使命光荣,责无旁贷。”冀永强说。

北京市海淀区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科研院所密集,企业众多,随着企业复工不断推进,防疫口罩缺口很大。为疫情防控需要,海淀区政府紧急寻求具有口罩生产条件的企业,并号召海淀区各企业尽可能开辟口罩生产线,合作批量生产,缓解日益增大的口罩需求压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防疫需要。

冀永强从1月29日起就率领车客家园团队参与了海淀区防疫应急保障的物资调运,关注着防疫工作需求。2月3日晚,听到海淀区的紧急号召,并了解到纳通生物科技公司具备生产医疗设备的资质和条件,只是缺乏口罩生产线的情况后,冀永强主动表示帮助联系、购买设备。

经过一天两夜的打听寻访,在经历了交通管制措施、村庄封闭管理,经过多轮沟通并提供健康证明、接受体温检测后,冀永强一行终于到达设备生产所在地。经过十多个小时与村负责人、设备所有人等各相关方面细致耐心的沟通、谈判,终于达成一致:设备由冀永强团队负责运走,技术人员随后到达。

重载卡车连夜出发,抵达北京后当日就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并进行试生产。“48小时,我们完成了所有任务!”冀永强回忆起当时的过程仍心潮澎湃。

支援抗“疫”生产前线 保更多人平安

“一方面我要负责防护服、口罩相关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指标把关,同时也要负责寻找、组织相关的面料、防护服产品的生产企业。”2月9日下午,电话那边的李瀚宇嗓音略带沙哑。

李瀚宇是民建会员、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办主任。“大年三十,我正在和家人团聚,突然接到单位领导的电话,要去一趟单位。我也没有做什么准备,就去了。”李瀚宇说。让李瀚宇没想到的是,这个电话之后,她将作为中纺院医用防护材料及制品应急工作组成员,被指派到工信部消费品司纺织处配合开展工作。就这样,李瀚宇一头扎进了抗“疫”生产的前线。

作为中纺院的技术人员,李瀚宇为工信部消费品司纺织处提供防护服、口罩等防护产品的专业技术咨询服务。但春节期间生产厂家不能全面开工,随着疫情不断加重,防护服和口罩需求缺口持续增大。李瀚宇凭借多年工作经验,进行生产技术指导把关,同时以一个民建会员的社会责任感,自觉承担起企业资质筛查、原材料调拨与对接等额外工作。

“每天,企业上报生产计划后,我都会严格审核数据,一定做到准确投放原料。”李瀚宇说,2月5日,接到中纺院领导通知,北京市需要紧急调配原料,生产医用一次性口罩,填补防疫空缺。撂下电话,李瀚宇第一时间联系原材料供应厂家,为北京市紧急协调500公斤医用一次性口罩所必需的熔喷无纺布,可供生产医用一次性口罩50万只。

“国家危难时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一份力,多做些贡献。尽管每天很辛苦,但是想到我的工作能让更多的人平安,这就是每天支撑我工作的最大动力。”李瀚宇说。

支援北京抗疫物资 会员企业全力投入生产

“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公司大年初三就恢复了生产。”民建会员、量子金舟负责人李志辉说,“但是口罩物资依旧紧俏,作为上游原材料企业,我们的订单量暴增。”为了确保每日发货,让口罩生产厂家的设备连续运转、连续产出,李志辉提升改造生产线,为厂区增加了一台容量315千伏安的变压器,紧急启用新的生产线。目前,两台变压器可以使企业2条生产线保持24小时运转,日产量达到4吨,发往湖北、山东、河南的口罩生产商。

量子金舟生产的熔喷高效过滤材料是以食品级的聚丙烯树脂切片为原料,产品主要用于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的中间过滤层,对灰尘、病毒的过滤率达到99%,雾霾过滤率达到95%,“所有出厂产品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测,确保过滤能效。”李志辉说。

作为门头沟区民建会员的李志辉,在收到中共门头沟区委、区政府的为解决防疫口罩急缺问题委托后,要求公司现阶段尽最大努力,给予北京口罩生产厂家每天1吨的材料提供,可以生产110万—120万只医用口罩。“待公司第三条生产线投产,每天将向北京市地区提供2吨的口罩用材料,最大程度缓解北京市口罩生产原料短缺局面。”李志辉说。

李志辉还表示,鉴于北京市口罩产能不足,企业或将在北京建立口罩生产加工厂,“作为民建会员,为北京市的防疫工作尽一份力量,我义不容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