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高金髮布深圳企業抗擊疫情調研專報與建議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與社會金融研究中心抗擊新冠疫情調研小組就疫情可能對深圳市中小企業產生的負面影響展開深入調研,發佈研報建議。

深圳企業抗擊疫情調研專報與建議

儘管國內疫情形勢好轉,生產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復,但新冠疫情仍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諸多挑戰。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與社會金融研究中心在春節前成立抗擊新冠疫情調研小組,向深圳9個區共計974家中小企業進行了網絡問卷調查。

問卷內容包括調研企業的基本情況、企業面臨的主要困境、營收下降幅度、企業對本地區疫情幫扶政策的反饋與落實情況、企業自救措施及訴求等七大方面,共計14個問題。經過調研,共梳理出中小微企業所面臨的四方面問題,同時基於疫情持續時間和影響的假設,提出五點政策建議,包括:階段性出臺政策、推動政策落地、減免債務、探索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中小企業振興債券、適當增加重要節日假期天數、彌補疫情期間未實現的消費,在疫情結束後推動經濟恢復,實現穩步增長。

報告摘要

在近一個月的時間裡,我們通過電話會議、網絡問卷等形式,對本地區企業做了深入調研。當前,有序復工復產及降低運營成本成為企業迫切需求。部分中小企業因為無法全面恢復產能,面臨現金流緊張的窘境,同時還要支付高額的企業成本,雙重壓力導致不少受訪企業面臨關門倒閉的風險。調研顯示,超過90%的企業表示2020年上半年的營收將同比下降,其中,有31%的受訪企業預計上半年營業額同比去年下降50%以上。自2月以來,深圳市政府陸續出臺了各類幫扶政策,包括協調防疫物資、保障防疫物資生產、貸款貼息、直接融資政策、減稅降費、租金減免、企業用工支持、緊急資金援助等。面對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一方面,佔比56.28%的受訪企業希望政府在社保、租金、員工薪資等成本支出方面提供補貼或階段性減免,尤其是租金補貼。有超過80%的企業希望獲得金融機構的支持,來獲得流動資金渡過難關。另一方面,企業也在採取多項自救措施,緩解資金壓力。推動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多數企業的共識,通過積極拓展線上業務來平衡線下業務萎縮帶來的損失。

調研結果

基本情況

I. 行業分佈

深高金髮布深圳企業抗擊疫情調研專報與建議

休閒娛樂(線下娛樂、文化傳媒、旅遊行業)企業佔比42%,高科技企業佔比26%,醫療服務企業佔比11%,工業製造企業佔比9%,零售與中介服務行業佔比4%,物流、批發、運輸與貿易佔比5%。

II.員工人數

深高金髮布深圳企業抗擊疫情調研專報與建議

本次疫情調研,覆蓋總就業人數高達105737人。其中,70%的企業員工人數不超過50人,50-100人、100-500人的企業分別佔12%、15%,員工人數在500人以內的企業佔97%,500-999人和超過1000人的企業共佔比3%。

III.2019年營業收入

深高金髮布深圳企業抗擊疫情調研專報與建議

21%的企業2019年營業收入在100萬元以下,2019年營業收入在500萬元以下的企業佔比55%。13%的企業營業收入在500萬元-1000萬元,營業收入在1000萬元-5000萬元的企業佔比17%;營業額超過5000萬元的企業佔比15%。這充分說明參與此次問卷調查的企業大多數是中小企業。

企業困境

IV. 賬上現金能維持企業生存的時間

深高金髮布深圳企業抗擊疫情調研專報與建議

51%的企業只能維持1個月,33%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11%的企業可以維持3個月。僅3%的企業表示最多可以維持半年以上。數據從側面反映了政府出臺系列幫扶政策的必要性與及時性。

V. 預計本次疫情對企業2020年上半年營收影響程度

深高金髮布深圳企業抗擊疫情調研專報與建議

深高金髮布深圳企業抗擊疫情調研專報與建議

超過900家受訪企業估計此次新冠疫情將導致2020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去年下降。其中,有31%的企業預計上半年營業額同比去年下降50%以上,34%的企業預計上半年營業額同比去年下降20%-50%;還有23%的企業表示了未來面臨的損失無法估計。

VI.疫情期間企業支出結構

深高金髮布深圳企業抗擊疫情調研專報與建議

員工工資(含五險一金)佔57.28%,租金26.65%,兩項合計83.93%;數據顯示,多數中小企業員工工資佔企業支出的大頭,而租金僅次於員工工資,是中小微企業成本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償還貸款佔8.34%,三項合計佔比92.27%。

VII. 疫情導致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

深高金髮布深圳企業抗擊疫情調研專報與建議

從調研結果來看,疫情導致的企業主要困難包括市場訂單或客戶減少(佔比27.08%)、生產經營成本升高(佔比25.98%)、訂單無法正常生產(佔比22.86%),部分企業還面臨著融資難度加大(佔比約10.84%)和繳納違約金的風險(佔比約10.58%)。

VIII. 企業面臨的資金危機

深高金髮布深圳企業抗擊疫情調研專報與建議

疫情影響下企業訂單驟減,在維持常規經營性支出的同時,利潤空間大幅收窄,企業面臨資金斷裂危機。尤其對於深圳第三產業而言,在疫情影響下,許多企業處在停工或半停工狀態,收入同比“銳減”,但租金、管理費、水電費等運營成本及員工工資、“五險一金”等企業費用仍在正常支出。由於大眾消費預期下降,第三產業面臨經營性現金流壓力,許多小微企業面臨生存危機。約47%的受訪企業面臨流動資金緊張,同時有約22%的受訪企業表示無法及時償還貸款等債務面臨債務違約風險。還有部受訪分企業面臨抽貸、斷貸風險、短期融資能力下降和融資需求減少等資金挑戰。目前,企業亟需資金為復工和產業正常運作提供支持。

政策落實與企業反饋

IX. 政策落實情況

在調研期間,調研小組共收錄全國範圍內針對中小企業扶持政策1204份,金融機構政策139條。其中,僅深圳市政府及各區集中出臺的政策文件就多達26份(數量與數據來源僅以各級政府官網公佈的信息為準)。目前出臺的政策覆蓋:保障防疫物資生產、貸款貼息、直接融資政策、減稅降費、租金減免、企業用工支持、緊急資金援助等。數據顯示,佔比約18.60%的受訪企業表示不在政策覆蓋範圍,表示對政策不知情的企業佔比49.61%,受到政策覆蓋的企業佔比31.79%。同時,政策出臺後的落實情況也是本次調研的關注點,政策覆蓋到的企業中,得到落實的佔比29.27%,此外有36.59%的企業收到通知但尚未落實,表示政策尚未落實的企業佔比34.14%。政策的出臺是重要一步,而政策的普及和落實更是至關重要。

X. 企業自救措施

深高金髮布深圳企業抗擊疫情調研專報與建議

面對疫情衝擊,受訪企業陸續採取了相應的自救措施。為解決流動性困難,11.8%的受訪企業選擇現有股東提供流動資金來渡過難關。同時,有203家企業(佔比約20.86%)表示將採取裁員減薪的措施來緩解資金壓力。佔比9.68%的企業第一時間考慮向金融機構發起貸款申請。在流動性危機面前,有16.2%的企業考慮以停工停產停薪的方式來緩解壓力。此外,一些企業還採取了引入戰略新股東、員工集資、開展民間借貸與其他企業合作等自救措施。值得一提的是,20.5%的受訪企業表示將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步伐,積極拓展線上業務。

XI. 對政府和金融機構的訴求

深高金髮布深圳企業抗擊疫情調研專報與建議

56.28%的企業希望政府在社保、租金、員工薪資等成本支出方面提供補貼或階段性減免,尤其是租金補貼或減免已經成為絕大部分中小企業的呼聲。可以預計的是,在未來的幾個月內,許多中小企業依舊面臨企業支出的硬性成本壓力。20.34%的企業希望減免稅費,或階段性降低稅率。另外,希望得到流動性支持的企業佔比12.48%。

深高金髮布深圳企業抗擊疫情調研專報與建議

在對金融機構的訴求方面,現有貸款展期(40.83%)以及不抽、斷貸(28.5%)成為受訪企業的主要訴求。

中小企業疫情時期

面臨的基本問題與解決思路

疫情對經濟社會,包括各行業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從行業角度出發,疫情對各行各業帶來困難的原因大致可以分成如下幾點:

1.社會整體需求萎縮;

2.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資本等)的流動減少,成本上升;

3.政策性影響;

4.輿論環境。

以服務行業為例,比如酒店餐飲院線等,不僅面臨社會整體需求萎縮,也包括政策性影響,疫情期間,政府會限制經營性場所的營業時間及人員密集度。而家政、物業、快遞物流等服務業則面臨生產要素成本上升。工業製造業的困境則是產業上下游傳導。

舉個例子,疫情期間,由於上游防疫物資原料緊缺,導致下游生產企業無法按時完成訂單,又或者是部分行業下游需求減少,導致上游製造行業面臨停產或待產狀態。疫情早期還會顯著影響貿易出口,深圳市在全球化發展過程中受益匪淺,已經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貿易中心,而疫情導致部分外貿出口企業無法按時供貨,加劇外貿企業違約風險。

儘管國內疫情已經逐步得到控制,但是海外輸入性風險高,特效藥及疫苗研發尚未取得決定性進展。結合調研結果,我們將當前企業面臨的基本問題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具體來說:

1. 企業面臨流動性危機

一方面,受到疫情影響,市場萎縮,企業收入減少。另一方面,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各類支付義務依舊存在,這其中包括:社保、租金、稅收、債務、薪資等等。根據我們的調查,一般中小型企業的應急現金流往往不超過2個月。而本次調研受訪的企業中,許多小微企業表示僅能維持一個月。大部分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有限,部分企業在爆發流動性危機後,將有可能引起倒閉潮,最終,依靠這些企業生存的家庭也將可能面臨嚴重的失業問題。上述情況如果發生,將可能導致城市貧困(返貧)人口數量上升,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

2. 企業實現全面復工依舊面臨挑戰

目前,面對海外疫情輸入風險,抗疫物資的需求在短期內依舊高漲且消耗巨大,供不應求。其次,疫情帶來人員流失,許多關鍵人才未能及時返崗。另外,部分企業現階段營業時間也被迫減少,在年度生產工作進度被嚴重耽誤的情況下,要想恢復到疫情前的生產效率和營業規模存在現實性困難。

3. 企業在疫情結束後,還要面對消費者情緒低落等問題,消費活動恢復也需要一定時間

剛剛過去的春節本是消費旺季,許多中小企業在春節期間有望創造全年的營收高峰。但基於對疫情的擔憂,許多居民自發減少外出活動與聚會行為,造成市場需求萎縮。“寒冬”中存活下來的中小企業,要想完全走出疫情的陰霾需更長時間。

4. 部分紓困政策未能有效直擊中小微企業痛點

從調研反饋結果來看,許多企業對政策的落實及覆蓋存在許多疑惑,且出臺的紓困政策覆蓋企業數量有限。以減、免租為例,國有控股或運營的物業及園區免租政策幫扶對象並非中小企業。大部分中小微企業在調研時均表示房租未收到減免。當前首要問題是中小微企業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壓力,斜風細雨潤物無聲的幫助,很難緩解他們的困境。中小微企業更需要”一針見血”式的直接幫助,其中,最有效的就是現金紓困。

具體建議

需要指出的是,決策層面還要考慮到疫情在不同發展階段,面對的形勢不同,所需要考慮的對策也不一樣。一般來講,我們對比2003年的SARS疫情影響,將新冠疫情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疫情大爆發期。

從疫情走入大眾視角開始,到全國各地的嚴防死守。在此期間,一切為了防控阻擊疫情,同時嚴格控制人員流動,禁止聚集性活動,大部分企業還不能正常運行,高校及中小學延遲開學。

第二階段是疫情拐點出現,防控工作進入緩解期。

在該階段,疫情擴散得到有效的控制,相關藥物效果和診療辦法得到進一步確認,新增患者人數逐步減少至“零新增”。這期間絕大部分企業陸續復工,學校正常開學,人員流動被逐步放開。

第三階段是疫情心理消除期。

在疫情徹底過去後,各種針對疫情的防範措施已經解除,社會秩序和大眾心態恢復到疫情未出現前的狀態。

結合以上的分析,建議在深圳市範圍內,落實下列建議:

1. 總體來講,要加快落實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要要抓主要矛盾、分步驟出臺組合政策,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時,出臺措施鼓勵企業復工,響應中小微企業合理訴求,防範疫情對深圳市宏觀經濟發展造成重大沖擊風險;根據疫情發展階段,把握節奏,留有餘地,控制好幫扶政策出臺的順序和時間,並注重各類政策和資金的使用效率和真實性。

2.完善現有政策實施操作細則,加強與民營企業的溝通,真正讓政策落地。建議有關部門細化政策實施細則,加強各部門協調與行業協會配合,為企業提供系統的、操作性強的工作指引,確保政策有效落實。

3. 減免企業債務,創新金融工具。鼓勵支持各商業金融機構為企業提供個性化需求的多元服務。協調金融機構,針對有償還能力的優質中小企業和有希望儘快恢復的行業,積極發揮供應鏈金融優勢,提供必要支持。在對疫情持續影響的預估下,升級金融救助方案,政府金融站臺,信用背書,考慮由財政出資,探索發行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中小企業振興債券(民營企業救助專項債),向符合救助標準的中小微企業釋放流動性。

4. 繼續保障基本防疫物資的生產和供應,為經濟復甦保駕護航。當前,市政府已經通過多種渠道,基本實現本市防疫物資生產供應正常化。面對疫情持續的不確定性及疫情海外輸入風險,決策層面應該做好未來一年甚至更長的抗疫物資戰略儲備,在保障本市疫情防控物資需求的基礎上,同時對國內其他城市及海外的抗疫物資需求給予支援,充分彰顯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優越性。

5. 針對特定行業出臺扶持政策。在外貿出口行業中,考慮到深圳外貿總值佔本市GDP比重大,而民營企業又佔據了外貿總體的六成左右。積極出臺落實針對深圳外貿進出口企業的幫扶措施,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穩定深圳市對外貿易規模,提升對外貿易質量。在消費行業中,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後, 政府可以考慮放寬部分行業的營業時間,或嘗試“2.5天”休息制,彌補因疫情失去的消費,拉動經濟恢復,實現增長。在製造業中,決策層需要考慮,在穩崗復工和生產物資供應保障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尤其是對市場需求或訂單未受影響的製造企業提供復工便利。在重點保護深圳市戰略產業的同時,兼顧中小企業發展,避免因嚴重的就業民生問題而導致更深層次的社會問題。

致謝

本次專報調研和設計過程中,得到了深圳市諸多行業協會和機構的幫助與建議,調研期間眾多企業家朋友熱情參與問卷調查,在此一併衷心感謝!

合作參與本次調研的協會(機構)有:深圳市對外經濟貿易統計學會、深圳市走出去戰略合作聯盟、政經事平臺(Roadlink GLB)、深圳市安全防範行業協會、深圳市文化市場行業協會、深圳市健康產業發展促進會、深圳市質量檢驗協會、深圳市智能穿戴產業聯合會、深圳自動化學會、深圳市智能交通行業協會、深圳市無人機行業協會、深圳市美食文化促進會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