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天开学,学校、家长、学生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如果明天开学,学校、家长、学生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中央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时,曾明确表明:学校开学必须满足这3个条件:一.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二.学校基本防控条件完备;三.师生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能得到切实保障。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全国多所学校已经具备了开学条件,四川省教育厅也在25日发布了开学相关的通知。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及校方正井然有序地开展复课准备工作。

但我们知道,在教育这张大网里,校方、家长和学生本人都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好的教育需要以孩子为主体,学校教育主导,家庭教育充分参与,相辅相成。尤其是在特殊时期的复学之际,更需要学校、家长以及学生这三方全力配合,相互合作,最大程度上减轻各方压力,从而保证复学工作稳步推进。

今天,笔者就从校方、家长及学生这三个角度出发,来谈一谈如何进行复学之际的准备工作。我们不妨先列一张任务清单,梳理出家、校、生各自需要完成的准备工作事项,从中不难发现,共性的核心关键项可归纳为:安全、有序、衔接。

安全第一。虽然学校充分满足了复学的3个关键条件,但是复学后的安全防疫工作需要持续进行,全力保障师生的安全。在落实教育部门复学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各个学校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健康安全预案,并且要实实在在落到实处,不容许丝毫马虎,这是考验学校组织领导力和执行力的关键时刻。

复学工作需要稳中有序,切勿忙乱。疫情境外输入的局面管控、学生从居家网上学习的分散状态进入集中式的传统学习、教师从线上教学改为学校的场域转换、师生每日健康监测及上报、复课后教学计划的有序推进、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整,这些严峻的问题都给复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作为校方,应该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并逐个击破,避免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保证集体学习和个体差异化学习双向推进。网课学习虽然被很多家长及学生诟病,可这是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的唯一方式。对自觉性强、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上网课跟学校课堂差别并不大,学习效果并未受影响;可对于一些自觉性较差、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容易“脱轨”,更容易拉开和“尖子生”的差距,“马太效应”凸显,也进一步加重教师对于总体课程进度的把控!复学后,对学生网课学期情况进行全面掌控,在找到一个最适宜的教学起点的基础之上,保证对落后学生的差异化辅导,这是复课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

下面,笔者将从从校、生、家各自的角色分工出发,谈谈这些复学准备工作的细节。

一、校方:

1.确保实施好防疫期间的必备工作。

对学校所有区域进行全面消杀,不漏下任何角落;做好疫情物资的准备,建立台账按照要求上报;每天师生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测,并做好记录;对于所有教职工进行防疫培训,要求掌握所有的疾病知识及防护措施,并在复学后完全按照此标准培训学生,加强所有师生健康安全意识。

(图为3月23日,在位于乌鲁木齐的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二年级2班,老师为刚刚进班的学生测量体温。)图片来自新华社

2.教师:做好从线上教学到线下教学的无缝衔接

从线上到线下教学场景的转变,对于老师的备课工作就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线上教学时,更多是从点到面的辐射,线下教学时需要建立完整的学习框架和进度规划,老师应做好完备的备课方案;线上教学时,对于老师的镜头语言及直播技巧有更高的要求,线下面授时需要老师的语言与肢体协作能力,要做到有趣有料有货。老师也需要快速适应这个角色转换!

在复学后,应注意学生个体辅导和集体教学的相互补充。分班分人,个性化教学。除了正常的课程备课,需要对学生居家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可以通过考试摸底考试了解学生们学习进度,落实到每位同学身上,必须找到学生的“起点线”,后续进行跟进,在保证集体化学习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教学,从总体上提升班级教学质量。这些是需要老师做足准备功课!

3.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

老师需要不断去丰富自己的知识视野。在复学的课堂上,可以先跟孩子们聊聊中外历史上的“流行疾病”、人与自然的关系、家国情怀、人生大义、人生信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抗疫方面积累的应急经验等等。作为教育工作者,这些应该能信手拈来;搜集疫情期间典型案例和感人事迹,并进行解读和分析,向学生们传达有价值的论点,这些都是“活生生”的教学案例,也为学生写作文提供了更多的素材选择。这些需要教师们在课前准备好,才能做到声情并茂地阐释,学生们才更能感同身受,获得启发。

4.班主任与家长们进行实时沟通

应该建立专门的家长群,班主任要反复强调复学前后学生和家长应知会的内容,包括学校为防疫所做的所有准备工作,并按时按点通报学生在校情况,避免信息不及时造成家长担忧和焦虑。

与每位家长进行深度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性格,这样更有利于班主任及老师进行个性化教学,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二、家长

1.安全第一,做好疫情期间的配合工作

家长必须知道孩子复课后的一切行动要求,确保与学校一起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回家路上或者在家时,尽可能帮孩子排除非健康因素,将安全放在首位。

2.继续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让家庭教育为孩子赋能

言传身教和家庭濡染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伴随孩子一生,其效能有可能超过学校教育。与孩子融洽的相处,进行高质量陪伴,这是家长修养和智慧的体现,也让孩子受用一辈子。

度过了一个特殊且漫长的假期,终于迎来复学的档口,很多家长会瞬间放松心情,将孩子教育“甩锅”给学校,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当甩手掌柜,这个想法是非常不可取的。任何时候,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该同步进行。

这个时候,家长更应该进行反思。当家庭教育出现问题时,及时如何进行改进;或者寻求学校老师或者专业人士的建议,营造一个温馨、安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3.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作息时间到饮食习惯的调整,从孩子心态的改善到良好行为的指引,改掉孩子居家时自由散漫的状态、祛除孩子对于电子产品的依赖、培养孩子读书思考的习惯。这些都需要家长身体力行,才能事半功倍。

三、学生

1.配合学校,做好自我防控。

积极配合学校,按要求进行自我排查工作,密切关注自身身体情况。认真学习防护防疫知识,区分新冠肺炎与普通感冒、流感的区别。做到家—校“两点一线”,任何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

2.身份转换,需要快速适应

从自由的居家网上学习状态到“在校学习”,角色转化需要快速适应,理性评估自身网课学习效果,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所学的知识框架,并及时反馈给老师,双方互动配合,计划好复课后的衔接课程,避免影响后期的学习。

3.学习心理与学习方式的积极调整

线上授课以来,学生对网络、手机、移动设备的使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依赖,学习的方式也与线下课程完全不同。是时候逐步调整:客观上减少设备的使用,必要时可采取“隔离法”;主观上通过“冥想法”让自己回到积极发言、互动频繁的教室里,帮助自己尽快调整。

这个时候难免会出现紧张和焦虑情绪,担心线上学习没跟上、新学期无法快速跟上老师及同学们的学习节奏,或者对于集体性学习产生排斥。如果持续感到情绪不良且无法调节,要勇敢与自己信任的家人、朋友、同学、老师倾诉和沟通,及时排解。

复课的通知一出,必然给各方带来压力,这就需要校方、家长、学生三方配合协作,将一切不安定的因素排除在外,顺利复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