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说话”看这两种书,比“套技巧”更有用

“说话”这件事说简单也简单,它就是两个个体之间交流的一种形式,说复杂也复杂,交流也要讲方式方法,语言输出要符合逻辑,甚至要讲所谓的“技巧”。

其实学说话不必非要看一些技巧类的书,说话源于生活,是个积累的过程。

“学说话”看这两种书,比“套技巧”更有用

通常,我们认为自己不会说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不知道说什么和不知道怎么说。

说白点:一、脑子里没东西;二、经历少。

增加知识储备

很多人在跟同事、领导或一般朋友说话交流时,经常无以言表,主要原因就是道理、知识储备量少,在相对压抑的环境下,由于心理作用,大脑抓取信息不及时,从而造成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

想一下,我们和家人、好朋友在一起时,不用纠结怎么说话,娓娓而谈,因为说的多,最重要的是没有顾忌。离开生活场景、换个交流对象怎么就变了呢?

我想,大部分人应该都是在意自己人设的,跟同事、领导、普通朋友等人交流时心里多少都有这样那样的顾忌,心理负担会让人陷入自我怀疑,从而使大脑反应过缓,甚至死机。

“学说话”看这两种书,比“套技巧”更有用

这类情况推荐看国学名著,如《易经》《孙子兵法》《论语》《孟子》《易经》等经典书籍,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跟古人学智慧,对我们为人处世颇有助益。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一书,简介精炼,含义深刻,集中展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道德、教育等各方面的博大思想,对指导个人言谈举止大有裨益。有这样一段对话: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学说话”看这两种书,比“套技巧”更有用

大概讲的是孔子和冉有驾车到卫国,孔子说人真多,冉有问人多怎么办,孔子说让他们富起来,冉有说富起来呢,孔子说教育他们。

孔子认为教化是在物质生活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有成效的。

“国”“企”管理相通,如果有一天领导跟你说:“咱们公司现在人多了,你觉得怎么管理呢?”如果看过孔子和冉有的对话,你的企业也正好存在这种情况,你就完全可以参照孔子的思想来回答。企业无论想管理员工的工作效率还是忠诚度,首先得提高员工待遇,待遇提升了培训也必不可少。

和大家分享一下沈阳出版社的彩图全解《论语》,这本书从原文、题解、注释、译文等方面展现内容,彩图插画与文字相得益彰,避免了文言枯燥,反而妙趣横生。

“学说话”看这两种书,比“套技巧”更有用

感受他人内心

知识储备量增高,敢说话了,还得会说话。这就需要结合生活经验,有些话确实有道理,但在某些场景下需委婉表达。说话不假思索,往往没有考虑他人的感受,即缺乏同理心。要下意识培养同理心,学会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让内心变得柔软。温良之人,即使出口非妙言要道,终会以德服人。

缺乏人生历练,面对一些人、事有时无法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多感他人经历,推荐人物传记类相关书籍,在别人的故事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学说话”看这两种书,比“套技巧”更有用

分享被《读者》杂志选入2019年度“十大影响力好书”、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李小晓著《赶路人》,这本书是小说文集,包含亲情、爱情、乡情、婚姻、疾病等生活常见主题,冷静客观描述多个走心故事,引读者精神共鸣。

由此,要想说好话,懂得多是一方面,更要推己及人,多为他人着想,德才兼备,说话自然让人如沐春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