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禹贡九州”到二战疆场:象群脚步在华夏大地上跨越过的五千年

孩子们都喜欢到动物园里去看大笨象,回家后又总对着电影《冰川时代》向我问这问那;作为历史爱好者的我只好编撰出这篇文章,当中跨越华夏五千年的历史知识与故事、竟也让他们听得津津有味。

儿子有位同学是河南人,我问他:“河南省简称是啥?”那小家伙很痛快便答出了个“豫”字,然而他们对此的知识也多局限于此了。于是,我依着《冰川时代》里的故事向他们说:“你们知道不?照曼尼(电影里的猛犸象名字)一家子这么个迁移法,它们总有一天会来到我国的北方地区,所以说,河南省在历史上有过猛犸象也是不足为奇的!”

从“禹贡九州”到二战疆场:象群脚步在华夏大地上跨越过的五千年

近年来的考古研究发现,我国的河南、河北、山东、内蒙古、青海等地确实存在过猛犸象,而其他地区里的野象记录在历史上也比比皆是。

目前虽无证据显示这些“野象”与猛犸象之间有何关联,不过历史上“大象”这物种在我国大地上却绝非罕有、这一点目前已毫无争议;剩下的问题是:河南省简称的“豫”到底跟猛犸象有无关联?当前新一轮的全球暖化态势对现有象群的存续又有何影响?

冰川末期与《禹贡》里“豫州”的名称来源

电影《冰川时代》是一部趣味性娱乐电影,里面既有恐龙也有人类,这混乱的时间线自然当不得真。不过在公元前2200年前后,地球上确实因冰川末期的全球暖化出现过“史前大洪水”,与此同时、最后一批西伯利亚猛犸象群也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灭绝了。

从“禹贡九州”到二战疆场:象群脚步在华夏大地上跨越过的五千年

“大禹治水”与史前猛犸象的灭绝时间大致重合

猛犸象灭绝的时间正好与我国“大禹治水”、古埃及金字塔修建的时间大致重合。那时候山岳崩塌、河川肆虐、猛犸象群在迁徙过程中走向末路,这是不是很象《冰川时代》里的情节呢?

传统知识中,猛犸象会因气候变暖不断往北迁移,不过我国境内的猛犸象种属却是“草原猛犸象”(西伯利亚猛犸象的一个南部分支),上世纪七十年代时的甘肃省还出土过“黄河象”(即剑齿象)。

在洪水泛滥时,猛犸象们根据地势自东南往西北方向(由低到高、由热到寒)迁徙,这跟其生活习性是相符的;如果它们在迁徙过程中与“大禹治水”有过那么点交错,那么那个远古时期里有人目睹过猛犸象也不足为奇。

从“禹贡九州”到二战疆场:象群脚步在华夏大地上跨越过的五千年

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划为九州,位于九州中心的河南省地域就命名为“豫”。在甲骨文象形字的时代,“豫”字无疑具有“长矛猎象”之意,这是否可以说明、“豫”字的来源或与大象和猛犸象有关呢?

《道德经》里说:“豫兮,若冬涉川”,一头大象小心翼翼地在结冰的河面上走,后来就被引申为处世上的“如履薄冰”。冰面上行走的大象,我们很自然就会联想到:这可能就是猛犸象或黄河象。

后人又注解说“豫,象属”,这注解说明了它并非我们常见的大象;《山海经》中也记录有“犹豫”两种异兽,“犹”为玃属(大猴的一种)、“豫”为象属。根据排除法,“豫”只能是猛犸象或剑齿象了,毕竟它们都在我国华北地区存在过,大禹据此将“中州”命名为“豫”就有了合理依据。

《禹贡》里定九州后,相传周文王又在豫州研究伏羲八卦,将当中象征安和、祥乐的卦名命为“豫卦”,故而《尔雅》中就有了“豫,乐也”的释义。驯兽师们经常发出“豫”的声音对动物们进行号令,可能也跟驯服大象的渊源有关。

从“禹贡九州”到二战疆场:象群脚步在华夏大地上跨越过的五千年

"九州中心"里的豫州

由于“豫州”命名在先、“豫卦、快乐”等其他引申性含义在后,因而大禹那个年代的“豫”字之意才最能说明“豫州”的来源,当代河南省的简称正来自这里。

大象与我国民间的瑞兽文化

正因为“豫”有快乐、吉祥之意,所以大象自然也成了象征祥和的瑞兽。大象憨态可掬、性情温厚,跟麒麟、狮子等其他瑞兽相比,它也有“兽中之德“的称号,因而历为民间百姓所喜爱。

当然,帝王们更喜欢的是龙与凤这样的瑞兽,尽管它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抵不住总有地方官员如此献媚上报呀!

河南安阳殷墟中就出土有“今夕其雨,获象”的卜辞,《吕氏春秋·古乐》中也记载有“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这些记录都说明了河南这地方自远古以来就有猎象、驯象的行为。至于古籍中所说的是哪类型的象,当代已难以考究了,毕竟单靠并不完整的象骨化石难以判断大象的种属。河北省泥河湾马圈沟遗址里的猛犸象信息是从门齿和臼齿而来的,通过齿板的排列数量、就可辨其种属,这也是目前常见的鉴别手段之一。

从“禹贡九州”到二战疆场:象群脚步在华夏大地上跨越过的五千年

除河南、河北等地之外,由于古时候我国北方的森林还非常茂密、直到春秋时期,中原诸国中都有过“象战、猎象为贡“的民间记录,这当中尤以楚国为多。随着气候变迁、原始森林开始朝长江流域退化,到两晋南北朝后,象群的活动区域已转移到更加温暖潮湿的南方。

《宋史》里有载,公元962年时“有象至黄陂县(湖北省),匿林中,食民苗稼”;公元991年时岭南的“雷、化、新、白、惠、恩等州,山林中有群象”……在《宋史》之前,正史里仅《西汉会要》记录过汉武帝元狩二年南越国献象、《三国志》里记录过“曹冲称象”,这也许跟帝王们的祥瑞偏好有关吧。

直到明代之前,象群危害庄稼的现象在岭南地区仍时有发生,而广西、云南等地就更为常见了。象群在华夏大地上的迁徙足迹,为我国古代以大象为主题的民间瑞兽文化提供了现实素材,至少这样的瑞兽跟“龙与凤、麒麟与狮子”不一样、它们并无高高在上、而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我国传统建筑中石雕大象的盛行,寓意的就是“踏踏实实的吉祥如意“、而不是那些虚头巴脑的象征性寓意。

从“禹贡九州”到二战疆场:象群脚步在华夏大地上跨越过的五千年

《三国志》里记述的“曹冲称象”

基于以上历史记录,我们也就无以绝对地否定《三国志》中“曹冲称象”的真实性!建安五年(200年)时孙权执掌孙吴,初掌权的他为了笼络诸侯,曾向曹操进献了一头大象以表祥瑞。陈寅恪先生则认为东汉时的东吴地域不可能有大象、因为当时的孙吴并未吞并交州(越南)。现实中的考古结论与更多的出土史料早已证明,孙权送给曹操的这头大象、其实不一定非得来自交州!

“象兵”在我国疆场上的足迹

《吕氏春秋·古乐》中”商人服象“的记录说的其实就是”象兵“,这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驱象列阵记录。印度、泰国等地的“象兵”我们见得多了,不过因为军队的编制问题,象兵在我国战争史上一直仅是地域性的特殊补充。

传说中春秋时吴国伐楚,楚国就以大象抵抗过,不过这正史中并无此记录;正史里面,我们仅从《新五代史》中看到过“潘美破南汉巨象兵“的记录,由于南汉位于岭南,他们仿效安南建立战象部队的做法、也佐证了《宋史》中岭南“山林中有群象”的记录。

从“禹贡九州”到二战疆场:象群脚步在华夏大地上跨越过的五千年

中外古战场上常见的象兵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南明李定国围攻广东新会,部队中就有从缅甸带来的象兵。李定国的二十万兵马加上象兵、就仿佛军队中有了坦克,一时间,新会城中的清军唯有坚守不出了,这仗还能怎么打?很可惜,后来赶到的耿继茂援军谙熟南方的作战方式、以巨炮轰走了李定国的大象,这支象兵就这样不攻自破!清军后来还组织百姓到新会城外的圭峰山上抓捕逃窜的大象,估计它们最后都归入了清军的编制里。

距离当代时间最近的象兵则出现在二战期间,当中的“主角”直到2003年才故去,堪称是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员“战象”。1941年,中国远征军和日军都在缅甸战场上使用过象兵,这些象兵不但有编制、而且还有名字,当中最著名的大象就叫“林旺”。

从“禹贡九州”到二战疆场:象群脚步在华夏大地上跨越过的五千年

位于台北市的林旺标本

林旺1917年出生于缅甸,初时只是日军里的“搬运工”;被中国远征军俘虏后,它就一直跟随孙立人的部队在云南战场上担负山区里的军需运输、帮助重炮进行射角定位等,这可是名副其实的抗战英雄!

战后,这些大象被送到北京、上海、长沙等地的动物园里继续“发挥余热”(就是供人观赏了),林旺在广州短暂呆过一段时间后,又随孙立人到了台湾。电影《大象林旺》基本属实地还原了这批“二战象兵”的战场故事,建议孩子们都能看看。

从“禹贡九州”到二战疆场:象群脚步在华夏大地上跨越过的五千年

电影《大象林旺》里的林旺

大象“版纳”走了,五千年前的《冰川时代》又将重演?

2018年,上海动物园里著名的大象明星“版纳”走了,自8岁开始,它给人们带来了三代人、共46年的美好回忆。

1971年在云南西双版纳猎捕“版纳”时、我们还可以从记录电影《捕象记》中看到当时原始、苍莽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而时至今日,我国这片唯一的野生亚洲象生存空间已遭到了巨大压缩、大象遭砍头取牙等骇人事件时有听闻。

除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及森林破坏之外,更要命的是、类似五千年前那样的全球暖化征兆又出现了!那时候,猛犸象没能在全球性的气候巨变中扛过来,当代的野生大象种群在当前的暖化态势下同样岌岌可危,要知道、西双版纳亚洲象是我国仅剩的野生大象种群,跟古时候各地频频“食民苗稼”时的状况自是大不如前!

从“禹贡九州”到二战疆场:象群脚步在华夏大地上跨越过的五千年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是我国目前仅存的野象栖息地

从华北到江淮再到珠江流域、我国古时候的野生象群在几千年间曾踏遍过整个华夏大地,如今仅剩的西南一隅就是它们的全部生活空间。

《禹贡》里留下的“豫”字为后人留下了对华北地区大象的无穷猜想,难道当代的我们也要在某典籍里留下个什么字去供后人猜测?然后,后人们再通过这个字来反复论证、最后得出“原来我国境内曾有过大象”这样的结论……这样的事情我们其实是可以吸取教训的。

从“禹贡九州”到二战疆场:象群脚步在华夏大地上跨越过的五千年

目前,西双版纳境内尚存300多头野生大象,跟历史上相比,我们无以对比这数量是多还是少,但至少它们已不再濒临灭绝。

全球暖化虽存在巨大威胁,只要人类能以史为鉴、应对有方,相信现实版的《冰川时代》是不会再次重演的;与其虚无地“杞人忧天”,不如先管好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吧!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本号将坚持文章100%原创(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存疑义联系即删),持续为大家输出选题丰富的文化史论内容;文字均亲自码出,观点为个人见解,绝无任何映射行为,欢迎订阅转发及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