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复工复产脚步迈向春暖花开


时评:复工复产脚步迈向春暖花开

草长莺飞,春和景明;复工复产,脚步匆匆。

复工复产以来,全区上下抓疫情防控不松劲,抓复工复产逐春光,密集出台各项政策,政企联动紧密配合,复工复产不断提速。

组建服务企业专班,全面组织实施“亲商富商结队子解难题”专项行动,组织下派175名领导干部对接包保企业,帮助全区241家企业解决口罩11.8万个。

加大惠企政策落实,全区共出台14项支持企业保经营、稳发展具体举措,帮助35家企业解决贷款4895万元,为28家中小企业减免房租31.2万元,推动更多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张鱼骨图”的定向包扶制度,对前期推进项目,实施预审批压缩时限,确保从土地摘牌到开工许可不超过45天。

抓实招商引资工作,明确提出“包装一批、签约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要求,对全区可开发利用地块进行梳理、包装、策划,结合“飞地经济”发展,开展有针对性招商,3月3日,全区网上签约5个项目,计划投资11.9亿元。 

……

“要抓紧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精准有序扎实推动复工复产,实现人财物有序流动、产供销有机衔接、内外贸有效贯通,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指挥若定,为复工复产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信心。

在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但全球疫情快速扩散蔓延,可能严重冲击世界经济,使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当前我区和全国一样,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面对复杂的内外形势,特别是境外疫情带来的防控和经济发展双重挑战,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

化困难为信心。不管多严重的疫情,冲击都是短期的,出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也是暂时的、阶段性的。疫情当前,信心比金子更重要,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国家坚定信心。信心从哪里来?信心就在我们脚下,信心就在我们手中。我们在做好精准防控的同时,要进一步增强抓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做到先谋后动、通盘考虑、主动作为,以“一天当三天用”的劲头狠抓落实,有序有力落实好复工复产各项要求,尽快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化危机为机遇。坚持辩证的眼光看待危机与机遇,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无处不在,有问题就会有困难和挑战,也会有机遇。危中有机,事在人为,这次疫情中,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无人配送、在线消费、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产业都打开了新空间,只要瞄准市场新机遇、捕捉市场新需求,坚持用新理念、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催生新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就能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实际上,我区在推动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方面,一直在频频发力,不仅没有被困难压垮,反而在逆境中越战越勇,这就是危中求机、化危为机的有力行动。

化压力为动力。坚持辩证的眼光看待压力和动力,压力和动力往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没有压力往往就会没有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如果滋生‘骄’‘娇’两气,受不得一点压力,一些老的办法不能用,新的办法不去想,那么发展也就难以为继,那面对的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如果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促进发展理念的转变、增长方式的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那么发展就能走出一条新路,就能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毫无疑问,新冠肺炎疫情会对我们决胜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带来一定的困难与挑战,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但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迎难而上,破难而进,变压力为动力。只要各尽其责、苦干实干、全力以赴,就能激荡出无往不至、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我们就一定能赢得大战,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疫情正在散去,春花悄然绽放。在这万物勃发的季节,让我们迎着春光出发,化危为机、攻坚克难,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全区上下一股劲,拧成一股绳,不负春光勤耕耘,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文字:崔桂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