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河北教師資格備考:學習動機理論

學習動機的理論這知識點屬於教育心理學部分,相對來說出現頻率較高,在教師資格小學教育教學與能力考試當中是備考的難點和易錯點,需要加強理解結合例子去記憶。這部分的知識點的考查形式主要以單選題、辨析題為主,也容易出現材料分析題。在學習這部分知識點的時候需要重點把握學習動機理論的流派分類,代表人物和核心觀點,在做題的時候從理解的基礎上抓住關鍵點去作答。接下來主要從行為主義、人本主義、認知主義三流派的理論來闡述該部分知識點。

一、行為主義——強化主義

強化主義的代表人物為巴甫洛夫和斯金納。行為主義的觀點認為學習是刺激與反應的聯聯結,強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為也強調了強化能夠促進學習動機。例如,小明媽媽通過獎勵小明100元錢的方式,激勵小明去彈鋼琴。通過例子我們不難發現,行為主義中學習動機的強化理論所強調的是外部動機,通過外在的獎勵和誘因驅動學生學習。

二、人本主義——需要層次理論

需要層次理論的代表人物是馬斯洛。馬斯洛認為人的行為動機都是在需要的基礎上被激發出來的。而人具有5種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屬於缺失性需要,缺失性需要的滿足主要依靠外界;而自我實現的需要屬於成長性需要,其滿足主要依賴於自身。例如,小明父母忙於工作缺少對小明關心,在學校中比較孤僻受到同學們的孤立和老師的責備,導致小明成績一落千丈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在該例子中,小明的歸屬與愛的需要沒有滿足,底層需要沒有滿足影響上層次需要的滿足,所以影響了學習需要的滿足進而降低學習動機。

三、認知主義

1.成就動機理論,代表人物為麥克裡蘭和阿特金森,他們將個體的成就動機可以分成兩部分:趨向成功的傾向和避免失敗的傾向。趨向成功的傾向指力求克服障礙,施展才能,從而儘快地解決某一難題的心理傾向,一般喜歡選擇有挑戰性的任務,也就是難度在50%的任務;避免失敗的傾向指為了避免因失敗在他人心中形象受損時帶來的不良情緒,一般喜歡選擇任務難度趨近於0%或者趨近於100%。關於成就動機理論考點在於趨向成功的傾向和避免失敗的傾向的特點和傾向選擇的任務。

2.成敗歸因理論,代表人物維納。韋納對行為結果的歸因與學習動機的影響進行研究,並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內部歸因與外部歸因;穩定性歸因和非穩定性歸因;可控制歸因與不可控制性歸因。他又把人們活動成敗的原因即行為責任主要歸結為六個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好壞、身心狀態和外界環境。如圖

2020河北教師資格備考:學習動機理論

在備考時,我們可以採取一定的排除法來進行識記。如關於可控的因素只有努力,其他因素都是不可控因素;關於穩定的因素只有能力和工作難度,然後在區分能力是內在因素,難度是外在因素。

關於歸因理論的啟示:引導學生從努力方面進行歸因更能夠產生強烈的情緒體驗,若常常將失敗歸因於自身能力低會造成習得性無助,即個體感到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會對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產生影響時所體驗到的一種抑鬱狀態。教師在給予獎勵時,不僅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且要聯繫其學習進步與努力程度狀況。

3.自我效能感理論,代表人物班杜拉,自我效能感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從事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可以理解為自信心。班杜拉強調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成敗經驗(最重要);替代性經驗;言語信息;情感狀態等。關於自我效能感對學習動機的影響,很好理解,常言道:“藝高人膽大”就強調的是自我效能感對學習和行為的影響。

中公講師解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