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核能產業“十四五”規劃:核電建設將加速 投資規模達千億

展望核能產業“十四五”規劃:核電建設將加速 投資規模達千億

“十四五”時期作為重要的時間點,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是積極應對國內社會主要矛盾轉變和國際經濟政治格局深刻變化的戰略機遇期。“十四五”規劃起止時間2021-2025年,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十四五”時期是“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這個時間正值中華民族發展之路的重要性拐點,中國正處於從舊常態躍遷到新常態,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攻堅期。

展望“十四五”,全球新一輪產業分工和貿易格局加快重塑,我國產業發展進入從規模增長向質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近年來,我國核能產業得到發展,而“十四五”將至,我國核能產業有哪些機遇呢?

核能產業發展回顧

進入2020年,“十三五”即將迎來尾聲。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生產力的顯著增強,我國能源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能源生產不斷攻堅克難,實現跨越式發展,能源消費不斷提高水平,實現歷史性改善。2019年,我國紮實推進“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聚焦綠色低碳轉型,繼續深化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長,又實現了質的穩步提升。能源供需總體平穩增長,結構進一步優化,單位GDP能耗持續下降。其中,核能得到進一步發展。

核電是高效、清潔、安全和經濟的能源,具有資源消耗少、環境影響小和供應能力強等許多優點。發展核電是我國社會經濟不斷髮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也是優化我國能源結構、緩解環境汙染和保證能源安全的需要。我國是世界上少數擁有比較完整核工業體系的國家之一,一直有序、積極的推進核電的應用。但2011年受日本福島核電事件的影響,我國核電工程建設出現滯緩,投資規模出現下降。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我國核電工程建設投資規模為335億元,同比下滑25.1%。

展望核能產業“十四五”規劃:核電建設將加速 投資規模達千億

▲來源: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核電裝機容量來看,近年來保持向好的趨勢,2018年核電裝機量突破4000萬千瓦。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達到4874萬千瓦,同比增長9.14%。2013-2019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複合增長率22.17%。

展望核能產業“十四五”規劃:核電建設將加速 投資規模達千億

▲來源: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新增裝機量方面,2018年是我國核電裝機大幅新增的一年,新投產7臺核電機組,包括陽江核電5號機組、三門核電1號機組、台山核電1號機組、三門核電2號機組、田灣核電3機組、田灣核電4號機組以及海陽核電1號機組,新增裝機容量884萬千瓦。此外,AP1000和EPR全球首堆建成投產。2019年雖有回落,核電新增裝機量仍達409萬千瓦。

展望核能產業“十四五”規劃:核電建設將加速 投資規模達千億

▲來源: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隨著我國核電項目陸續完工投產,核電應用進一步推廣,我國核電發電量保持增長的趨勢。截至2019年,我國核電發電量達到348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4%。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發電量持續增長,但核電在整個發電總量中的佔比仍然較低,僅約為4%的比重,距離全球平均水平仍有差距。

展望核能產業“十四五”規劃:核電建設將加速 投資規模達千億

▲來源: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核能產業發展“十四五”展望

(1)審批重啟迎來複蘇,核電建設將加速

據悉,自2015年核准8臺新建核電機組後,中國核電行業經歷了3年多的“零核准”狀態,而在2019年迎來複蘇。在國家能源局2019年上半年能源形勢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表示,山東榮成、福建漳州和廣東太平嶺核電項目核准開工。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劉華說表示,有序穩妥推進核電建設仍然是我國的基本戰略,安全高效發展核電是全面進入清潔能源時代的必然選擇。中國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繼續發展核電。審批重啟行業迎來複蘇,未來核電建設將加快,市場前景廣闊。

據預測,到2035年國際發電量平均增速為2.2%至2.3%,中國發電量增速較高,如按3%來預測,到2035年可能達到28億至30億千瓦總裝機容量。另外,據核能行業協會的研究預測,如果將核電的發電量佔比提升一倍,達到8%,考慮到核電的負荷因子較高,預計到2035年中國在運核電機組將達到1.5億千瓦,在建5000萬千瓦,為實現這個目標,每年須開工6至8臺機組。若以每臺投資100億元至200億元計算,投資規模高達千億元。

(2)加快探索核能的多元利用

目前,我國能源轉型升級進入了新階段,對核能的多元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2004年6月,國際原子能機構倡導成立“革新型小型核能裝置”協作研究項目,主要致力於核能多用途利用,包括城市區域供熱、海水淡化、工業工藝供熱、偏遠地區及孤網熱電聯供、海洋開發能源需求等。

我國也已經開始探索核能的多元利用。2010年,中核集團正式啟動玲龍一號專項科研工作,2016年4月成為全球首個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通用安全審查的小型堆,是全世界小堆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2019年7月,海南省舉辦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項目(第五批)集中開工和簽約活動,中核集團宣佈啟動我國多功能模塊化小型堆(玲龍一號)示範工程建設。

此外,2019年底,據國家電投山東核電,首例核能供熱項目在山東海陽投入運營,70萬平米居民和公共建築用上清潔能源,告別燒煤取暖的歷史,開闢了核能綜合利用的新紀元。隨著核能在我國的建設加快,應對能源轉型的需要,我國將加快探索核能的多元利用。

(3)核安全法規標準加快完善

截至2019年9月,中國在運核電機組47臺,位列世界第三,在建核電機組11臺,位居世界第一。在此背景下,《核電產業鏈安全質量公約》(試行)正式發佈意義重大。據瞭解,這是我國核電行業首次聚焦安全質量的一份自律公約。

2019年9月3日,我國政府首次發佈《中國核安全白皮書》,全面分享了中國核安全監管理念和實踐,有效回應了社會公眾對核安全的關切,展示出我國倡導構建核安全命運共同體的決心和行動。與此同時,《核安全法》的頒佈為實現核能利用的持久安全和健康發展提供了法制保障。目前,核安全法規標準頂層設計日趨完善,修訂工作加快。

隨著“十四五”的到來,核與輻射安全法規標準也將進一步完善、落實,我國核能產業發展將迎來新階段。


中商產業研究院專業提供十四五前期重大課題研究、十四五重大項目謀劃、十四五規劃綱要編制、十四五專項產業規劃。


展望核能產業“十四五”規劃:核電建設將加速 投資規模達千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