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害怕?老说“别怕”没有用,家长们不妨试试“替代性学习”

我们每个人都有害怕的东西,可能是怕黑,也可能是害怕昆虫或者某些动物,而对于认知能力较弱的小宝宝而言,他们害怕的东西就更多了。

曾有研究发现,“正常儿童中,90%以上的幼儿会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40%的2-4岁儿童至少有一种害怕;43%的6-12岁儿童有七种以上的害怕。

孩子说害怕?老说“别怕”没有用,家长们不妨试试“替代性学习”

其实小孩子会感觉到害怕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这是自我认知发展必须要经历的一步。小孩子对周围的事物缺乏认知,所以会对这些陌生的东西表现出紧张、害怕甚至恐惧的焦虑情绪,这其实是孩子对养育者形成固定依恋关系后的正常反应。

一般情况下,孩子的这种恐惧心理会在孩子出生后半年开始,在10个月大的时候得到加强,而后逐渐减弱,等到孩子三四岁以后慢慢消失。而在这段期间,如何安抚孩子的焦虑情绪就成了家长们的重要责任。

孩子说害怕?老说“别怕”没有用,家长们不妨试试“替代性学习”

作家洛夫克拉夫特曾说:“人类最原始且强烈的情绪就是恐惧,而最原始的恐惧就是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可是家长面对孩子的恐惧,有时候却会做出很多不合适的措施。

1、对孩子恐惧的否定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出现恐惧心理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别怕,有妈妈在”,这其实就是对孩子恐惧心理的否定。

家长之所以会说这样的话,是基于自己对世界的全面认识,知道某件事物不会对人造成损害,或者某件事物其中原理。譬如当孩子害怕动画片里的怪兽,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认识到世界上并不存在怪兽,大人知道,所以大人不会害怕。

孩子说害怕?老说“别怕”没有用,家长们不妨试试“替代性学习”

如果只是告诉孩子“别怕”的话,是没有效果的。孩子渴求的是大人的关爱以及引导,没有让孩子认识到现象的本质,只是一味地命令,孩子打心里还是会怕的。

2、不但不帮孩子解决,还以恐惧的手段吓唬孩子

“再不听话就让怪物把你抓走”、“赶紧上床睡觉,晚上老巫婆就要来吃小孩了”……

这些话很多家长都说过,很显然,这种手段除了增强孩子的恐惧心理以外,并没有什么效果,久而久之,孩子不仅会失去安全感,还会出现胆小、自尊感低,个别孩子还可能叛逆,部分心理抗压能力较弱的孩子,还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

孩子说害怕?老说“别怕”没有用,家长们不妨试试“替代性学习”

美国儿科专家威廉·科尔曼曾指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直面让他害怕的事物,并且客观地处理他们的恐惧感。如果大人忽视孩子的恐惧感,那他们的恐惧将永远都无法消除。

想要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家长不妨试试“替代性学习”。

“替代性学习”又称观察学习或无尝试学习,是指通过对学习对象的行为、动作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结果观察,获取信息,而后经过学习主体的大脑进行加工、辨析、内化,再将习得的行为在自己的动作、行为、观念中反映出来的一种学习方法。

孩子说害怕?老说“别怕”没有用,家长们不妨试试“替代性学习”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高手,尤其喜欢模仿父母的行为。当孩子面对陌生的人或者事物时,孩子出于本能而表现出紧张、害怕的情绪,并产生一系列自我保护行为,如哭闹和抗拒。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只是强迫孩子接受,那么并不能彻底消除孩子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心理,家长不妨以身作则,将事物展现在孩子面前,让孩子意识到这件事本身没有危险,这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

对于孩子而言,“替代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学习力的过程。当孩子在观察父母的行动时,父母的动作方式情绪状态、技能技巧都被孩子所捕捉,这就需要孩子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

孩子说害怕?老说“别怕”没有用,家长们不妨试试“替代性学习”

而后,孩子会通过自己的观察进行思考,从而做出“这个事物并不值得害怕,爸爸妈妈不怕我也不怕”的结论,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孩子学习行为的一大进步。

其实培养孩子学会勇敢的方法有很多,家长也应该注意,3岁是孩子良好性格养成的黄金阶段,家长要趁这个年纪,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性至关重要。

孩子说害怕?老说“别怕”没有用,家长们不妨试试“替代性学习”

这套《宝宝成长金典绘本》由著名儿童文学专家、幼师、家长共同参与编写,内容丰富,能有效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情感发育等等,高效提升孩子的情商。

孩子说害怕?老说“别怕”没有用,家长们不妨试试“替代性学习”

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这套绘本从10个角度出发,

让宝宝在快乐中成长,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勇敢、乐于助人等优秀品质。

孩子说害怕?老说“别怕”没有用,家长们不妨试试“替代性学习”

这套《宝宝成长金典绘本》全套10册仅需46元,平均一本不到五块钱,真的是十分实惠了。

想要购买的家长朋友们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