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民间工艺制品中,为啥蓝印花布能脱颖而出,深受民众喜爱?

蓝印花布是以植物蓝草为染料,用天然石灰、黄豆粉合成印花防染剂,在纯棉织物上染出各种图案的蓝白两色的手工印花织物。

蓝印花布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制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见于汉代。盛行于宋元,及至明清时期蓝印花布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清代达到鼎盛,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蓝印花布不仅是多姿多彩的衣料,而且用蓝印花布还被用来制作被面、被罩、门帘、头巾、帐幔、床单和饰品等日用品。

在众多民间工艺制品中,为啥蓝印花布能脱颖而出,深受民众喜爱?

但现如今所说的蓝印花布则是源于宋朝的“药斑布”,目前在中国可见的最早的蓝印花布的实物,是1959年在新疆于屋于来克古城遗址出土的一件北朝时期的毛织物,据专家的考证,这些小图花时用木板印蜡工艺制作的:图案蓝底白花、层次丰富、色调柔和。此后1972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也出土有蓝印花布——唐代绞缬朵花罗:花朵边缘和每片花瓣的中心都有撮晕效果,表现自然。

在众多民间工艺制品中,为啥蓝印花布能脱颖而出,深受民众喜爱?

虽然蓝印花布没有织锦、刺绣那缤纷绚丽的色彩,但由于民间的广泛应用,蓝印花布却以单纯朴素的蓝白配色闻名于世,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成为了华夏农业文明民间印染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那么今天呢我就来谈谈,在众多民间工艺制品中,古老的手工印花织物——蓝印花布,为啥能脱颖而出,深受民众喜爱。

一、蓝印花布简洁质朴的蓝、白色彩配置,给人以端庄秀美、清新悦目的脱俗感受。

在我国的传统美术和民间工艺等各个领域中,色彩观念一直深受传统阴阳五行色彩配色体系的影响。五行色彩观是先民对大自然中与人类早期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加以描述、附会而产生的五种正色,即青、黄、赤、白、黑,青在传统五种色彩中排名第一,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众多民间工艺制品中,为啥蓝印花布能脱颖而出,深受民众喜爱?

蓝靛草植物

《书·益稷》:“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

孙星衍 疏:“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玄出於黑,故六者有黄无玄为五也。”

随着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五色被认为是构成世界秩序的成分,被赋予了生命复苏、万物繁衍的象征意义,如《尔雅》中说:“春为青阳,谓万物生也。”

慢慢地蓝色成为了中华民族普罗大众的衣物常服色,如《诗经》有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足见中国人以青色为饰的喜好由来已久,又如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墓就出土有深浅不一的蓝色丝织品中织物,虽在地下深埋了2000多年,但色光依旧很鲜艳,经测定,就是靛蓝制品。

在众多民间工艺制品中,为啥蓝印花布能脱颖而出,深受民众喜爱?

由于蓝色历来就与中国文化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在我国服饰色彩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蓝印花布的“蓝”蕴涵的是中国人的尚蓝情结。再加白色是无色中的有色,又是劳动人民所钟情的颜色,还是纯净和光明的象征,因此简单的蓝白颜色和繁复的吉祥纹样构成的蓝印花布,就像在深沉宁静的海面上浮跃着的灼灼白光,又像深邃的夜晚天空中,闪烁着的耀眼明星,给人以光明和希望。

而且在传统文学作品中,蓝白二色的配置也是符合传统审美观念标准的,如《周礼.考工纪》中就有对色彩搭配的描述:“青与白相次也。”又如唐代王维的《终南山》:“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以及杜甫的《绝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很显然,这些诗句对色彩的描绘显示了我国对于蓝白配色的审美体验由来已久。

此外,蓝色和白色的合理配置清晰地表达了这种蓝白分明的图地关系,有条不紊地展现出了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如蓝印花布双鱼门帘:门帘两边中的两条鲤鱼,鱼头白地蓝花,鱼尾蓝底白花,轮廓鲜明、富有韵律,当门帘被掀起或被风吹动时,鱼就会有游动的感觉,犹如鱼儿活了起来,当门帘静止闭合时,两条鱼又变成了一条,十分有趣。

在众多民间工艺制品中,为啥蓝印花布能脱颖而出,深受民众喜爱?

蓝印花布双鱼门帘

总之,蓝印花布在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影响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魅力,其简洁质朴的色彩配置给人以端庄秀美和清新悦目的脱俗感受。

二、吸收剪纸图案的艺术风格以及自如地运用点、线、面,创造出了大量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图案,使得蓝印花布纹样千变万化、优美多姿

蓝印花布纹样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花版的刻制,可以说好的花版本身就是一幅精美的刻纸,而刻纸是剪纸艺术的一种方法,是依靠剪刀和刻刀在纸上镂刻出由线条构成的画面。

在众多民间工艺制品中,为啥蓝印花布能脱颖而出,深受民众喜爱?

蓝印花布花版

由于蓝印花布纹样分为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两种,因此,蓝印花布花版就分为蓝底花版和白底花版,实际上这两种花版形式就类似于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如蓝印花布的白底花版通常是主题纹样上采用阳刻的表现手法,而边框部分又采用阴刻的表现手法,以“凤戏牡丹”的白底花版为例,凤和牡丹采用阳刻手法,通过刮浆、浸染后使主题纹样能呈现白底蓝花的形式,而边框上的植物框式纹样则采用阴刻的手法,使边框部分最后能显现蓝底白花的形式。因此可以肯定的说,剪纸艺术大大促进了蓝印花布花版的发展,进而创造出了大量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图案,如麒麟送子、三星高照等等很多寓意吉祥的纹样。

在众多民间工艺制品中,为啥蓝印花布能脱颖而出,深受民众喜爱?

基于雕刻花版的局限性,蓝印花布不能像其他艺术手段那样写实细腻地表现对象,因此平面造型中的点、线、面是构成蓝印花布的基本元素。

所以在蓝印花布的图案处处都用点,可以说是“集点成花”,艺术家们十分讲究和十分自如地将纹样以点的形式表现在布面上,如大混点、小混点、胡椒点、梅花点、垂叶点等,这些点的表达与图案达到了浑然一体的境界。

由于受到工艺的制约,蓝印花布纹样造型中不可以出现长线,但当点与点按比例线性排列时,就能产生“虚线”的效果,以致形成积点成线、积点成面、画龙点睛和散点等不同形式。

在众多民间工艺制品中,为啥蓝印花布能脱颖而出,深受民众喜爱?

由于虚线的构成可直可曲,或用于造型,或用于分割,因此当不同的虚线按照动植物的生长结构组合在一起时,就具有了独特的表现力,

如蓝印花布多子多福多寿门帘:图案造型是以点成线,以“线”造型,印制后蓝底白花、大小不同的点,就形成了不同层次的疏密关系和肌理效果,图案看似自由、随意,其实隐藏着严谨的结构关系,特别是以点的大小、方向形成的对称重复和疏密层次,是形成整体变化的重要条件。艺人们突破限制而巧妙地运用断线塑造了很多生动活泼的形象,因此这些虚实相生的长、短线,不仅成为蓝印花布纹样造型的重要方法,而且也暗含了中国传统的虚实相生的审美观。

在众多民间工艺制品中,为啥蓝印花布能脱颖而出,深受民众喜爱?

在蓝印花布纹样中,还有些难以用点或断线来表示,于是艺术家们就根据纹样的自身结构将其分割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面,牡丹花的花瓣,龙、凤、鱼的鳞片,梅兰竹菊的花和叶等,也被完美的塑造了形象,如现藏于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的一块蓝印花布就包含了“福在眼前、凤戏牡丹、平安富贵、岁寒三友自组主题纹样,梅兰竹菊图案以地花的形式分布在条状的构图中,图案中心的园中有一对凤凰,四角以蝴蝶纹作角花,结构严谨、层次丰富。整个图案蓝地白花,满地构图,十分饱满,非常耐看,整个纹样采用对称工整的构图使这四组主题纹样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表达了人们向往生活富贵平安的祈愿。

在众多民间工艺制品中,为啥蓝印花布能脱颖而出,深受民众喜爱?

总之,蓝印花布纹样中点、线、面的灵活巧妙运用是平面图案中点、线、面作为图案基本造型元素的最直接明了和最典型的例证。这些自由安排、随意得当的点、线、面形成了千变万化,优美多姿的图案,使得蓝印花布在众多民间工艺制品中脱颖而出,独具魅力,深受民众喜爱。

三、与丝织品相比,蓝印花布质地厚实、经久耐用、价格低廉

蓝印花布所用土布质地厚实,经久耐用,与丝织品相比,不仅价格低廉,也易清洗且耐脏。以靛蓝染色,色泽不仅稳定明亮而且经洗、耐晒,同时还有一定的药物保健作用,因此,用蓝印花布制作的衣服和家居用品非常适合广大民众的日常实用所需。

当然了,蓝印花布也有对丝织品纹样的借鉴。我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对丝的运用要比对棉的运用早的多,不仅丝织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丝绸也已经在先民的“服”生活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所以,对棉的加工当然建立在繁荣丝织业的基础上,丝织品纹样也不可避免地渗透和影响到了蓝印花布纹样的设计当中,左汉中先生在《民间印染花布图形赏析》一文中曾说:“民间印染花布上的散花、缠枝花、格子花、满地花图案编织,基本源于我国古代的织绣纹样。”如丝织品常用纹样“缠枝牡丹”、“万字流水”、“八达晕”、“八宝”、“暗八仙”等在蓝印花布纹样中均有广泛应用。

在众多民间工艺制品中,为啥蓝印花布能脱颖而出,深受民众喜爱?

结语

总之,蓝印花布作为我国古老的民间手工艺术的一种,蕴涵了诸多中国民间的传统文化习俗,它的纹样千姿百态,色彩蓝白相间、清新素雅,不仅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而且还是一种体现东方民间文化的传统工艺品,散发着永恒的艺术芳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