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的第一份工作到底有多重要?

不止一次的老同學聚會為我們證明,造化究竟有多弄人。


曾經班裡最用功的學霸,可能並沒有走上他憧憬的搞學術的道路,只是做著一個普普通通的公務員;總是遊走在中間行列、沒啥存在感的學生已然變成了企業的管理崗,在橋期間就做過創業項目的耀眼人物出乎意料的失業,而那時學業差不多的人裡,有的飽經坎坷,有的一路順風。


有時候不免會產生這樣的聯想:畢業那一年,大家都做出了怎樣的選擇,才導致今天的道路如此迥異?


01.第一份工作,很大程度會左右你的未來


快畢業的時候,應屆生往往都會面臨一次對工作的選擇。


人的一生太長,遇到的事情太多,所以這次的選擇如果以一生的長度來衡量的話,通常看不出什麼。可如果把時間的跨度縮短到五年至十年,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

第一份工作差不多能影響一個人畢業後十年左右的光陰。


而做出選擇的那刻,對社會期待或緊張的年輕學子們,往往無法預計到這次的選擇會如何定義之後的生活。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你和一些成績不錯的同學都想搞學術研究,但其他人畢業後去了北大復旦之類很強勢的院校任職,而你由於種種理由,最後任職於普通的一家大學,這份工作就將會是拉開你與其他人差距的起點。


雖然人生並無絕對,只要你付出努力,也可以逆轉定局。但你將花費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也會遠超於你的預想。


也許做學術的工作離大多數普通人都比較遠,那也可以換種情況想一想。如果你去了一個體系成熟的公司工作,不管你的工作領域是做HR、敲代碼、還是別的什麼,你的精力和時間都能被全部用於你的工作上。而如果你去了一個規模較小制度不完善的公司,還要捎帶著做一下打印、文員的工作。 你會變成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再過幾年你去參加同學聚會,和以前的朋友們切磋一下各自的技能,可能就會發現什麼是“白雲蒼狗,滄海桑田”。

畢業生的第一份工作到底有多重要?

其實這種情況還算好,至少還有一份工作,如果找工作的時候頻繁遇到阻礙,甚至百般周折還沒找到工作,那樣對後面的生活更是災難性打擊。


我曾見過相當一部分應屆生遭遇這樣的情況。有些人海投簡歷幾十家公司,但要麼沒過,要麼掛在面試,這兩年由於各行業都在縮招,情況就更不理想。從智聯招聘發佈的《2019屆應屆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來看,2019屆畢業生對平均月薪的期望水平都比去年下降了1%


這時候也有可能聽到這樣的聲音:沒事,工作肯定還是可以找到的,可以先做做別的事調整一下狀態,或者去做個兼職什麼的慢慢找。


於是一部分學生開始了打工、代購等等邊賺點小錢邊找工作的日子。然而他們中的很多人總要在事情真正糟糕起來的時候才會注意到,一個“臨時”的決定,會讓後面的生活也變得一樣“臨時”。


日本的研究表明,一個人如果在畢業生未能找到一份正式的全職工作,那麼之後他成為正式員工的概率就會大幅降低。


就像90年代的大學生伍繼紅,在那個時代,這一紙文憑按理來說已經足夠珍貴,然而後來她卻失業十幾年,長期以低保維持生活。這是因為在她剛畢業時因為一些原因,只能去服裝廠等地打零工,而這段時間的“工作”在持續消耗著她未來的潛能。

畢業生的第一份工作到底有多重要?


02.大環境對第一份工作的影響不可小覷


除了個人的努力,大環境也對第一份工作有極大的影響力。

假如第一份工作沒找好,補救的措施往往只靠跳槽這一條路。然而經濟情勢不佳時,很多企業都在減少招聘數量,於是在這個當口去找新工作就會很難,而想去完全符合自己要求的公司就更難了。


也許一開始你只是不太喜歡自己的工作內容或者環境,但後來你會發現你甚至沒有機會跳槽。人如果在一份不適合的工作裡耗得太久,需要自己承擔的損失成本也就越來越大。從喪失賺更多錢的機會,到喪失提升自己的平臺,再到喪失整個黃金的職場上升期。


而在這段時間裡,同校的前輩也許只用幾年就到了企業中層管理的位置,遠不同於經過幾年還在初級員工層裡掙扎的自己。這一切只源於一個原因:畢業時找的工作與自己契合太差,卻一直拖著不去及時換工作


同樣都想去互聯網公司,前輩畢業早一些,進了公司就面上了產品經理,而等你畢業時,互聯網紅利變少,公司也開始減少招聘人數,對產品經理的崗位愈發挑剔起來,你只能先去普通小公司做個新媒體編輯。儘管你志不在此,但也沒法拒絕這份工作,因為你別無選擇。


前輩負責的項目月流水不錯,晉升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但你這時還與文字排版打著交道,這並不能怪自己沒付出努力,而是因為現在境遇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經被大環境和自己順從環境做出的選擇影響了。

畢業生的第一份工作到底有多重要?


03.畢業後未來十年,大概率取決於第一份工作


日本曾對畢業於1993-2006年畢業的大學生做過研究,記錄表明第一份工作最長可以影響一個人十年的就業情況,儘管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影響最終會被淡化,也許也可以消失。如果你的出身院校不算好,那麼這份影響對你的影響還會更大,遠超那些名校畢業生和海歸留學生。


通常,比較優秀的畢業生,如果初次擇業錯誤,用不出五年的時間也可以把自己的工作環境和薪水恢復到和他預期相符的水平,主要途徑也是跳槽。而自身背景不亮眼的人,因為一開始就已經輸了一部分跑道,到後面想追上別人就會更難。


美國研究所將這種損失量化,結果表明,就業環境不友好時,收入最低的畢業生在工作前10年的收入會比正常情況少8%,這個數字是優秀畢業生的4倍還多。


跳槽的選擇權不是人手皆備的東西,對有些人來說,有工作已經是最好的結果。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第一份工作就是自己需要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日本投資銀行野村證券的報告顯示,從2018年11月至今,中國互聯網用戶搜索“求職”相關詞彙的數量激增,並創下1月份歷史新高。可以說如今的大環境,想要跳槽的難度又增加了。


工作一段時間後,再回頭去看看,你會發現工作後很多事情自己都無能為力,相反,最有選擇權的時期,反而是你剛畢業的時候。那時候,你還有拿下複數offer的機會,還能在幾份工作裡挑選一下。


不過對照下今年的求職形勢,畢業生在offer中間進行選擇的權利究竟能否保留,也未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