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为何那么容易被感动?

老百姓为何那么容易被感动?

安禄山击破哥舒翰于潼关,唐玄宗李隆基决定西逃了,车驾从延秋门出,看见一千多人持着火炬等候道侧。唐玄宗问:“这是干什么?”杨国忠说:“我叫他们把仓库全部焚毁,免得留给反贼。”

唐玄宗摇头:“不行,反贼来了,得不到粮食,还不是到我善良的老百姓家里搜刮。快,把火炬撤了。”

旁边老百姓听到,感动得涕泗滂沱,奔走相告:“我们的皇帝实在太仁慈太伟大了,他老人家这么爱民如子,福气一定没有枯竭,一定会再回来统治我们的。”

有些学历高的,还引经据典:“虽太王去豳,何以过此乎?”意思是,就算奠定周朝大业的太王,为躲避战乱离开豳地,和我们的皇帝相比,又算个屁。

他们好似从来没想过,人家逃了,留下他们给安禄山的军队任意抢掠;也没想过,那人若真的爱民如子,就不会把国家治理得这么糟,闹得自己还要千里迢迢逃命,连最喜欢的老婆也没保住。

叛乱总算平定,唐玄宗果然回来了,但皇帝位置已经没了,只得了个没用的名号“太上皇”,失了治民的权力。执掌国柄的是其子李亨,也就是唐肃宗。

李亨把老爹安置在兴庆宫,有一天雨后初晴,太上皇到勤政楼玩耍,刚一探出脑袋,就被来来往往的老百姓发现,个个仰着脖子瞻仰圣容,欢呼歌颂:“我们真是命好啊,今天竟能重新见到我们的太平天子。”

激动不已,山呼万岁,声动天地。好似从来没想过,不久前的那次战乱,自己死了多少人;也没想过,这样一位把国家搞得动荡不安的皇帝,有何资格称为“太平天子”。

有趣的是,这些屁民的歌功颂德,给可怜的太上皇带来了麻烦,李亨听说后,赶紧派人给太上皇搬家,迁居到“西内”,裁撤侍卫,只留下老弱三十多人跟从。

“西内”,大约就是白居易《长恨歌》里写得很美的“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实际上如同关押,等闲不许抛头露面。

-end-

选摘自《活在古代不容易》梁惠王 著,九州出版社

老百姓为何那么容易被感动?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大量爬梳传世文献,尤其是出土资料的历史细节,阐发作者对历史事件的独特看法;又结合现实,以史观世,思维尖新,独树一帜。

材料跨度从先秦、秦汉到宋明,立足现代文明,一以贯之;说理透彻,娓娓不厌。文辞简洁疏淡,点到即止,亦不乏幽默情趣,是当今不可多得的,兼有思想和文采的历史随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