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峽縣桑坪鎮:山茱萸樹下種豬苓“紅果”“黑藥”富鄉民

決策探索雜誌 記者 劉振偉 通訊員 章東麗

春分過後的伏牛山區,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時下,正是中藥材豬苓的種植和收穫季節,西峽縣桑坪鎮橫嶺村的村民們藉助連日來的好天氣,在山上的山茱萸樹下忙碌著。他們將一窩窩豬苓從土裡刨出來,把兩年以上的成藥和去年才長出的新藥分揀出來,成藥曬乾賣給藥材商,新藥當種子重新種在地裡。在才長出鵝黃嫩葉的山林間,到處都飄蕩著笑聲。

“我種了500穴豬苓,三年一收穫,明年就到收穫期了,長得還不錯!”橫嶺村的趙國華說。

“雖然豬苓現在價錢低,每斤幹藥30元一公斤左右,但每家每戶的豬苓加上山茱萸,收入三幾萬元沒問題。”白土墁村支書蔡自明介紹說。

近年來,桑坪鎮堅持“青山綠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發展好傳統產業袋料香菇種植的基礎上,在橫嶺、涼水泉、白土墁等7個深山村發展適應當地種植的中藥材豬苓和山茱萸。村民們把豬苓種植在中藥材山茱萸樹下,上邊長山茱萸,下邊長豬苓。豬苓是菌類植物,生長期間不和其他植物爭肥爭營養,但需要遮陰。山茱萸樹遮陰效果好,樹下溼度大,很適宜豬苓生長。豬苓在生長過程中,產生大量有機物,為山茱萸提供營養。種植了豬苓,又管理了山茱萸,兩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樹上既長銀,土裡又生金。這種立體種植模式,使山區農民嚐到了甜頭。至目前,全鎮豬苓種植達300多戶,總面積達8000畝。豬苓種植,又帶動了山茱萸的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