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風雨沉浮 從行業發展與客戶需求談談“被誤解”的平安人壽

從古至今,斷章取義的故事屢見不鮮,被誤解的人和事也是常有的,最近,平安人壽的馬明哲就被狠狠斷章取義了一把。在平安人壽2019業績報告會上,馬明哲說:“……考慮產品時過去往往是從公司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從客戶需求的角度出發,今後將針對客戶的需求來開發產品。”雖然這句話在那些不懂這個行業的人眼裡來看不是那麼容易被理解,但瞭解保險行業發展的人應該都有體會,馬明哲的這句話話看似簡單,其實是過去30年來保險業道不完的艱辛,也應該是未來30年保險產品發展的大方向。

那這個時候就會有很多人想問保險是什麼?也許這個問題對當今國人來說不算問題,但在90年代初資本熱潮剛剛掀起的中國,這絕對是個陌生的字眼。

所以成立伊始的平安人壽,首要任務反而是向大眾普及保險知識及重要性。於是乎,早期的保險代理人,就靠著走街串巷,挨家挨戶去“掃樓”,靠著一點一點的去做科普,做積累,讓保險“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產品端,平安人壽也積極學習國內外先進保險理論,結合國內的實情,不斷推陳出新,用創新的產品和服務引導消費者對全面保障和貼心守護的追求。

2013年,推出首款費率市場化、綜合保障型產品平安福,迅速受到市場追捧。

2016年,推出 “平安RUN”計劃,改變了傳統保險只為客戶提供經濟補償的後端保障機制,把客戶的健康管理前置,幫助近600萬客戶養成堅持運動的良好生活習慣。

2017年,針對罹患重疾後,客戶無法再加保、保障變弱的窘境,推出“輕症漲保障”的創新責任,把平安福打造成一款保障會“長大”的保險產品。

……

就這樣,三十多年的風霜雪雨,平安人壽一邊加速奔跑,一邊主動思考。

也正因為勇於創新、敢於創新,很多人投保的第一份保險產品都是平安人壽。

在此期間平安從豐富產品體系,滿足客戶多層次保障的需求到單一險種向多險種到綜合解決方案的升級再不斷的升級服務,提升客戶的體驗。這都是平安一直在轉型和努力的結果。

其中,既有行家們所熟知的、滿足基本保障的“三鑫”系列;也有面向新生代、喜歡簡約的成長階段人群的“大小福星”系列;既有七次升級的、滿足全面重疾需求的“大、小平安福”系列;也有面向既有保障需求又有養老需求消費者的“愛滿分”、“福滿分”系列。這是為了豐富產品的體系,讓客戶有更多的選擇,滿足客戶多層次保障的需求。而這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平安福”,“平安福”最大的特點就是選擇交清增額 保額可以長大,新增了8種特定輕度重疾保障,而且升級後的“平安福”,已更是值得稱道。升級後的“平安福”2019Ⅱ,不僅填補了以往缺少的高發輕症,還取消了長期意外的強制綁定,可以說是非常的有誠意了。


​32年風雨沉浮 從行業發展與客戶需求談談“被誤解”的平安人壽


然後就是要從單一險種向多險種到綜合解決方案升級,早在幾年前,平安人壽就推出了平安福+e生保百萬醫療+就醫360組合的“e生有福”組合,通過收入補償、費用補償和就醫渠道,“三位一體”解決客戶保障痛點,拓展保障邊界,提升保障水平。

而進階版則更加致力於在健康和重疾領域為客戶提供綜合解決方案,傾力打造了融前端科學預防/健康管理、中端專業/全面保障、後端高效應對為一體的“平安福模式”,賦予好產品高價值服務,引領“保險+健康”的新潮流。

到最後的不斷升級服務,提升客戶體驗這一方面,平安人壽又做到了“保險+健康”,“問醫生”的線上家庭醫生模式應運而生。藉助強大的科技創新力,“平安金管家”的“問醫生”模塊基於健康大數據和AI智能問診技術,為每一位客戶配置了家庭醫生,提供涵括疾病預防、小病在線治療、康復調理等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務。圍繞服務,平安人壽更加肯在“藉助科技、提高用戶體驗”上花錢,比如“閃賠”、“智慧客服”,前者把理賠時效縮短到30分鐘內,後者讓用戶辦理99%的業務時都不用跑到門店,只需手機操作,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可以簡單而快捷的操作。

平安人壽這麼多年不斷的努力和堅守不忘初心,歷經32年的風雨沉浮,在保險道路上,始終礪勵前行。“買保險就是買平安”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既是三十多年來平安人努力科普的結果,同樣也是客戶對平安人壽的支持與認可。被“誤解”對於平安人壽來說不是最大的“敵人”,怎麼樣讓客戶用上最好的產品才是平安人壽所追求的最終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