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寄託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大國重器123


咱們首先來了解一下作者:

范仲淹 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 文學家 江蘇吳縣人

這首詞是北宋名臣范仲淹在鎮守西北邊疆,身處軍營之中時所寫的一首懷秋之詞。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這首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情。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

上闋圍繞“異” 字來描繪景物,范仲淹將邊塞的秋景與家鄉江南秋天做了比較。

下面來分析一下這首詞所描繪的意象:

衡陽雁,秋冬天涼,大雁南飛,至衡陽回雁峰而止。而作者此時仍需駐守邊陲,無法回到江南,此意象傳達給我們雁歸而人不得歸,心中所產生的

淒寒的思鄉之情

邊聲,邊塞特有的聲音,馬嘶,大風,羌笛(異族的樂器)的聲音。

千嶂,層巒疊嶂,被屏障似的山峰環繞。群山阻隔了將士們回家的路途,此時又正值秋季,此景此聲,讓將士們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邊塞的荒涼。

長煙 落日 孤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塞外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但也意味著了無人煙。范仲淹駐守邊塞,此時此景,正是日落最美的時間。但此時城門已經關閉,時不時還會傳來號角的聲音。以此說明了大戰在即,局勢緊張,突出了肅殺與緊張的氛圍。

下闋圍繞“淚”字來抒發情感,詞人因何而落淚呢?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首詞中所表達出來的情感:

濁酒一杯家萬里:“

與“萬”形成強烈的對比,突出了詞人心中的思鄉之情。離家萬里的鄉愁與帳中獨飲的孤寂,使得詞人落淚。

燕然未勒歸無計:燕然未勒指戰事未平,功名未立。無功而返,不是將領所為,所以此時仍然沒有回家的打算。思鄉卻不能歸,矛盾衝突體現了詞人心中的苦悶之情

羌管悠悠霜滿地:從聽覺以及視覺角度,呼應了前文日落之景。描繪了一幅塞上秋夜圖。

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理解這一句,需要聯繫當時北宋的國情——“重文抑武”,朝廷對武將不重視,導致范仲淹提出的抗敵策略與治邊方案不被朝廷採納。這是導致范仲淹無功無名的根本政治原因。側面表現了詞人因不被當朝者信任而產生的憤懣之情。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寫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一位如此有治國思想的愛國將領,生在內憂外患的北宋時期卻不被重用。真不知道是北宋王朝損失,還是范仲淹自己的悲哀……


吾亦曾經少年


瀅月齋,以女性視角解讀古今文化,為你詮釋不一樣的世界。

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具體來說有兩層含義:一是描繪邊塞的秋景;二是描寫邊塞將士們的辛苦;三是想到范仲淹見到此情此景,聯想到自己人生經歷,而產生了諸多感慨。下面將圍繞這三點逐一進行分析。

一、《漁家傲·秋思》如何描繪了邊塞的秋季景色?

范仲淹的這首漁家傲,前半闕描繪的就是邊塞的秋季景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這首詩詞創作於康定元年(1040年)八月至慶曆三年(1042年)這段時間,此時范仲淹被宋仁宗派往北宋與西夏的邊關。每逢秋季,夕陽西下之時,當邊關的號角響起,居住在北方的大雁成群結隊地飛向南方,更襯托出邊塞孤城的淒涼寂寞。生於南方的范仲淹,鮮有見過北方的秋季,但他依然以最簡潔的文筆,勾勒出這一景象。

二、《漁家傲·秋思》如何體現邊關將士的辛苦?

《漁家傲·秋思》的下半闕,描寫的是邊關將士的辛苦: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 ,將軍白髮征夫淚。”

宋朝建立之初,就面臨著來自北方遼國的威脅,邊疆的防禦尤為重要。此時党項族人李元昊又在寧夏起兵,建立西夏國,直接威脅著宋朝的邊境安全,因此邊境防守尤為重要,每年都需要大量的駐軍和相關經費。

除了邊關吃緊,宋朝的將士們同樣面臨著另一個問題:社會地位不高。由於宋朝對武將的打壓,他們的待遇和所能得到的關懷屈指可數,將領也不能同時間帶領同一只軍隊,因此戰鬥力堪憂,又要面臨與親人長期分離之苦,將士們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他們的遭遇,范仲淹可以感同身受,還由此引發了很多的感懷。

三、《漁家傲·秋思》中如何表現了范仲淹自己的人生感慨?

要解答這個問題,就需要從范仲淹本人說起。范仲淹生於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父親範墉去世得早,只留下他和謝氏孤兒寡母獨自生活。好在范仲淹是個爭氣的孩子,懂得勤學苦讀,最終在27歲那年考上了進士,成為一位官員。從小就立志於兼濟天下的他,為官更是一直為百姓著想,為此他曾在興化縣重修堤壩。

但就是這樣一位一心為公的好官員,卻不幸捲入了當時的黨爭。范仲淹與呂夷簡曾因郭皇后的廢立而結下樑子,此後兩人又因為政見不合而相互誣衊,最終宋仁宗將范仲淹貶黜到饒州,他的朋友們也因此受到牽連,也都被降官貶黜。直到康定元年(1040年)三月,宋朝與西夏之間的戰事告急,范仲淹才被朝廷召回,戍守北方邊境。

宋朝開國之初,趙匡胤為了避免此前朝代的藩鎮割據,確定了“重文輕武”的國策,因此宋朝的文人地位特別高。但由於文人之間歷來有相輕的痼疾,因此宋朝的黨爭也十分嚴重,范仲淹發起的慶曆新政和王安石發起的變法之所以會失敗,新舊兩黨的相互碾壓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生於黨爭嚴重的范仲淹,也因和呂夷簡之間的矛盾而仕途不順。在他來到邊關時,他已經是一位50多歲的官員,此時的他早已不再年輕,離家20多年,自己的頭髮早已花白,卻沒有建立多少功業。所以當他見到這些常年駐守邊關的將士時,想起了自己的遭遇,因此感到分外感慨,因此才寫下了這首《漁家傲·秋思》,借“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這句話,表達自己的感慨。

回答完畢,請採納!


瀅月齋


這首詩寄託了詩人憂國思家的複雜心情。


老孫126962792


寄託思鄉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