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不知名詩人一首早春詩,短短四句美到心坎,背後深意發人深省

唐朝是一段極為繁華的歷史,在那段期間湧現出了太多的風流人物,尤其是詩人,更是多如過江之鯽。真正能被歷史能被人們所記住的名字,比如李白,白居易,劉禹錫這樣的人,其實不多,有很多詩人因為種種原因,他們的名字時至今日已經不為人們所知曉,但上這卻並不能說他們不優秀,比如說

楊巨源

唐不知名詩人一首早春詩,短短四句美到心坎,背後深意發人深省

提到這個名字,想必很多朋友都是感到非常陌生的,大家也不知道他都寫下了哪些作品,有什麼代表作。但實際上,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有著很高的評價的。他的處境就有些和現如今許多歌紅人不紅的歌手一樣,這些歌曲我們似乎都聽過,可是卻想不起來歌手是誰。

比如他那句經典的“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去是看花人”,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詩,但是卻不知道詩人是誰。所以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他的這首詩,這是一首描寫早春的詩,一直以來,春都是是詩人們都非常喜愛的題材,那我們就來一下“春”到了他的筆下又是怎樣的一番風景:

唐不知名詩人一首早春詩,短短四句美到心坎,背後深意發人深省

《城東早春》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在讀過這首詩之後,我們不難發現詩人似乎是在表達自己對於春天美景的喜愛,尤其是在詩文前兩句中,早春的意味更是非常之深。在本詩的第一句中,詩人所描寫的是他在城東遊賞時見到的美好的春景,表達對早春的那種讚美。一方面是因為他喜歡春天那種清新秀麗的景色,而另一方面也是在說正是這種美麗的春景,還最能激發詩人們的詩情。

唐不知名詩人一首早春詩,短短四句美到心坎,背後深意發人深省

接下來在這首詩的第二句中,詩人則是進一步具體地對早春的美景進行了細緻的描繪。時值早春,正是樹木抽芽的是時候,萌生的嫩葉都是黃色的,而詩文中的“才”與“半”二字,則是應和著詩題中的“早春”。試想一下,詩人若是直接寫綠柳初生,同樣也可以讓我們感受到“早春”,但是卻不免得缺乏了一絲意境,反而詩人這樣的寫法倒是顯得更加清新,營造出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

其實整篇詩文到這裡已經將早春時的美景寫得非常傳神了,如果詩人在繼續進行春色描景的話,反而會令人感到覺得累贅。所以詩人在這首詩的後兩句中,筆鋒一轉,用“若待”兩個字作為轉折,不再寫現如今的景象,而是寫起了想象中的勝春景。

唐不知名詩人一首早春詩,短短四句美到心坎,背後深意發人深省

在詩人的想象中上林苑正是春季最繁華的時候,景色也不是現在這樣的清新淡雅,而是變得濃豔起來,遊人絡繹不絕,環境也開始變得嘈雜,周圍的人們都是為了來欣賞那繁花似錦的美好春色。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是人都喜好勝春之景,而詩人卻偏偏獨愛早春的清新,可見對於美的欣賞,人人皆是不同。

縱觀整首詩,雖然寫得非常簡單,但是意境卻是非凡,詩人寫的是早春之景,其實何嘗又不是對於當時社會現狀的認知。有很多人才就如同這早春之景,無人欣賞,只能默默的去努力,去退化,等到終於功成名就到達“勝春”之際時,身邊才開始圍繞著各種趨炎附勢的人,這可能也是讀書與那時讀書人的隱喻吧,總是那麼含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