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技巧:自古“情深”留不住,结尾还得看“套路”


写作技巧:自古“情深”留不住,结尾还得看“套路”

文章写到结尾处,意味着这篇文章的结尾。结尾的意义既在于归结主旨,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也在于深化情感,使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而在考场中,考生若在结尾处一味的唱高调,表深情,往往难以获得判卷人的青睐。但考试时间有限,尤其是到了文章结尾处,通常考试时间也临近交卷,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几招助力考生在综合写作中快速有效的完成结尾,使文章“留住人心”。

(一)引言式

引言式即用使用名言警句回扣主旨。以往年事业单位综合写作考题中“改革再深入”这一主题为例。

“道路漫漫,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进入中国发展新时代,踏上改革开放新征程,新旧动能转换的快进键也已按下,唯有转变思维、加强创新、狠抓落实,才能用最务实的作风,最科学的方法,最有效的节奏,让改革再深入的脚步更加平稳、坚定。

可见,选取适当的名言警句,既能对文章进行总结和升华,又能展现语言功底,为文章增添文采。

类似名言警句积累还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二)背景式

背景式即以国家大背景作为引入。同以往年事业单位综合写作考题中“改革再深入”这一主题为例。

当前我国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做好新时代改革开放工作,是一场持续的“赶考”,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前进的道路上,旧动能固有的高能耗高污染的风险依然存在,科研能力低升级能力弱的短板亟待补齐,迫切需要我们用新旧动能转换来激发新作为,打通改革再深入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可见,用背景式对全文进行总结,可最快速的将文章主旨升华到时代主题,体现文章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排比式

排比式通常是用核心词的意义排比来回扣主旨。以往年事业单位综合写作考题中“社会服务工作中的‘斑马线’”这一主题为例。

社会服务工作中的“斑马线”,规范的是机关单位社会服务的具体职责,推进的是办事效率的大幅改善,赢得的是政府建设与民生幸福的共同进步。现代社会需要规范高效的治理,我们需要不断升级服务工作的斑马线,让每个公民都能从中受益,让社会服务工作日渐提升。

可见,结尾处进行排比,既可以作为文章总分论点的总结和升华,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也可以用排比打造气势,产生引起共鸣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