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父母的家永远是儿女的家,而儿女的家却不是父母的家?

雨竹323


我想到有一句话很有哲理: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儿女只有归途。地球村的人都懂,只要父母一气尚存,儿女都有一个家。孩子父母生、父母养,这些都是人类包括动物界的本能属性。一旦孩子长大了,为国家为人民工作了,找到了配偶组成了新家,又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家”。他们结婚生子,回去原来的“家”,孩子、媳妇就说回“老家”或“阿婆家”,如果孩子还小,有时也叫“回家”。孩子大了或是又结婚了,就叫回生他的新家那里叫“回家”了。女的跟大家说“回婆家”(媳妇说),要是回一下生她的家叫回“娘家”,反正这一串关系,双方父母老人都健在的话来往关系是很好玩的。

父母的家是孩子的家,孩子结婚成的家肯定不是父母的家,这点都成了传统了,繁衍一代一代都是这样。老鼠生仔一胎就十多二十个,长大了都各跑东西,各顾各的生活繁衍下;母鸡生下二十左右鸡仔,不能独立找食时,整天围着母鸡转,待到都成鸡了,不也是各发展各的!人类是高等动物,生养之恩是不能忘的,父母在家就在,希望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多多爱护关心赡养老人,爱护这个家,“常回家看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