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家長放棄了太多讓孩子更優秀的機會

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家長放棄了太多讓孩子更優秀的機會

關注“都拿A夢”,私信回覆“英語”,有驚喜領取!

2017年,北京二中的熊軒昂以690分的成績,摘取北京市文科狀元桂冠。

他在採訪中表示,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而且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

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家長放棄了太多讓孩子更優秀的機會

“高考狀元”加上“寒門難出貴子”,這些特別容易撥動群眾神經的標籤,立刻引發了大家的熱烈關注和討論。

到底寒門能不能突破困境,改變命運呢?

1 關於高考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大數據顯示,

2017年,全國高考適齡人口1909萬,最後全國清華北大錄取人數6598人,佔比0.03%;

2018年,全國高考適齡人口1771萬,最後全國清華北大錄取人數6847人,佔比0.04%;

2019年,清北從197所超級中學錄取了4295人。可以說,超級中學的生源,佔據了清北很大一部分入學名額。

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家長放棄了太多讓孩子更優秀的機會

我們不得不認清這個現實:第一,清北的競爭,是一萬個人裡面,僅有3-4個人會成功;第二,超級中學裡,據不完全統計,裸分上線比例為8%,更多的高考考生是通過自主選拔進入清北的。

這就是說,有特別突出的特長或者取得重量級競賽的大獎的孩子,在高考之前,就擁有了進入重點高校的籌碼。而這些獎項、特長,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投入大量的財力,才能實現的。

如果家庭條件不好,除非天賦極高,否則對於經濟條件不好、經濟欠發達地區就學的孩子來說,考進重點,異常艱難。

這樣殘酷的現實,自然會有人發出“寒門難出貴子”的感慨。

2 別輸在起跑線,到底是什麼意思

當大家在揪著“農村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大學”的時候,選擇性忽略了熊軒昂說的這句話,

我父母外交官,從小就是給我營造一種,很好的家庭氛圍,包括對我這種學習習慣,性格上的培養,都是潛移默化的。

其實家長能給孩子的,既可以是良好的經濟條件,也可以是高質量的陪伴、樂觀自信的性格以及好習慣的培養。並且對於孩子來說,精神上的影響,比物質上的滿足,還更重要。

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家長放棄了太多讓孩子更優秀的機會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句話並不是一些機構為了讓家長消費,製造的心理暗示,只是家長對這句話有誤解。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不是在孩子開始蹣跚學步的時候,就往死裡折騰孩子,而是現在就開始讓自己變得優秀。因為孩子的起跑線就是你,你的經濟能力,學識修養,道德三觀,決定了孩子從哪裡開始,怎麼跑,能跑多遠。

一個嘴上告訴孩子讀書很重要,自己整天打麻將、打遊戲的家長,能讓孩子心服口服地去讀書嗎?相反的,一個自律又進取的家長,耳濡目染之下,孩子必定會有樣學樣,自覺主動地去學習。

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家長放棄了太多讓孩子更優秀的機會

都說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一流的父母做榜樣。身教遠比言傳重要,孩子看到的,永遠比他聽到的更有說服力。

的確,我們不能立刻改善家裡的經濟條件,但是給孩子做好榜樣,是每一個家長都能立刻做到的事情。

3 孩子想成功的唯一方法,是什麼

同樣都是在北京參加考試,為什麼是熊軒昂成為高考狀元?

難道就因為他運氣好,難道是他家條件好?當然不是。在“一模”的時候,熊軒昂只考到北京的300來名,他幾乎要崩潰。在這樣不理想的成績面前,他不僅沒有自怨自艾,輕言放棄,而且每天起早貪黑,除了保證四五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剩餘的時間他都在學習。

努力和勤奮,才是他成功的秘訣。

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家長放棄了太多讓孩子更優秀的機會

哈佛大學圖書館內的有這樣一條經典訓誡:

即使現在,對手也不停地翻動書頁。

放在孩子身上形容,就是,不怕同桌是學霸,就怕學霸放暑假。說到底,大家在畏懼的是,比自己優秀的人,還比自己努力。分明是放鬆和休息的炎炎夏日,他們能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扛得住考驗,埋頭學習。

每個考生成功的路或許不盡相同,每個高考狀元的學習方法也各有千秋。但相同的是,成為成功的人,一定都去努力過,去奮鬥過。

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家長放棄了太多讓孩子更優秀的機會

地域和階層差異,帶來教育資源的不平衡,於是有了階層固化這樣的說法。很多人認為,寒門難出貴子,是社會的不公平。我們不妨換個角度看,當孩子們走進考場,參加考試,這對所有努力奮鬥的孩子來說,這場考試又是公平。

準備充分的孩子,能在這次考試中交上自己滿意的答卷;虛度光陰的孩子,不僅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甚至有可能會在競爭中被人超越,逐漸落後。

到底寒門能不能出貴子,其實歷年貧困生考上清北的新聞,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

大家覺得,寒門難出貴子嗎?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