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职场,未来何去何从?

——朋友的来信困惑✉️


“我要准备换工作了,公司开会,本月保底薪资从4XXX降到2XXX元,懂英语的销售顾问薪资行情应该在X万……,因为中国人永远只能当英语助教当不了主教……助教行业薪资低,虽然一直喜欢孩子,自己有孩子能从工作中反思和学到一些教育方法,可是这个行业都是跟学龄前的孩子打交道,难免觉得自己的价值和保姆差不多,不免更多的是焦躁和辛酸……”

“我首先是个妈妈,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兼顾到照顾孩子,我的生活圈子更多的是因孩子而在一起的妈妈群,从事幼教行业能与这个圈子挂上勾,心下里总觉得孩子才是最重要的,钱其次,或者心系我的工作能与这个圈子日后能交相辉映……”

“我爱好英语,享受学英语和英语进步的过程,而我不是英语专业,只是因爱好而产生的,以英语长足发展,专业基础薄弱……,而这些年的相夫教子,我也错失了事业发展的历练……”

“我是不是为了钱而工作?我悲哀的发现,老板昨天降薪后,我对外教每天发的视频竟然兴趣了了,以前看很多遍消化。太受利益驱使,我会一事无成,也会让孩子一事无成。”

“人至中年,不免上有老下有小,新房置业更是成了家庭开销中不可忽视的存在和压力,惠州房供让我感到慌张……,钱成了不得不考虑的存在”

中年职场,未来何去何从?

82年的她,今年38岁,是一个重回职场的妈妈,目前孩子七岁一年级。十年前选择退居二线,在家相夫教子,三年前,也就是36岁开始走上重新进入职场的路,从事英语幼教行业,先做的是英语幼教的市场销售、后来转为助教,现在是属于中年女性职业发展、中年女性人生规划瓶颈期,开始思考转型问题,她的一些困惑,我觉得很有价值,因为我身边也有其他这类型的朋友,藉由与她的一些沟通带出我自己对于职业规划、转行技巧的一些建议和思考。

这次疫情,带给这个群体的冲击似乎比想象中要大得多。一份以兼顾家庭为主的工作,工资能养家糊口、时间能兼顾孩子教育;人至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现实需要她们哪怕微薄的收入,孩子会慢慢长大,她们的时间也会慢慢多起来,对工作的要求也不仅仅是糊口和兼顾家庭,未来发展也需要考虑进去。

从今年2月开始,她先后两次收到所任职的幼儿英语早教机构降低保底薪资的通知。目前暂时乐观估计得到5月中旬才能开始线下招生,但按照目前全球疫情发展的态势,能不能如期还是个未知数。她们已经三个月只收到四千不到的保底薪资,现在降到两千不到,未来还会不会继续降,或者这个机构还能不能挺过疫情期,也未可知。

在危机中,人容易焦虑,这次疫情和突如其来的gap year,倒是给了很多人一个足够长的时间,好好梳理一下过去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职业经历、人生经历,同时思考一下未来的发展方向。

很多女性,都喜欢归属感和稳定。多年后,回头看,对自己当时的决定都或多或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而其实不论当年选择回家相夫教子、还是持续在职场拼杀、或者是创业,回过头看当年选择都会有不可思议之感。

疫情期间,她所在的英语幼教机构也别无选择的开始尝试线上互动课程,旨在维系过去一年的学员。于此同时,疫情期间各大线上教育APP发展得如火如荼,义务教育正规学校三月开始也已经开始了线上课程,这次疫情助推了线上教育行业的发展。

她问,未来何去何从?

我也给出了一些我的思考,我属于那群从未有离开过职场的中年女性群体,从我的视角来看,我们所在的这个城市——深圳,早在疫情之前就悄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职场已经不是我们一、二十年前的那个职场,深圳已经从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城市变成了一个细化管理型城市,中年妈妈们未必就没有机会,也许她们将迎来很多机会。

首先幼教互联网的线上教育行业,是我给这位朋友给出的建议,线下教育自是不能取缔也不可能消亡的存在,线上教育也代替不了线下,但是她非英文专业、英语口语尴尬,线下教育只能是个助教,而且年至中年,发展天花板近在眼前。

有三年线下英语幼教经验、录制过线上直播课程、有从小辅导自己七岁儿子的成长的经历、本身是美术专业出身,有一定绘画基础,这些可以构成踏进英语幼儿线上教育行业的敲门砖。线上教育行业是个朝阳行业,行业和职位细分丰富,有绘本、口语、科学实验、心算等等门类广阔,职位层面有课研开发、课程编辑、文案策划、电商运营、社群管理、教具研发、视频剪辑等等精细化的行业细分。付出同样的时间、精力,收益和学习到的东西完全不一样。如猿辅导、蛋糕英语这类互联网公司,懂英语,有幼教经验,录过小课程,我觉得目前线上教育类互联网企业发展很好的,跟得上时代,也需要有线下教育基础的人,只要肯努力有学习精神、有创造力,也不排斥妈妈群体。如果有这样的APP平台能给机会入职,未来的发展空间是比线下教育更大的。

已婚已育、孩子已经七八岁的妈妈,只要已经经受了家庭的考验,懂得时间安排和分配的真谛,摆平了这一切,我相信重出职场还是大有可为的,毕竟对于中年女性有家庭保底,对她们来说薪资低一点都不是问题,对企业用人成本有优势。中年女性,有份体面、有发展的工作,工作的心态是不一样的,我相信有年轻人是所没有的优势,毕竟现在的深圳已经不是创业发展中的深圳,是精细化管理阶段的深圳。

我虽然没有从事过幼教行业,说出来的东西或者会饱受诟病,这些只能算是我个人的思考。

“功”是自己的,行业是可以选择的

以我多年职场经验来说,选择行业非常重要,不同的行业,付出同样的时间,收入和学习的东西会差很远。比如同样是美术专业,礼品设计、广告设计、网游设计,得到的收入和学到的东西那是完全不一样的,时代红利更是千差万别;同样是策划,有房地产行业、食品行业、互联网行业等等,时代红利不一样,时代的红利代表着人才集中、收入高、发展快,在里面学到的和收获到的钱和价值是完全不一样的。

但是自己的专业水平、专业素质、学习能力、沟通技巧、那才是自己的“功”、自己的“功”,是选择行业的基础,人最好不要随便扔掉专业,行业可以根据市场发展,选择时代红利较大的朝阳行业,这样可以实现发挥得了专业还能获取到更多的价值。

如何闯进一个行业,转行你怎么做

对于转行技巧,我下面分享一些我的经验:

换一个行业,首先在求职简历的撰写方面是有技巧的。简历不能虚构、但是需要有“技巧”的修改,比如你投线上教育APP的课程开发岗位,他们招聘要求上都有明确的任职内容和要求,你要多看几家同类公司的任职要求和职位描叙,至少从理论层面搞清楚你换的这个行业、这个目标职位,是干什么的、需要些什么人,你的经历中有无可以交叉的同样经历,有哪些是你从来没接触的,好好利用百度,把这些你没干过的、并且没看懂的专业术语查一遍,做到从理论层面、文字层面熟悉这个行业情况、这个岗位的功能,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简历“有策略”增加、删改一些能靠得上边的经历,强调能跟目标岗位匹配得上的优势。

其次,广发简历、多面试。因为是换行业,能给你开的门肯定不多,只能广发简历,改行没有太多资本挑公司规模、公司位置、薪资标准、福利待遇,这个自知之明一定要有,广发简历是为了创造更多的面试机会。只有更多的实际面试,你才知道你从招聘信息上看到的理论理解,和面试官问到、和关心到的实际有多少区别,你会通过几场实际面试,知道入这个行你真的差距在哪里,和你想象中又有什么距离,你跟面试官沟通的多,你在这个新行业就又迈近了一步。面试时一定多留意面试官问什么,你选择性控制性的答,少急于表达自己做过什么。

再次,尽量找人介绍同行业的朋友咨询他们实际工作内容。每一场面试记住当次面试官的问题,记住你们对答的过程,再找同行业的朋友问同样的问题,看看他们怎么答,记下来,及时修改认知,反观自己的简历再进行多次修改。

这个时间少说都得有三个月的时间,既然决定改行就不要慌,总有一家公司会给一个机会,入了这个行,发挥人至中年的智慧,会沟通、懂得敬畏和谦虚、保持学习精神、不急于表达、兼听则明,在实践中学习、精进自己的专业技能。


工作是否会是为钱所累?

这个问题,我觉得工作首先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其次是为了自己的价值体现,当然也为了赚钱,有尊严的不被时代淘汰,为了钱而工作肯定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工作没钱也是没有意义。

对于“工作、赚钱、追求”等词的概念认知,很多人都有些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其实,人生所有的事并不是这样的,利益与喜好、工作与赚钱、家庭与事业,这些不是非此即彼的,都是同时存在的。不缺钱就不工作吗?工作就是因为钱吗?顾了事业就顾不了家吗?无非是时间分配、具体事情具体去安排的问题。

比如不缺钱的时候不工作,不是因为不缺钱,而是因为不缺钱就有可以有停一停、想一想这个选项,可以站高一点来决定自己到底下一步的选择。不缺钱的时候,就可以尝试自己原来想过的生活和兴趣,可以坚持多久,真的是想象中那样喜欢并且持续投入热情吗?其实大部分人,不缺钱的阶段,试验了以后会发现,自己想象中以为能持续投入热情并且产生价值的喜好,既不能持续坚持也无法让自己产生价值感,无非就是休息一下,休息够了,自己都会嫌自己。

工作就是为了赚钱吗、只能说是因为缺钱,缺钱的时候选择少,只有一个选择就是要生存下去。没有选择,必须要去赚钱、去工作,那为什么会有缺钱的感觉,不就是因为想要更好的生活吗?而现下的生活与追求的生活之间出现了距离才会感觉缺钱吗?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这个工作的过程,“不是为了生气种兰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过程肯定会辛苦,但离更好地生活的目标又进了一步的感觉难道不好吗?这么一想心态就平衡了,一平衡你知道了为什么,你就自然会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事业和家庭根本平衡不了,不要让自己进入到这种选择。显得自己在干多大的事似的,很多时候自己的工作也上升不到“事业”这个层面,无非就是今天孩子的这个问题我必须管,那我工作方面我怎么安排才能都能顾好……明天也许我工作有个这样的问题我必须花精力,提前和另一半说一说,大家互相调整一下,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规划。


在职场中,快速融入,专业做事很关键。运用好的工作方法,高效的完成工作,保质保量,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一点做好,生活中就少了大量的烦恼,也有时间去陪伴家人、孩子。很多人的问题在于,本职工作不温不火甚至总有情绪在里面,处理不好想逃避,要么就一直拖延不解决,活在抱怨里。但其实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对自己发问,也对大部分中年女性、职场妈妈、人生进入新一阶段的人发问————

“你的焦虑,真的是和钱有关吗?”

我发现,并不是,而是成长的焦虑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我没有想到我有这么一天,上班的生活居然带给我特别的归属感和稳定感。

这是我的一些思考,没有答案,我也在探索中。

人生需要系统规划,但也需要从容应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