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太極拳,發勁時腳手相映、周身彈抖,遂稱為“忽雷太極拳”


有一種太極拳,發勁時腳手相映、周身彈抖,遂稱為“忽雷太極拳”

作者王起演練的忽雷太極拳

忽雷太極拳初探

王起

忽雷太極拳是以內方外圓為結構,三頭領周身為勁源,配合身法的起落,腳步的擰搓滑促,周身合而為一,蓄髮互變,一抖一陰陽,進而至靈動的一門拳術。本門亦稱“活步方圓八卦太極拳”。因其拳在演練勁架時,外觀可見其身手忽起忽落,每動開合相寓,轉關剛柔相濟、隨機陰陽變換猶如電閃;旋身上步、腳蹍步促、“忽嚓”之聲猶如雷鳴;行架時,內合外撐、內方外圓;發勁時腳手相映、步隨身換、周身彈抖猶如打顫。故慕其形神,又稱為“忽雷太極拳”。

忽雷太極拳從萌芽發展到成熟定型及流傳至今已有一百五十餘年,傾盡了幾代先師的畢生心血。它萌芽於一代宗師陳清平,初型於李景炎,定型於楊書文(楊虎),家傳楊紹舜,再傳恩師楊興靖。

有一種太極拳,發勁時腳手相映、周身彈抖,遂稱為“忽雷太極拳”

清朝末期,文、武、易、醫、皆通的清太學生陳清平,師承族叔陳有本習練太極拳,後又得神手張彥指點,加之自身的悟性以及勤學苦練,終成為一代太極宗師。清平公經商並授徒,以徒資質、量才而授,得弟子李景炎,家境雖乏,但為人忠厚,且聰明好學,為給弟子景炎尋一謀生之道,清平公獨授景炎公圈中發力,以手領身的忽靈架。景炎公藝成之後,保鏢護院之餘,僅收微數幾人為徒。景炎公授楊書文(楊虎),書文公為人豪俠,尊師如父,少年就學,而立之年,以盡得師傅真傳,成為當時名手。並代師授藝,廣設武場,邀請並遍訪各門派武學高手,與之切磋交流,終日鑽研,尤與當時博愛王堡槍、八極拳、少林洪拳、河南萇家拳、心意把等高手私交甚密,互換心得,各吐所藏,吸收接納了其它拳類的精粹之處,以易理融入師傳太極,至四十歲定型了忽雷太極拳,既今天流傳的八十式忽雷太極拳,當時叫太極楊虎架,獨步武林之鄉。行家可觀,每一門派武家初見其拳都有似曾相識之處。所以說該拳之新型,就因其在當時火器尚不發達的年代,練武者不僅為養生健身且為謀生的年代(保鏢護院,設場授徒,考取功名)楊虎內承外納,創編忽雷,流傳至今原汁原味,未失其本質精髓風格獨特,練發科學,上攻快,健身與技擊性強,既具有良好的健身養生性,又具有養拳搏擊性,還具有修心養性之功效。且層次分明,在觀賞上具有時尚活力的效果,適合各年齡段人士學習和演練。

忽雷太極拳因其在發展和定型的過程中是既傳承又吸納,決定了該拳具備了太極拳的共同點之外亦有其自身的特點:

1、動作名稱大同小異,但動作不同,形架多為內方外圓、開合對拉。

2、身法有同異:內外六合松靜空,“三頭”一動周身靈。

3、勁法有同異:抽絲勁中有崩彈、纏絲勁中有滾抖、步法起落有擰促、身手發力有激顫。

4、練法有不同:形架、勁架、功夫架,一套拳架分三種速度演練,階段目標明確、共分十層十階段。

5、功效明顯:養生、健身、修心、養性、搏擊、自衛、護元神。

形架以圈功為主,效用重在養生,勁架以勁點顯功,效用重在養拳,功夫架以練內氣為主,重在定心養神。

按其習練的程度,可分為形架、勁架、功夫架;按其功夫進度又分為“一略 、二圈、三身轉、四分、五勁、六圪節、七起、八落、九自尊、十潮”十個階段。

有一種太極拳,發勁時腳手相映、周身彈抖,遂稱為“忽雷太極拳”

1、形架,主要指練外形為主,鍛鍊手、眼、身法、步的協調配合,主要目的是活氣血、揉經絡,又稱養生架。要求:身正、體松、動作舒展、流暢、自然,具有太極拳的一般之特性。其階段為十層功法的前三段,既一連、二圈、三身轉,由初熟套路到練圈走圈。

練其形架階段要點:虛靈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勿架肩晃膀,開合拇指管好位,全身放鬆,心靜氣和勿低頭貓腰。行架時手領身隨或以身帶手。勢勢以圈或弧線相接,一動一圈,摺疊往返,形成周身一體之外形,外觀之行拳猶如仙人舞綾,浪裡行舟。

2、勁架又稱惡形架,主要功能體現養拳和搏擊之效用,該架初現忽雷太極拳之面貌,居十層功法中的“四五六”層,既四分、五勁、六圪節。

練其勁架階段要點:分清虛實,開合、疾緩、方圓、起落、柔剛、以及勁點變化;形、勁、神、三位一體,內氣貫四稍,做到一動無不動,一靜無不靜,渾圓一太極。聽、化、發、收,隨之自然,動一寸一寸陰陽,動一尺一尺陰陽。

3、功夫架,先師稱其為蜘蛛網性勁架,勁點更加細膩,彈性,粘性,密度如蜘蛛網一般,實際上練至“六圪節”之後,周身內外形神兼備,已達上乘功夫,架形迴歸簡單,幅度極小,圈於無形,勁蓄於內,流於全身,犯者即出,神態安詳,舉止投足,無形無象,處事近乎中庸,不驚不慌,舉止如常。

練其功夫架階段要點:天圓地方人居中,天人合一,即達到忘我之境。練拳時有天馬行空之感,如在天之鷹,長空逍遙,心曠神怡,氣勢凌雲;落如長空墜石,落地沉深,立地穩如泰山。拂之如棉,撼之如鐵,遊如滾珠,粘如蛛絲,人不能襲,己獨知人。

4、功滿迴歸,返樸歸真,真正成為了拳的主人,身隨心動,運化於無形,形於自然,隨心所欲,全身皆拳。

可見忽雷太極拳除具備太極拳之共性外,也有其自身的特點,是一套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拳種。雖只有一套拳式,卻有五種練法,階段目標明確,分為十層功法,並具有養生,養拳,養心神之功效。

王起:安徽省蒙城人;忽雷太極拳名家;中國忽雷太極拳第五代傳人;師承於中國忽雷太極拳研究會主席楊興靖大師門下;高級拳師;武術段位六段。現任中國忽雷太極拳研究會總會秘書長;汕頭太極拳協會副會長;汕頭武術協會忽雷太極拳研究會會長、安徽蒙城忽雷太極拳研究會秘書;中國武術協會會員;汕頭王起忽雷太極拳館館長。王起在武術界享有盛名,被中央電視臺、汕頭電視臺、蒙城電視臺、澄海電視臺、亳州晚報、《太極拳》雜誌、鳳凰網、中國太極拳網、中國太極拳傳承網、蒙城在線網、汕頭武協網等眾多媒體先後多次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