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知识体系的分化

当不同的群体处在不同的地域与时空所面临问题的不同导致解决问题思路方式也变的不同。 但是各种习惯的目的通常是去适应当时的生活状态,那怕是这个状态改变以后这些习惯依然可能被保留。但是唯一一致的是目的。适应或者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而这被保留的知识、习惯对道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不同的知识体系。而对这些知识体系分析多少能够分析出他们当时的状况。

不管是怎么样的知识体系到达中国以后都会发生复杂化的改变。简单的理论经行多次的改变变得复杂而又难懂。这也正是中国面临的问题: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环境获得的知识不同,很难用一种理论去解释所有的现象。为了解释不同的,有时甚至矛盾的现象必须有不同的理论来解释这一切。而中国面临最大客观存在的问题是黄河的水道十分的不稳定,需要集中很多的人力才能解决黄河的问题,而且还只是暂时的。而且北方的少数民族的袭扰也是一个需要集中力量应对的问题。所以最开始的周,不同诸侯国形成联盟共同完成这些任务。而联盟之间的关系比较脆弱,经过长时间的征战形成统一的局面,而西汉在成立之初遇到了北方的军事袭扰,但是面对失败,人们并没有因此而分裂,反而更加团结在一起。因为但是即便是团结在一起都要艰难的抵抗,如果分裂后果只会更严重。而很快统一的好处体现出来,更加有效率的生产活动为军队提供更好更强的装备。从而击败来自北方的军队。然而失去对手的汉朝很快陷入了内部矛盾当中,少数人掌握着土地,让大部分人不能获得足够的生产资源。而王莽就决定把地分了不久解决问题了。然后激进又粗暴的改革着激起地方的不满。最终王莽被推翻。东汉建立后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力逐渐衰弱,最终利益的不同导致分裂。而分裂严重的削弱了整体应对外部势力的能力,在被外部势力长时间的袭扰后又开始统一起来应对。没有敌人后又陷入了内部的矛盾。这样一直在反复。和平时期的发展往往让财富变的过度集中化,社会整体难以运作,而没有迫在眉睫的危机时人们又不愿意放弃自己手中的资源。导致中国一直在危机中崛起,在和平中衰落。虽然天灾,外族袭扰对中原地区有所损失,但是最大的损失来源于社会的分裂,内部战乱。而正因如此中国的文化发展方向一直是如何平衡各种利益团体。虽然曾经经济规模几度到达英国工业革命的程度,但是当时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个两个方面首先是如果制造出这些能够提高生产力的大机器,以当时的社会结构会导致大量的人失业,然后这些工厂就会失去维持他们存在的市场。然后外部世界也没有一个拥有巨大需求的市场。这样传统手工业就能满足这些需求没有必要发明提高生产力的机器。而西方发生工业革命时英国人人少,需要一个能提高个人生产能力的技术。而之后的火枪的使用也是需要更大规模的士兵。当时的火枪威力并不如当时弓箭,但是拉开弓需要很大的臂力,导致只能少数强壮的人才能当兵。为了能让更多的人能够作战开始大量使用火枪。为了更快的培养人才,把各种知识进行汇总分类,于是产生了现代科学的概念,虽然人的学习所有知识耗时太长,但是自学习某一类的专业知识就可以短时间内完成学习。而中国这边人多,军队需要的人有很多,不需要迁就人员素质降低标准。当时乃至于现在中国学习完全是一种考核手段,而中国学习的目的并不是掌握知识,而是证明别人更加聪明,西方近代很对的研究发明往往时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然而当时中国一直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缓和内部矛盾。面对问题不同导致中外走向不同的文明方向。而西方的当时乃至于现在没有一需要共同协作解决的问题。不需要采用中国这种中央集权的模式。所以西方之前的政权极其的不稳定,所以地方的自治权较强。而西方现在推行的自由主义与他们的历史是密切相关的,因为这种自由发展的传统就是应对当时政权不稳定的方法。如果按照政权的需要进行发展,一旦政权更替可能会导致他们无法适应新的规则。

而从科学这种条例明确,将知识分门别类的做法来看。这种完全为了提高人才的培养效率而设计出的。流水线的出现同样是减少人员的培训时间而设计的。计算机减少对工作人员计算能力的需求。所以西方的文化文明发展方向都是减少对人员资质的要求。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就能为社会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然而在解决人员问题后现代的西方社会也开始面对社会的分裂问题。而如何说服部分人放弃自己的权力在和平时期又难以完成。

人人可以共同和谐相处我可以称之为有道。如果有人在损害集体的利益,我们可以称之为失道。失道法随,失去道的人用法律来约束,让其回归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