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喜欢的人,她叫,洛丽塔。

“我的罪恶,”

“我的灵魂,”

“洛丽塔。”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喜欢的人,她叫,洛丽塔。

没有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在别人眼中了解到的亨伯特大叔是个有恋童情结的人。由于《洛丽塔》这部电影的特殊性,我费了很大功夫才在网上找到97版的完整视频,看了几遍之后发现:有些东西其实我们自己就深有体会。

用特殊性这个词可能不大准确,说白了其实我在掩饰这样一种现实:中国社会对性的敏感。如果去豆瓣搜索的话,你会看到《洛丽塔》的电影类型划分为情色,实际上跟色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情色是借助性这个概念用艺术或哲学的眼光去描绘或是反应社会的一种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形式,也是一种发展结果。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喜欢的人,她叫,洛丽塔。

实际上《洛丽塔》在我看来仅仅算得上是一种对爱情的渴望;这种渴望的强烈在于亨伯特青年时期爱情的遗憾,它像是一种毒药折磨了这位大叔小半生。以至于他后来说到: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过青年时代。

而这一切又因为第一次在后院看到海兹太太青春美丽的女儿而改变,重生了心中那对爱情的渴望。我承认他有恋童情结,但其实更多的是想起了曾经的遗憾。对于初恋女友的死去,就是深深藏在心里的一根刺,一直在刺痛着自我的内心。

《洛丽塔》译名为《一树梨花压海棠》,不得不说,在后院看到洛的瞬间,时间仿佛就在那一秒定格,亨伯特好像又回到了十四岁那一年,第一次看到他初恋的那一刻。千言万语最终汇成一句“beautiful”,难掩心中的愉悦与激动,他像一个暗恋偷自欢心的男孩一样默默地注视着洛的一举一动。在他眼中,这个有趣的灵魂就是他一直渴望的爱情的模样。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喜欢的人,她叫,洛丽塔。

纵使后来他答应与海兹太太结婚,但是对海兹太太并无半点兴趣,在我看来,结婚无非是他对洛爱情的妥协,只有这样他才能够和洛一起生活。他的罪恶在于已到中年还是会对一个十四岁的少女动情,道德上给予他极大的罪恶感,加之后来海兹太太的死也将他的罪恶无限放大。可是这一切终究抵不过对洛情感的爆发,洛是他的生命之光,他的欲望之火,他的灵魂归宿。在洛看来,她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早熟的性感少女,她懂得怎么去讨得亨伯特的欢心,也正如她才十四岁,处于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并不明白,什么叫做忤逆本心的忠诚。亨伯特对于她的青春来说,也并不是唯一。

以至于在影片的结尾,多年以后当亨伯特看到已为人妻的洛,脑海里想到的仍是那个十四岁,充满着青春活力的少女。他开始释然,此时的洛怀有身孕,眼角也有皱纹。他们相互对视,然后微笑。落日余晖里,亨伯特开始明白:他爱的,是从前的洛,是那个十四岁的少女。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喜欢的人,她叫,洛丽塔。

总体来说,影片充满了理智与情欲的对抗,伦理与爱情的纠缠。多年以前的洛奋不顾身的追寻自己的爱情,多年后的教授也永远爱着那个十四岁的洛。对我感触最大的,应该就是影片中人在情欲面前最真实的情感流露。这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的对爱情的渴望,她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她叫——

洛丽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