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是否此山最高……

久未動筆了,一是因為懶,二也是實在覺得沒什麼可寫的。昨日聞悉大俠離世,猶豫再三還是拿起了筆,算是送他一程。畢竟,金庸此去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問世間,是否此山最高……

記得還是大學時,曾曠課躲在寢室裡看《笑傲江湖》。那時,還沒有電子書,校園裡有人開了書屋,不學無術的學生們可以去那裡借書,至於一天多少錢確實是記不清了。與其說是借書,不如說直白點就是借小說,因為圖書館裡高數英語專業書是隨便可尋的,就差給借閱者發小花花了,但小說卻是少之又少的。當時的書屋裡,最受青睞的小說來自於兩個作者,一個是瓊瑤,一個便是金庸。女看瓊瑤,男看金庸,是那個時代絕對的真理。那個時候,沒看過瓊瑤小說的女生或許有,但沒看過金庸小說的男生應該絕跡。

問世間,是否此山最高……

或許現在玩農藥刷抖音的小朋友們很難理解金庸的小說在當時的地位,這裡不妨打個比方: 在當時金庸小說的受眾相當於現在各大網文網站所有最火的小說的受眾之和,而且並不只限於大陸,金庸迷更是遍佈臺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 可以這麼說,有華人的地方便有金庸的小說。而根據金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火爆程度更是現在很火的《如懿傳》《花千骨》《三生三世》所無法比擬的。《射鵰》播放時段絕對是萬人空巷,甚至連帶著犯罪率都跟著降低。可以說,金庸以中華史為依託創造了他自己的一個武俠世界,那裡英雄俠義,風雲匯聚,有亡國恨,有滅門仇,有名門正派,有魔教邪門,有同室反目,有正邪成友。其狀之盛,其時無出其右者。所以有人說,金庸一去無江湖。可個人覺得金庸的作品不象是武俠小說,起碼不是純粹的。

問世間,是否此山最高……

在他的小說裡更多是感情的成分,有時覺得讀他的小說比女孩讀的瓊瑤更能煽情。所以,如果一定要說金庸是武俠小說家,也得加上言情二字。人們能夠欣賞他的作品還有一個原因是來自於人的本性:包括,但不僅侷限於異性之間的那種感情。綜觀他的作品,決大多數都是描述一個身經百般磨難,歷盡千辛萬險,不是有殺父之仇,就是有亡國之恨而且一開始也總是一無是處,或傻或笨,但必能碰到奇遇,且一定有個紅顏知己(或幾個),最後定然武功超群、笑傲江湖。這其實本身就表現出人的一種本能,自我設計,自我奮鬥,自我實現。金庸只不過是用他的筆將人們能夠夢想,有時卻無法實現的東西實現了。但我鍾情於金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他的東西使你明明知道是假的卻讓你為之傾嘆,為之扼腕,使你蕩氣迴腸!從蓉兒與郭靖療傷,到小龍女與楊過同使鴛鴦雙劍; 從朱兒生死離別的悽婉一笑,到任盈盈拉住令狐沖的手那一句:"想不到......"每一個人物都那樣栩栩如生,讓人為之愛、為之恨、隨其悲、隨其憤。而正因為一個情字了得,金庸才不愧為武俠小說中俠之大者!

問世間,是否此山最高……

最早一版的《射鵰英雄傳》電視劇,應該是最受歡迎的一版了。記得這個版本的第三部《華山論劍》開頭曲裡有這樣一句:

“問世間,是否此山最高”...... 大俠走好勿念,因為........

郭靖和黃蓉還在

楊過和龍兒還在

令狐公子和任大小姐還在

無忌和張敏還在

少林武當丐幫明教眾弟子此時正遙拜華山之巔:

送大俠仙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