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丨上汽通用五菱廖鴻胡:國際化戰略需要時間、耐心和智慧

存量市場成了汽車行業的"熱門詞",面對2020年的市場格局,如何破"存"獲"新"成了汽車企業緊迫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此特殊時期巨量引擎為汽車行業打造了《突破存量車市,聚焦全球市場》主題交流陣地,匯聚了汽車行業的風雲人物共同探討中國品牌如何聚焦全球市場,並邀請了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海外事業及工程中心總經理廖鴻胡參與由巨量引擎打造的《思享+》人物訪談欄目,與大家分享中國汽車品牌全球化的探索之路。

思享+丨上汽通用五菱廖鴻胡:國際化戰略需要時間、耐心和智慧

用時3天,第一批口罩下線,76小時火速技術攻堅,完成口罩機的自主研發和生產下線,"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特殊期間,硬核五菱跨界生產口罩和口罩機的速度刷新了公眾對這一國民品牌的認知。跟生產抗疫物資同樣神速的還有五菱的復工速度——2月17日寶駿基地復工,2月25日首批全球車寶駿530訂單交付,僅用時9天。不過,這批寶駿530的交付對象可不是國內消費者,而是中東用戶。

在國內車市2月銷量同比暴跌的寒冬裡,上汽通用五菱的出口實現了"開門紅"。據上汽通用五菱官方消息,今年1-2月累計出口量達到14078臺/套(含整車及KD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58%。

思享+丨上汽通用五菱廖鴻胡:國際化戰略需要時間、耐心和智慧

鎖定新興市場,從人民的五菱到世界的五菱

在這樣亮眼的出口成績中,上汽通用五菱首款全球化平臺產品——寶駿530的光芒愈發耀眼,這是一臺"功勳卓著"的中國原版全球車,目前使用寶駿、五菱、雪佛蘭、名爵4個品牌,分別在中國、印尼、南美、中東以及印度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該款中國原版全球車海外累計整車銷售超過13000臺。在印度市場,印度版寶駿530(名爵Hector)已經累計斬獲5萬輛訂單。

中國原版全球車的實力,新興市場的甜頭,國際化的新篇章……這看似偶然的爆紅背後是上汽通用五菱出口業務的不斷探索和迭代。在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業及工程中心總經理廖鴻胡看來,上汽通用五菱的出口業務主要經歷了以下重大節點:

從2004年開始,上汽通用五菱藉助股東方的國際優勢,在南美、中東和非洲區域以整車形式出口,由海外經銷商負責銷售產品以及售後服務。通過這種模式鍛鍊海外人才隊伍,實踐海外營銷管理模式,為後續深入開展海外業務打下了初步基礎。

2012年,上汽通用五菱首次採用CKD方式向埃及出口五菱榮光。2017年上汽通用五菱通過知識與產品輸出、管理團隊輸出和業務模式輸出這"三大輸出"支持股東方上汽集團國際化戰略佈局在印度快速推進。通過埃及CKD項目和參與股東方在印度的項目,上汽通用五菱完成了知識產權由"繳"到"收"的歷史性跨越。

2017年7月11日,投資7億美元,具備年產12萬輛整車生產能力的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投產運營,印尼分公司擁有完整的供應鏈體系、製造體系、銷售服務體系,是目前印尼最大的中資整車製造企業。至此,上汽通用五菱邁出了在海外自建整車基地的關鍵一步。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尼製造、銷售五菱品牌產品,目前已成功上市3款產品,截至2019年已建成超過112家銷售服務網點,覆蓋了印尼全境絕大多數的汽車市場

思享+丨上汽通用五菱廖鴻胡:國際化戰略需要時間、耐心和智慧

印尼銷售活動現場

上汽通用五菱堅持聚焦用戶需求,持續發力公司"國際化"發展戰略,加大全球化佈局。在深耕國內市場的同時,公司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抓住世界汽車產業格局調整機會,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如今,上汽通用五菱已經形成"整車出口、散件組裝、整車基地建設"三條線並行的國際化業務戰略,集成優勢資源,積極參與全球新興市場競爭。數據顯示,2019年上汽通用五菱共計出口72691臺/套,同比增長131%。

思享+丨上汽通用五菱廖鴻胡:國際化戰略需要時間、耐心和智慧

靠什麼站穩腳跟?靠競爭優勢與產品創新

眾所周知,東南亞市場一直是日系汽車品牌的天下,日系佔據了80%的市場份額,通用和福特這兩家老牌車企都無法在東南亞對抗日系而退出,如今,中國品牌汽車的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已經顯著增強,中國車企已經能在日系的高牆之下立足站穩——目前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尼乘用車銷量排名中已上升至第6位。那麼,上汽通用五菱是如何站穩的?

海外競爭力是車企內功的外部延展,首先車企要具備紮實的技術基本功。不管是五菱宏光還是寶駿530,這兩款產品都在國內市場經過長時間驗證:技術可靠、品質成熟。其次是需要建立良好的競爭優勢。中國汽車品牌在國內合資品牌的擠壓下雖然難以突破中高價位的天花板,但在低價位市場卻佔據了主導權,高性價比一直是中國汽車品牌的一大特色和優勢。

另外"差異化競爭"是廖鴻胡反覆提及的一點,那如何找到差異化?沿著用戶需求的變化去找,在新的消費需求和消費偏好中去找。上汽通用五菱在此前的出口業務中敏銳地感知到了海外市場SUV細分成長趨勢和消費者在智能和科技等領域的升級需要,逐漸找到了發展空間和機會。以智能化體驗為例,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尼推出上第一款使用印尼語實現語音智能操控的車輛(五菱Alamz),為用戶提供了差異化的體驗和服務,在用戶觸達上也更有吸引力。

思享+丨上汽通用五菱廖鴻胡:國際化戰略需要時間、耐心和智慧

五菱Almaz

完備的整車生產基地、成熟的品質與獨特的產品創新、較高的本地化……儘管中國汽車品牌的出口模式已經迭代升級,但前路也並非一帆風順。拋開海外市場的政策風險、經濟環境等外部因素不說,"國際化"本身也非常考驗品牌的戰略定力。目前中國品牌汽車整體出口規模較小,出口收益佔車企營收比重小,國際化戰略更像是國內市場承壓的出走。

廖鴻胡表示,對上汽通用五菱來說,海外戰略是既定目標。2019年,上汽通用五菱隊國際化業務機構進行全面整合,全面聚焦國際化業務,從組織管理上釋放出動能,為海外戰略奠定基礎。目前,上汽通用五菱國內四大基地均已實現出口車型生產。接下來,上汽通用五菱的海外戰略還將圍繞 "整車出口、散件組裝、整車基地建設"三條主線,著眼"三大輸出":一、持續致力於加強自有品牌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二、根據市場的需求和特點,繼續將更多適銷對路的產品打造成為"全球車";三、推進CKD業務促進長期國際業務開展,通過多元化多渠道立體方式實現國際化戰略發展目標。

思享+丨上汽通用五菱廖鴻胡:國際化戰略需要時間、耐心和智慧

2020年開年,在特殊時期壓力下上汽通用五菱依然取得了不錯的出口成績,充分展現了國民品牌的韌性和活力,也給疫情之下的中國車市帶來了一絲暖意。國際化是一項長期事業,參考日韓的經驗,韓國的汽車工業從上世紀60年代才開始起步,早期完全以SKD組裝件起家,之後引入三菱汽車技術才成功開發了轎車出口海外,到2018年,韓國汽車出口金額達到380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七大汽車產品出口國。而日本,也是在20世紀60年代在日本國內形成壟斷後迅速瞄準海外市場,開啟了全球化之路。中國汽車品牌的出口之路曲折跌宕,雖然2012年就突破了百萬輛規模,但一開始粗放式的經營隨後就慘遭滑鐵盧,直到2018年才重回百萬出口規模。

在新的歷史時期下,中國汽車品牌的出口模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升級,打怪經驗逐漸增強,面對挑戰,上汽通用五菱海外事業及工程中心總經理廖鴻胡認為,"充分做好目標市場的長期經營準備至關重要",日韓都是經歷了半個世紀之功才有今日之局面,"而品牌的建立,對市場和消費者的理解,適應市場需求產品的研發,營銷服務網絡乃至價值鏈的建立,本地化經營團隊的形成……都是需要時間、耐心和智慧"。

寫在最後:

上汽通用五菱開年的逆市飄紅是一個好的開始,但要想把這段路走得更遠更堅實,正如廖鴻胡所說,還需要時間、耐心和智慧。上汽通用五菱在疫情的重壓之下拿出了硬核的操作,這是一種堅毅,一種實力,願中國五菱用硬核的方式打開全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