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味,不属于白茶的正常味道,那白茶的酸味,是怎么产生?


酸味,不属于白茶的正常味道,那白茶的酸味,是怎么产生?

《1》

酸,这个字眼总是刺激着人的味蕾。

每当提到它时,很多人会不由自主的嘴巴内分泌着唾液。

望梅止渴,正在于此。

《说文解字》里,“酸”的古意,酢也。从酉夋聲。

关东地带,谓酢曰酸。

传统养生里,春天宜养肝气。

肝气一动,人体容易激动、烦躁、失眠。

春三月,适当的吃些酸味可以敛肝,能让肝气归于平和。

酸味,不属于白茶的正常味道,那白茶的酸味,是怎么产生?

肝气旺盛的人,可以在三月食酸。

乌梅、橙子、柑橘、柚子、柠檬等,皆味酸,能缓肝气之急。

不过这酸溜溜的滋味,一旦出现在茶汤内,难免会带来困惑。

早几日,有朋友拆开了一袋2014年的白毫银针。

据她的喝茶感受描述,味道比较酸不好喝,茶汤比较薄。

再接着,她提了个问题:

为什么我喝到的白毫银针有点酸,和老茶有关系吗?

不是。

喝到发出酸味的白茶,和存茶年份的高低,根本一点不相干!

酸味,不属于白茶的正常味道,那白茶的酸味,是怎么产生?

《2》

白茶的酸味,是怎么产生?

酸味,不属于白茶的正常味道。

因为白茶的原料内部,天然含有的酸味成分,极少极少。

与乌梅、黄杏、梅子、柠檬、苹果等酸味水果不同。

这这类水果内,含有较多的果酸。

包括着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等,诸多天然酸味成分的存在。

而本身没有任何酸味存在的茶叶,后期如果要产生酸味。

那么,只能通过一个渠道——发酵。

如同粮食醋的酿造一般,原理相通。

酸味,不属于白茶的正常味道,那白茶的酸味,是怎么产生?

同样是天然不具带任何酸味成分的大米、小米、高粱、玉米等谷物。

在酿醋的时候,唯有经过一系列的发酵。

到最终,才能酿成酸味隽永的粮食醋。

而原本茶香馥郁,滋味醇正的白茶,唯有在受潮发酵后。茶叶内部的水汽进一步作用。

从而导致酸败情况的出现。

于是,本来没有任何酸味的白茶,最终呈现出明显的酸味。

换言之,酸味就是白茶变质,产生酸败现象的后遗症!

酸味,不属于白茶的正常味道,那白茶的酸味,是怎么产生?

《3》

喝到一款发出酸味的白毫银针,和存茶年份无关。

2014年的白茶,存放至今。

在没有存坏的前提下,已经是一款达到六年陈的老白茶。

产量稀缺的白毫银针,能够以散茶的形态存放六年,实为难得。

放眼白茶市场,货真价实的六年陈老银针,特别稀罕。

然而可惜的是,朋友那剩下了好几两的银针,不知在什么时候悄然的存坏了。

发出了酸味,内质受损严重。

这样受潮严重,酸味明显的白茶。从饮用价值看,极低极低。

为了健康起见,存坏的白毫银针,不建议继续再喝。

那天午后,朋友打电话过来聊茶的时候。

顺道问了她,关于那几两白毫银针的储存方式。

酸味,不属于白茶的正常味道,那白茶的酸味,是怎么产生?

得到的答复是,一直用的是村姑陈推荐的三层包装法。

并且,考虑到存茶的数量不多。

逐年的储存,喝茶消耗下来,只剩下大概半斤八两。

为了存茶的安全期间,朋友在年前的时候,还特意换了包装的配套。

用了大小适合的纸箱、铝袋,逐层的密封。

不过可惜的是,在前一段时间取茶招待客人时。

由于当时比较匆忙,在用刀片割开纸箱,揭开内袋的束口绳后。

只是草草的将内袋团在一起,没有扎紧袋口。

就放在了一旁,打算喝完茶后再继续封箱。

没想到,这一放,就过去了大半个月。

三月间的空气,本来就相对潮湿。

再加上,外层的包装没有及时原样密封。

那好几两没有封箱的老银针,放了大半个月后,吸附了不少的水汽。

以致于,茶叶受潮严重,生出了酸味。

一款原本好端端的,特别珍贵难得的老银针,就此被存坏。实在是遗憾和可惜!

酸味,不属于白茶的正常味道,那白茶的酸味,是怎么产生?

《4》

正常仓储的老白茶,不会发酸。

与此同时,更不会出现任何的杂味。

因为优质的白茶成品,对于长期贮藏条件要求严格

芽头粗壮,白毫浓密的白毫银针,芽头构造精密。

整体的内部构造,剖析面形如一颗竹笋,由5-7层的白毫包裹在一起。

白毫银针的加工制作中,最大的难点是将芽头内的水分,彻底烘干达标。

在不破坏茶叶内部养分的前提下,将白毫银针的含水量控制在越低的范围。

越有利长时间的仓储,和保存。

而相反的是,如果是含水量没有达到标准规定的银针,内部的水汽较重。

后期保存的过程中,水汽容易由内而外的作用,刺激茶叶发生酸败。

干燥的白毫银针成品,干度只有7%,5%,甚至更低。

长期储存时,要求密封、避光、干燥、阴凉、常温、无异味环境存茶。

对于存茶的外部环境要求是,存茶房间的室温不要超过45%。

酸味,不属于白茶的正常味道,那白茶的酸味,是怎么产生?

至于茶叶仓储的房间,温度不宜过高。

在常温状态的25%等阴凉状态下,更有利于白茶的整体转化。

专业的白茶仓储,为了将茶叶存坏变质的风险,控制在最低的水平。

于是,终年恒温与恒湿,是不可少的做法。

在家庭环境下存茶时,长期储存白茶,三层包装是不可或缺的做法。

完整的三层包装,需要用到纸箱、塑料袋、铝袋。

使用铝袋直接装茶后,排挤出袋内多余的空气。再套入一层塑料袋内。

将内袋分别用束口绳封紧后,放入纸箱内。

将经过三层包装的白毫银针,隔离墙面和地面等水汽较重的地方,放置在干燥阴凉的环境。

另外为了存茶转化效果可见,长期储存下的白茶,平时不建议隔三差五的开箱取茶。

一来,会打断茶香的聚拢,影响陈化效果。

二来,频繁的开箱后,一旦出现疏忽,没有及时的封箱。

那么会直接增加茶叶存坏的概率。

若是出于定期检查的目的,那么开箱取茶、检查的频率。

在1-3个月左右一次,完全足够!

酸味,不属于白茶的正常味道,那白茶的酸味,是怎么产生?

《5》

正常仓储出来的老银针,风味动人。

茶香表现上,毫香馥郁的茶香本性,从未改变。

对白毫银针而言,不论是新白茶还是仓储多年后的老白茶,毫香依旧丰富。

只不过,对于新茶时期的毫香、花香、嫩笋香等综合清新香气。

老银针的茶香,要香得更加沉郁。

原有的毫香,是类似野草、野芦苇、野蕨菜的清香。

而老银针内的毫香,转化为了浓浓的稻谷香。

如同大片大片的,置身于干燥秋阳下的干稻谷、干玉米粒,拥有着扎实的粮食谷物香型。

论及茶汤的滋味,原料品质高,工艺出色,仓储到位的老银针。

茶汤的转变,从新茶的淳和细腻,逐渐过渡到醇厚,再到极醇极厚。

酸味,不属于白茶的正常味道,那白茶的酸味,是怎么产生?

上一礼拜,喝了一泡2013年的老银针。

按正常的盖碗快出水冲泡,注入沸水后,快速出汤。

得出来的茶汤,浆感十足,饱满异常。

透亮晶莹的茶汤,拥有着明显的浆感。

细尝一口茶汤,醇厚、柔软、绵柔到了极点。

可见,上了一定年份的老银针,对比以往常喝的老白茶、老寿眉。

在年份相似的状态下,汤水的醇厚感,以及茶汤对舌面的包裹感,表现力更强。

只仿佛,每一滴的茶汤内都饱含着丰沛的内在滋味,茶味体验精彩非凡。

话说到正题,一杯让人能够觉得好喝的老白茶,茶香馥郁,茶味醇厚,属于基础的标配。

正常品质的白茶,在干燥、干净的仓储条件下,断然不会出现怪味、杂味、酸味!

酸味,不属于白茶的正常味道,那白茶的酸味,是怎么产生?

《6》

春三月,惠风和畅,春和景明。

天空湛蓝如洗,鸟鸣声声清脆。

草木吐翠,花木绽放芬芳。

走在空气清新的室外,沐浴着春光,一涤烦忧。

一餐美味,定是五味调和,才能爽口宜人。

一支乐曲,唯有八音和谐。才能悦耳动听。

一杯好茶,缺不了香清甘活,才能韵致极佳。

酸,属于茶汤里的失败品。

一杯正常的白茶内,酸味的出现不合时宜,容易破坏整体滋味。

正常的老白茶,老银针,不应当出现酸味。

反而是,茶香极度的甘香悠扬,茶味分外的甘醇饱满,才是正解!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