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

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梁思成先生《中國建築史》中寫道“河南澠池鴻慶寺窟壁所刻城門,則為五邊券形門首”。這段文字激起我去看看的念想。都知道洛陽龍門石窟聞名遐邇,很少知道河南省內還有其它一些石窟。於是四方打探,得到的信息很少,上網搜索,這才知道圍繞著洛陽有不少石窟。今日頭條還給我推薦了鞏義石窟。這些石窟都是北魏開鑿的都和洛陽有關聯的。於是,決定向西出發,往鴻慶寺、龍門、鞏義石窟寺(希玄寺)和順路白馬寺齊雲塔走一次。


鴻慶寺石窟


11.17趕早班高鐵來到澠池南站。到了才知道鴻慶寺所在地現屬義馬市,義馬市是因煤礦而從澠池分離出來的。乘車三十公里來到石佛村白鹿山旁一個路邊不起眼的山門前。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看了門口簡介,知道武則天帶著孫女安樂公主巡遊至此,忽見成群的大雁飛翔於寺院上空,雲集在白鹿山上,武則天大悅,欣然提筆,賜名鴻慶寺,並下旨擴建寺院房舍。

鴻慶寺現在有一對老夫婦負責看管,一開始說不開放,經過司機師傅用當地話溝通了半天,才勉強同意參觀了。

老先生出去辦事了,老夫人拿著鑰匙,推開吱吱呀呀的木門,慢慢登上高高的臺階,就看到一個小土山(白鹿山)。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小土山山崖上有幾個用毛石砌的門洞,門洞被鐵柵欄圍了起來。老夫人打開鐵門,跟著我們進來,千叮嚀萬囑咐不能拍照,說有監控。

寺院的北邊是近代仿古建築。院落角落有一金代石碑,記錄當時廟產地界的有關內容。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在第一窟北高處有一殘損洞窟,上不去,好像是風化坍塌造成的,雖然外露已看不清裡面的模樣了。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進了第一窟,平面長方形,中間是方形柱,裡面黑暗,看不清什麼。司機師傅打開手機裡的手電筒,照著石窟的壁面,只見一部分用灰磚修補支撐起來。燈光照到石壁上,立刻豐富生動起來了。

一面刻著人物、城牆,城牆上有四阿頂的城樓,城樓下有如梁先生書中描述的五邊券形城門。除此之外還有菩提樹、佛和鹿等形象。另一個面佛教故事“降魔變”圖,很多魔鬼拿著武器及妖嬈的魔女,這幅圖是國內同題材作品最大的。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第四窟,窟頂刻蓮花藻井及二飛天;其壁面刻有佛像,有的損壞風化了。蓮花藻井表面呈黑色了,不知是原來顏料氧化造成的還是以前有人在裡面生火做飯?雖然黑色,但檔不住雕刻的精美。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其它窟裡也立有佛和菩薩像,但都殘缺不全,大部分也被風化,風化的與周圍形成一體,造像變得非常漠糊,只可看出大致的樣子。局部殘存比如懸裳(裙襬)等,依然可以看到當初的風采。可以看出技法嫻熟,不是半成品,也不見敗筆之跡,而是經過高手精心規劃雕鑿的,有人說鴻慶寺石窟是洛陽龍門石窟雕鑿前的前奏,一次試筆。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現在看不到香火繚繞,也聽不到晨鐘暮鼓的悠揚,見不到香客如流的景象,漫漫歲月也帶走了石窟那張秀麗的容顏。如今,這裡只留下了殘垣斷壁,陳磚舊瓦,漠糊的秀骨清像。連接洛陽的公路和隴海鐵路就在石窟旁經過,一輛輛一列列疾馳著轟鳴著呼嘯而過。我透過車窗,看到一幅幅山川、田野、城市及鄉村的畫卷,把勝景無數裝在心裡,留下著歷史的痕跡和滿滿回憶。


洛陽龍門石窟


中午從澠池乘高鐵來到龍門石窟,石窟前面現在是個大工地,電瓶車繞到白園,過了拱橋,停在了門口。正是週末遊客比較多,每次來入口處都有些變化,檢票口變成了唐代廡殿元素建築——大石門。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石窟東山石窟已開放,這次來只欣賞西山石窟。以前陪親朋好友來重點是看奉先寺,觀瞻盧舍那大佛,給客人留下與大佛那慈祥美麗的微笑的合影,做為陪客也只能精力放在客人身上,雖然沒有專心觀看就已由衷讚歎唐人高超的技藝無人能比了。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燒洞、慈香窯、路洞等,為北魏時期的代表洞窟;潛溪寺、賓陽南洞、賓陽北洞(以上兩洞的洞窟及窟頂裝飾完成於北魏,佛像完成於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龕、萬佛洞、惠簡洞、奉先寺、淨土堂、龍花寺、極南洞等為唐代代表洞窟。

由於北魏時期崇尚以瘦為美,所以龍門第一洞古陽洞、賓陽中洞等主佛釋迦牟尼面頰清瘦,脖頸細長,體態修長。衣紋密集,雕刻手法採用的是北魏的平直刀法。由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了一系列的漢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飾一改雲岡石窟佛像那種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著寬袍大袖“褒衣博帶”袈裟。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到了唐代,以奉先寺等為代表的以胖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臉部渾圓,雙肩寬厚,胸部隆起,衣紋的雕刻使用圓刀法,自然流暢。龍門石窟的唐代造像繼承了北魏的優秀傳統,又汲取了漢民族的文化,創造了雄健生動而又純樸自然的寫實作風,達到了佛雕藝術的頂峰。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逐個觀拜各洞窟,最後又回到奉先寺,懷著一顆虔誠的心,凝視佛像。盧舍那大佛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可以看得設計及雕工的心境,他們以虔誠寧靜愉悅的狀態,才能雕鑿出這千古流傳的神像。主佛盧舍那與飽經滄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葉、溫順聰慧的小弟子阿難、表情矜持雍榮華貴的菩薩、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等八尊像一起構成了一組極富情態質感的美術群體形象。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這次是認真欣賞這歷史宗教藝術長卷。這是一次視覺的盛宴,是一次心靈的朝拜。

龍門石窟建築元素也不少,有屋簷、斗拱、柱等木結構建築石刻,也有密簷、樓閣式塔的形象,也能看到印度和希臘柱式,是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值得書法愛好者一睹的龍門二十品,字型端正大方、氣勢剛健質樸,結體、用筆在漢隸和唐楷之間。清代學者康有為曾大力提倡整個社會書寫要用魏碑體,龍門二十品仍有無窮的藝術魅力,每年吸引無數的海外友人,漂洋過海,為的是能夠親眼目睹這一書法奇珍。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的藝術價值對當代也有影響。蓮花洞的多層蓮花頂及周圍的飛天體態輕盈,細腰長裙,姿態自如,給我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人民大會堂的蓮花頂就是依據此蓮花設計而成。中國著名戲劇大師梅蘭芳早年參觀龍門時,被洞窟裡那優美的形象所吸引並大加讚賞,此後經過藝術加工,成功地運用到他的表演中。藥方洞的很多藥方也按照當年周恩來總理的要求被人們研究利用,不知道這些古方有沒有治療當今瘟疫的?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這麼珍貴的石窟造像,如何保護也是令人擔憂的。奉先寺的九軀大像的背後有很多長方形的小龕,這是大約在宋、金時代,人們為了保護大像龕,依龕修建了木結構屋簷式建築,這些建築影響了佛像的通風,加速了佛像的風化,後來木構坍塌又砸壞了大佛的手臂,因而被拆除了。現在裸露在外,直接受冷熱循環、風吹日曬及潮氣地下水等侵蝕也是一個難題。看過幾個保護方案,都沒有令人滿意的。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石窟是豐富的知識寶庫,每觀都是一種享受,每看都是一種收穫,很奢望在每個洞裡觀個夠,可惜很多洞不能進去觀看。現在東山石窟整理出來了開放一部分,期待下次去了觀看。


白馬寺齊雲塔


吃了點隨身帶的乾糧,走了很上車,路上還算順,來到白馬寺直奔東南角的齊雲塔(也稱白馬寺塔、釋迦舍利塔、金方塔)。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白馬寺雖是國內最古之佛寺,然而寺內現存最古之建築就是齊雲塔。其是金代大定年間(公元1175年)重修。是河南三大金塔之一,與沁陽三聖塔外觀幾乎完全相同,似唐代塔形。塔平面四方形,但五代以來中原塔式已作八角形了:,方形已極為罕見。塔下須彌座兩層,立於八角階基之上,則非唐代所有。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塔為磚木結構,密簷式塔。塔身上部砌出普拍枋及一斗三升斗栱,其上以菱角牙子與疊澀出簷十三層,高26米。頂覆寶瓶式塔剎,外輪廓略作拋物線形,玲瓏挺拔,古雅秀麗。每層南邊開一拱門,可以登臨眺望。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塔階基上圍繞著塔地面鑲嵌一圈石蓮花。在塔南二十米擊掌,可以聽到“呱呱”回聲。因此這個聲音反射原理也就在古時候產生些神話傳說。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塔在白馬寺山門之外,因此來白馬寺常不會去觀塔,從市區來看不到塔,塔在林木中掩映著。塔有塔院,附近有狄公祠、狄仁傑墓和比丘尼道場。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雖然多次來白馬寺,也是第一次觀塔,之前以為是唐塔金修,實乃金塔。2009年,因為傾斜又加固重修了,所以今天看著煥然一新。最後,進山門入大殿捐了些銀兩,為修繕盡點微薄之力。打高的回鄭。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鞏義石窟寺(希玄寺)


在去澠池鴻慶寺之前11月9日去了鞏義石窟寺。這裡已經成了開放的旅遊景點了,但知名度不高。買了票進去。院落比鴻慶寺大,整個石窟也像鴻慶寺在土山之下(土山叫大力山),洞窟外建有木結構仿古外廊,保護摩崖石刻,也有利於拜佛參觀。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據記載,石窟寺是唐玄奘最初出家之地。是北魏帝王及唐太宗李世民等不少皇帝在此禮佛的聖地。寺廟最早叫希玄寺,後改為淨土寺,現在叫石窟寺。

石窟寺五窟一崖一龕。進入石窟區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在崖壁上幾尊高大的佛像。石窟都是北魏常用的中心塔柱形式,塔柱四面都有佛龕,其它壁面雕有佛教故事和小佛之外,石窟寺中有三個窟都雕有帝后禮佛圖,尤以第一窟最大,最完整,令人讚不絕口。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石窟寺的十五幅《帝后禮佛圖》雕刻的是北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后的供養情形,構圖嚴謹,技法嫻熟,人物性格鮮明,可謂佛教藝苑中的珍品,又因另一處位於洛陽龍門石窟的《帝后禮佛圖》被盜往國外,藏於美國兩個博物館。鞏義石窟寺的《帝后禮佛圖》就成為國內孤品,更顯其珍貴。現在用玻璃保護起來了。石壁上高浮雕的禮佛場景場面宏大唯妙唯肖,我看著都心動不己,難怪外國強盜費那麼大功夫將龍門石窟的盜走。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石窟寺幾個窟的佛龕背光、藻井平棋及須彌座等也是讓人過目難忘。藻井以盛開的蓮花為中心,組成絢麗的花團,優美的飛天繚繞四周,形態飄逸,構圖精細,個人感覺比洛陽和澠池石窟略勝一籌。石窟四壁除一、三、四窟門兩側刻禮佛圖外,其餘均刻千佛及大佛龕,壁腳及須彌座刻神王、怪獸、伎樂人、力士等也是雕的生動。佛後有火焰紋背光,背光兩側有對稱的飛天、化生和蓮花等也極精美。使我留戀忘往。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石窟寺是繼洛陽龍門石窟之後開鑿的,有北魏早期的影子,但在其基礎上有創新發展,它和澠池鴻慶寺石窟如出同一工匠團隊之手,它把佛教藝術的外來影響同中原漢族藝術相結合,擺脫了北魏早期深目高鼻,秀骨清瘦的特點,代之以面貌方圓,神態安詳,多呈靜態造像風格。因此,這裡的雕刻既保留著北魏濃重的藝術特點,又孕育著北齊、隋代的雕刻藝術萌芽,形成由北朝向唐朝過渡的一種藝術風格,雖然它有半成品,但依然在世界雕刻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龍門唐豐魏秀骨 鴻慶清像已模糊白馬齊雲四方塔 希玄禮佛是孤圖


澠池鴻慶寺石窟、洛陽龍門石窟、鞏義石窟寺(希玄寺)石窟在時間上、藝術表現和技術上一脈相承,河南其它石窟一定還與它們有歷史淵源,有某種聯繫,有待我們去探究這些祖先遺留下來珍貴的國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