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

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梁思成先生《中国建筑史》中写道“河南渑池鸿庆寺窟壁所刻城门,则为五边券形门首”。这段文字激起我去看看的念想。都知道洛阳龙门石窟闻名遐迩,很少知道河南省内还有其它一些石窟。于是四方打探,得到的信息很少,上网搜索,这才知道围绕着洛阳有不少石窟。今日头条还给我推荐了巩义石窟。这些石窟都是北魏开凿的都和洛阳有关联的。于是,决定向西出发,往鸿庆寺、龙门、巩义石窟寺(希玄寺)和顺路白马寺齐云塔走一次。


鸿庆寺石窟


11.17赶早班高铁来到渑池南站。到了才知道鸿庆寺所在地现属义马市,义马市是因煤矿而从渑池分离出来的。乘车三十公里来到石佛村白鹿山旁一个路边不起眼的山门前。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看了门口简介,知道武则天带着孙女安乐公主巡游至此,忽见成群的大雁飞翔于寺院上空,云集在白鹿山上,武则天大悦,欣然提笔,赐名鸿庆寺,并下旨扩建寺院房舍。

鸿庆寺现在有一对老夫妇负责看管,一开始说不开放,经过司机师傅用当地话沟通了半天,才勉强同意参观了。

老先生出去办事了,老夫人拿着钥匙,推开吱吱呀呀的木门,慢慢登上高高的台阶,就看到一个小土山(白鹿山)。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小土山山崖上有几个用毛石砌的门洞,门洞被铁栅栏围了起来。老夫人打开铁门,跟着我们进来,千叮咛万嘱咐不能拍照,说有监控。

寺院的北边是近代仿古建筑。院落角落有一金代石碑,记录当时庙产地界的有关内容。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在第一窟北高处有一残损洞窟,上不去,好像是风化坍塌造成的,虽然外露已看不清里面的模样了。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进了第一窟,平面长方形,中间是方形柱,里面黑暗,看不清什么。司机师傅打开手机里的手电筒,照着石窟的壁面,只见一部分用灰砖修补支撑起来。灯光照到石壁上,立刻丰富生动起来了。

一面刻着人物、城墙,城墙上有四阿顶的城楼,城楼下有如梁先生书中描述的五边券形城门。除此之外还有菩提树、佛和鹿等形象。另一个面佛教故事“降魔变”图,很多魔鬼拿着武器及妖娆的魔女,这幅图是国内同题材作品最大的。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第四窟,窟顶刻莲花藻井及二飞天;其壁面刻有佛像,有的损坏风化了。莲花藻井表面呈黑色了,不知是原来颜料氧化造成的还是以前有人在里面生火做饭?虽然黑色,但档不住雕刻的精美。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其它窟里也立有佛和菩萨像,但都残缺不全,大部分也被风化,风化的与周围形成一体,造像变得非常漠糊,只可看出大致的样子。局部残存比如悬裳(裙摆)等,依然可以看到当初的风采。可以看出技法娴熟,不是半成品,也不见败笔之迹,而是经过高手精心规划雕凿的,有人说鸿庆寺石窟是洛阳龙门石窟雕凿前的前奏,一次试笔。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现在看不到香火缭绕,也听不到晨钟暮鼓的悠扬,见不到香客如流的景象,漫漫岁月也带走了石窟那张秀丽的容颜。如今,这里只留下了残垣断壁,陈砖旧瓦,漠糊的秀骨清像。连接洛阳的公路和陇海铁路就在石窟旁经过,一辆辆一列列疾驰着轰鸣着呼啸而过。我透过车窗,看到一幅幅山川、田野、城市及乡村的画卷,把胜景无数装在心里,留下着历史的痕迹和满满回忆。


洛阳龙门石窟


中午从渑池乘高铁来到龙门石窟,石窟前面现在是个大工地,电瓶车绕到白园,过了拱桥,停在了门口。正是周末游客比较多,每次来入口处都有些变化,检票口变成了唐代庑殿元素建筑——大石门。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石窟东山石窟已开放,这次来只欣赏西山石窟。以前陪亲朋好友来重点是看奉先寺,观瞻卢舍那大佛,给客人留下与大佛那慈祥美丽的微笑的合影,做为陪客也只能精力放在客人身上,虽然沒有专心观看就已由衷赞叹唐人高超的技艺无人能比了。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的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为唐代代表洞窟。

由于北魏时期崇尚以瘦为美,所以龙门第一洞古阳洞、宾阳中洞等主佛释迦牟尼面颊清瘦,脖颈细长,体态修长。衣纹密集,雕刻手法采用的是北魏的平直刀法。由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饰一改云冈石窟佛像那种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着宽袍大袖“褒衣博带”袈裟。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到了唐代,以奉先寺等为代表的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逐个观拜各洞窟,最后又回到奉先寺,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凝视佛像。卢舍那大佛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可以看得设计及雕工的心境,他们以虔诚宁静愉悦的状态,才能雕凿出这千古流传的神像。主佛卢舍那与饱经沧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叶、温顺聪慧的小弟子阿难、表情矜持雍荣华贵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等八尊像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这次是认真欣赏这历史宗教艺术长卷。这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是一次心灵的朝拜。

龙门石窟建筑元素也不少,有屋檐、斗拱、柱等木结构建筑石刻,也有密檐、楼阁式塔的形象,也能看到印度和希腊柱式,是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值得书法爱好者一睹的龙门二十品,字型端正大方、气势刚健质朴,结体、用笔在汉隶和唐楷之间。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龙门二十品仍有无穷的艺术魅力,每年吸引无数的海外友人,漂洋过海,为的是能够亲眼目睹这一书法奇珍。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的艺术价值对当代也有影响。莲花洞的多层莲花顶及周围的飞天体态轻盈,细腰长裙,姿态自如,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人民大会堂的莲花顶就是依据此莲花设计而成。中国著名戏剧大师梅兰芳早年参观龙门时,被洞窟里那优美的形象所吸引并大加赞赏,此后经过艺术加工,成功地运用到他的表演中。药方洞的很多药方也按照当年周恩来总理的要求被人们研究利用,不知道这些古方有沒有治疗当今瘟疫的?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这么珍贵的石窟造像,如何保护也是令人担忧的。奉先寺的九躯大像的背后有很多长方形的小龛,这是大约在宋、金时代,人们为了保护大像龛,依龛修建了木结构屋檐式建筑,这些建筑影响了佛像的通风,加速了佛像的风化,后来木构坍塌又砸坏了大佛的手臂,因而被拆除了。现在裸露在外,直接受冷热循环、风吹日晒及潮气地下水等侵蚀也是一个难题。看过几个保护方案,都没有令人满意的。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石窟是丰富的知识宝库,每观都是一种享受,每看都是一种收获,很奢望在每个洞里观个夠,可惜很多洞不能进去观看。现在东山石窟整理出来了开放一部分,期待下次去了观看。


白马寺齐云塔


吃了点随身带的干粮,走了很上车,路上还算顺,来到白马寺直奔东南角的齐云塔(也称白马寺塔、释迦舍利塔、金方塔)。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白马寺虽是国内最古之佛寺,然而寺内现存最古之建筑就是齐云塔。其是金代大定年间(公元1175年)重修。是河南三大金塔之一,与沁阳三圣塔外观几乎完全相同,似唐代塔形。塔平面四方形,但五代以来中原塔式已作八角形了:,方形已极为罕见。塔下须弥座两层,立于八角阶基之上,则非唐代所有。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塔为砖木结构,密檐式塔。塔身上部砌出普拍枋及一斗三升斗栱,其上以菱角牙子与叠涩出檐十三层,高26米。顶覆宝瓶式塔刹,外轮廓略作抛物线形,玲珑挺拔,古雅秀丽。每层南边开一拱门,可以登临眺望。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塔阶基上围绕着塔地面镶嵌一圈石莲花。在塔南二十米击掌,可以听到“呱呱”回声。因此这个声音反射原理也就在古时候产生些神话传说。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塔在白马寺山门之外,因此来白马寺常不会去观塔,从市区来看不到塔,塔在林木中掩映着。塔有塔院,附近有狄公祠、狄仁杰墓和比丘尼道场。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虽然多次来白马寺,也是第一次观塔,之前以为是唐塔金修,实乃金塔。2009年,因为倾斜又加固重修了,所以今天看着焕然一新。最后,进山门入大殿捐了些银两,为修缮尽点微薄之力。打高的回郑。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巩义石窟寺(希玄寺)


在去渑池鸿庆寺之前11月9日去了巩义石窟寺。这里已经成了开放的旅游景点了,但知名度不高。买了票进去。院落比鸿庆寺大,整个石窟也像鸿庆寺在土山之下(土山叫大力山),洞窟外建有木结构仿古外廊,保护摩崖石刻,也有利于拜佛参观。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据记载,石窟寺是唐玄奘最初出家之地。是北魏帝王及唐太宗李世民等不少皇帝在此礼佛的圣地。寺庙最早叫希玄寺,后改为净土寺,现在叫石窟寺。

石窟寺五窟一崖一龛。进入石窟区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崖壁上几尊高大的佛像。石窟都是北魏常用的中心塔柱形式,塔柱四面都有佛龛,其它壁面雕有佛教故事和小佛之外,石窟寺中有三个窟都雕有帝后礼佛图,尤以第一窟最大,最完整,令人赞不绝口。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石窟寺的十五幅《帝后礼佛图》雕刻的是北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后的供养情形,构图严谨,技法娴熟,人物性格鲜明,可谓佛教艺苑中的珍品,又因另一处位于洛阳龙门石窟的《帝后礼佛图》被盗往国外,藏于美国两个博物馆。巩义石窟寺的《帝后礼佛图》就成为国内孤品,更显其珍贵。现在用玻璃保护起来了。石壁上高浮雕的礼佛场景场面宏大唯妙唯肖,我看着都心动不己,难怪外国强盗费那么大功夫将龙门石窟的盗走。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石窟寺几个窟的佛龛背光、藻井平棋及须弥座等也是让人过目难忘。藻井以盛开的莲花为中心,组成绚丽的花团,优美的飞天缭绕四周,形态飘逸,构图精细,个人感觉比洛阳和渑池石窟略胜一筹。石窟四壁除一、三、四窟门两侧刻礼佛图外,其余均刻千佛及大佛龛,壁脚及须弥座刻神王、怪兽、伎乐人、力士等也是雕的生动。佛后有火焰纹背光,背光两侧有对称的飞天、化生和莲花等也极精美。使我留恋忘往。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石窟寺是继洛阳龙门石窟之后开凿的,有北魏早期的影子,但在其基础上有创新发展,它和渑池鸿庆寺石窟如出同一工匠团队之手,它把佛教艺术的外来影响同中原汉族艺术相结合,摆脱了北魏早期深目高鼻,秀骨清瘦的特点,代之以面貌方圆,神态安详,多呈静态造像风格。因此,这里的雕刻既保留着北魏浓重的艺术特点,又孕育着北齐、隋代的雕刻艺术萌芽,形成由北朝向唐朝过渡的一种艺术风格,虽然它有半成品,但依然在世界雕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龙门唐丰魏秀骨 鸿庆清像已模糊白马齐云四方塔 希玄礼佛是孤图


渑池鸿庆寺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巩义石窟寺(希玄寺)石窟在时间上、艺术表现和技术上一脉相承,河南其它石窟一定还与它们有历史渊源,有某种联系,有待我们去探究这些祖先遗留下来珍贵的国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