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那一年春天,忽逢柳暗花明

李白:那一年春天,忽逢柳暗花明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一边带着自己的宠妃逃命去,一边下诏让皇子永王李璘率军平叛。

后来,唐玄宗被迫禅位,太子李亨继位,成为唐肃宗。

1

公元756年末,李白看到天下大乱,百姓生活在危难之中,心生悲愤,于是投奔到当时正平叛暴乱的永王李璘麾下。

李白以为找到了实现“安社禝、救苍生”的平台,他为自己终于找到机会救国、救民感到兴奋,开心地写下十一首《永王东巡歌》,在其中一首中写道希望像谢安那样,能笑谈间平定叛贼: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然而,李白有谢安的自信,没有谢安的才能,他没有看透时局。没多久,永王李璘拥兵自重,危及到肃宗的帝位。肃宗发兵镇压和消灭了李璘的部队。

李白的愿望终是没能实现,还因为帮李璘做事而以附逆罪入狱。后来,李白被判长流夜郎,开始了他人生最为难捱的一段时光。

李白:那一年春天,忽逢柳暗花明

2

公元757年冬天,那一年的冬天对于李白来说,显得格外的寒冷与漫长。按照判决,李白要到夜郎受罚。

年近花甲的李白带着家人在浔阳出发,乘船沿长江而上,前往夜郎。

虽然此次前去有家人的陪伴,但毕竟是受罚,远离故土,远离知音朋友,李白一路过去都是愁云惨淡,万念俱灰。

途经三峡时,李白遇到了昔日的朋友辛判官。朋友相见,本应欢声笑语,但由于李白流放之事已传遍朋友圈,两人也开心不起来。

两人相聚的宴席上,辛判官反复安慰李白,也难以驱散李白心中的郁悒。聚会结束,李白辞别辛判官时赠诗道: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

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

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过去的风光与好胜,都随着安史之乱爆发消散成云烟,现在李白最愁是流放到夜郎,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赦免,重回家中?

李白的发问,谁也无法回答。他唯有告辞辛判官,继续向夜郎前进。

李白:那一年春天,忽逢柳暗花明

3

朝廷的判决,无论怎样,还是要执行的。就是这种不得不做的绝望,距离夜郎越近,压得李白更难以喘过气来。

途经江夏(今武汉)时,他遇到了昔日的朋友宋之悌。面对友人,诗人想到自己一腔报国热忱却落得个这般下场,不禁悲由心生,吟出了这首凄恻感人的别离诗: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在这放晴的日子里,见到朋友,听到鸟儿们欢叫,本是开心的事,但却引不起我的乐趣,而岸边的猿在风中悲啼,似乎与我想感同身受。

这时的李白,尽管他一向乐观,甚至有时会玩世不恭,但想到自己安邦治国的理想随着长流夜郎化为泡影。当前,所听到的、看到的,都会莫名地引起他的悲伤,总会忍不住流泪。

山穷水尽,风吹泪不止,李白感到无际的绝望,告别宋之悌,无奈下继续走向夜郎。

李白:那一年春天,忽逢柳暗花明

4

公元759年春天,李白乘船继续往前走,伴着岸上的猿声,一路来到白帝城。在白帝城找到落脚点后,李白忽然听到一个消息: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

李白觉得那是天大的好消息啊!终于被赦免了!自由了!人生真是绝处逢生,处处有惊喜!

我要马上回去!我的安邦治国梦想还是有机会实现的!他一刻也不想停留了,马上动身找船家往回赶去。

第二天,李白带着家人迎着曙光,乘上一条轻捷的小船,从长江上游漂流而下,沿途的壮丽景观使他目不暇接,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不绝于耳,他禁不住吟出了传诵于世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绝望之际,在这春天里,李白却忽逢柳暗花明,欣喜若狂。曾经的猿啼声让他感到悲伤,现在的猿叫声,让他感到欢快!只因生活再次有了希望。

乌云的背后是阳光,阳光的背后是彩虹。李白经历了人生最艰的迁徒流放地的历程,遇到赦免,终于拨开乌云见到了彩虹。

其实,人生道路上,每个人或许都会像李白那样遇到荆棘与坎坷,但是千万别放弃,要相信风雨过后总会见彩虹!

(注:对于李白赦免的时间一直存在争议。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李白未到流放地夜郎,只在中途白帝城就被赦免了;第二种说法是李白已到流放地夜郎服役,经过一段时间服役后遇赦。本文以第一种说法为背景而写的。)

作者:再思,一个喜欢看古代文学、历史,追寻历史人物足迹的写作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