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第二戰線”幕後 海外心理諮詢援助志願者講述她的故事-心理重建,會是一場持久戰

見習記者 牛 強

面對海外新冠疫情持續升溫的嚴峻局面,那些遠在他鄉的華人華僑的生存現狀深深牽動著國人的心。除緊急捐贈物資、派遣醫療團隊遠赴重災區,國人也在用各種方式,幫助著那些需要幫助的同胞。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除了深入一線疫區,冒著生命危險戰鬥的醫護人員,還有身處“第二戰線”幕後的那一群特殊的人:“心理諮詢師”。近日,新聞晨報記者採訪到一位從事海外心理諮詢援助的志願者,她是惠迪吉24小時心理支持熱線負責人知曉,一起來聽聽她的故事。(以下為知曉口述)

初心,給需要的人提供幫助

凌晨兩點,城市的周遭一片寂靜。接完最後一通諮詢電話,我走進了洗手間,把浴霸打開,聽著水流的聲音,心情似乎稍微平復了一些,慢慢地從剛才的諮詢情境中走了出來。

我是一名來自上海的心理諮詢師,一部手機,一臺筆記本電腦,就是我抗疫的全部“武器”。

我們團隊目前有43名志願者。為了應對疫情,從1月30號開通24小時心理支持熱線,後來看到微博超話上有很多新冠肺炎的求助信息,我們又成立了生命關愛特別小組,主動給網上求助者打電話幫助他們。近兩個多月來,心理支持熱線和生命關愛小組累計接聽了一千多個電話。

隨著國內新冠疫情防治漸趨穩定,相關的熱線接聽率開始逐漸降低。但與此同時,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不少國家的疫情形勢日趨嚴峻。

為了幫助更多的海外華人,我們惠迪吉24小時心理支持熱線及時推出面向全球的公益心理服務,並與我們一些國家領事館合作,協助海外留學人員的心理“抗疫”。

這段時間,我們的團隊成員在家輪班,確保熱線24小時不間斷運作。當然,作為負責人,我是沒有輪班的,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關注熱線的動態,一天只吃兩頓飯已經成為習慣,基本上每天都要忙到凌晨一兩點才能休息。

應對疫情,我們的初心非常單純,就是給需要的人提供幫助,所以我們的心理諮詢一直都是公益性質,不收取任何的諮詢費用。

同樣的渴望,一樣的相連

回憶起近期來電諮詢的那些海外同胞,太多的故事令我觸動,我分享一下其中的兩個案例。

Lily(化名)是一個30多歲的姑娘,華僑,從小在美國長大,在紐約工作。記得是3月20日那天,北京時間10:20,我們諮詢師接到Lily的求助電話。

她說,疫情期間,感受到華人的壓力很大。一週前和美國朋友聚會,後來得知朋友的妻子確診,朋友確定未感染,自己是間接接觸者,她擔心朋友存在無症狀患者的可能性,擔心自己存在間接傳染的可能性。

自我隔離一週時間,從高節奏的生活頻率突然變得無所事事,感覺很崩潰,美國國家政策規定有給予補貼,但是非常少,自己收入明顯減少,也因此焦慮;同時,因為美國國情原因,居民收入受影響,疫情人心恐慌,因為自己單身獨居,擔心遇到入室搶劫被襲擊的危險。

我們的諮詢師傾聽陪伴,體會到Lily所有焦慮恐懼背後是很深的愛,就引導Lily流動愛給爸爸、媽媽,對他們說“我愛你”,過程中,Lily體會到自己與父母很深的相連。同時,她會說到姥姥以及很多親人,諮詢師就引導她面對自己家族、親人以及祖祖輩輩,對著祖國的方向,把愛更深更廣地流動給家鄉的土地和同胞,大聲說出“我愛你們”。

結束時,Lily說感覺很舒服,很有力量,原來揹著的“大包袱”沒有了,變得非常輕鬆、喜悅。其實很多的海外同胞,目前的處境和她很像。從她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新冠疫情期間所有海外同胞的艱難,以及在異國對生命更強烈的渴望,更需要源頭的力量。而我們平時壓抑在生命裡的、不被關注和看見的渴望,因為疫情而呈現出來,需要我們來更深地直面和看見。

還有一位來自於韓國的諮詢者小梅(化名),也讓我印象頗深。

小梅50多歲,是嫁到韓國的中國人,3月21日撥打了我們的熱線。小梅的命運很曲折,三次婚姻,過程中經歷很多痛苦。第二次婚姻時的家庭變故導致抑鬱症病發。她服用抑鬱症藥物多年,但也沒有真正好轉。因為疫情的爆發,她擔心自己是不是也感染了新冠肺炎,但體溫測量都很正常。

我們的諮詢師在溝通過程中,聽到小梅說讓自己生命最幸福的是在中國的父母,也會談到家族裡的人,覺得自己沒有愛到他們。諮詢師就帶領小梅與父母、與親人相愛,不管是遠在中國的親人,還是已經離世的奶奶等親人,體會他們的愛一直在自己的生命裡。在一遍一遍說“我愛你們”“我很愛很愛你們”之後,小梅開始更深地敞開。

疫情期間,對於家庭婚姻關係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原來我們的生活環境是開放的,可能婚姻中的問題並沒有凸顯出來,但由於疫情大家宅在家裡,環境相對封閉,各種潛藏的問題都有可能顯現,這也導致現在社會上離婚率上漲的現象。

全球就是一張大網,同樣的渴望,一樣的相連,所有的生命都在尋找出路。為了幫助到更多的海外同胞,我們也一直在努力,例如尋找一些海外媒體、基金會、大使館等組織機構,進行合作。

當愛流動,“心結”自然疏解

心理諮詢非常專業,不是聊天這麼簡單。我們的志願者從求助者種種負面情緒中看到背後豐富深厚的愛,並讓求助者看到這個實相,從而讓求助者更真切地與自己同在,這份同在會帶來安心的力量。

我接聽過最長的一次諮詢是兩個小時,平均諮詢時間在45分鐘,儘管我知道短短45分鐘很難完全瞭解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但我都是盡全力幫助他們,當然也很感謝他們的來電和信任。

如果我們的祝福還不能抵達,就會難過。我們熱線有一個特別關愛行動小組,是在武漢最困難的階段裡,主動打電話給那些在網絡上求助的人,讓他們全家相愛,給到生病的家人最大的祝福力量。我們的主動關愛電話的完成率是58.5%,很不錯的。但也有不少人不接受這種方式,他們只是想抓住現實的維度。

這次疫情對我們來說,其實心態上改變了許多,比如說醫患關係的變化。最近,我偶爾去一次醫院,感覺以前醫生和患者之間的那堵牆沒有了,這麼多社會上正向的力量都出來了。那些康復的病人更能理解生命的珍貴,包括我們普通的民眾,都可以通過這次疫情思考生命的價值。

但是我感覺很多人意識不到自己其實是需要求助的,我看到太多海外新冠疫情方面的報道,很多同胞並不知道在什麼狀態下需要心理幫助,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願意去克服重重困難,走進新冠疫情下那些海外同胞的內心世界。

新冠疫情下的心理重建,註定會是一場持續很久的戰役,我們的24小時海外心理諮詢項目也打算長期運行。我希望通過這次新冠疫情,更多人能體會、重視自己的內心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