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不敢上台发言,群体开会心都快要跳出来,怕点到我的名字就特别紧张,脑子也词穷,怎么办?

死亡樱花


这种情况需要学会“呼吸放松+模拟练习+恰当客观的自我期待+实操演练”的套路来克服。

从生理上讲这种焦虑紧张脑子一片空白的状态是一种生理上“战斗—逃跑”反应中的“逃跑”反应倾向,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状态,在我们感到危险时会选择惯用的行为模式来应对,要么“战斗”,要么“逃跑”。逃跑的反应有很多,比如回避引起自己焦虑的情景;让自己变得笨拙脑袋一片空白来减轻压力;找借口岔开话题或离开场景等等。

从认知行为模式上来讲是核心信念和中间信念的影响,使自己看待情景时产生了让自己焦虑的情绪,并通过固定的行为模式来应对这种情景。比如,“我没有那么优秀”“如果我被叫到上台演讲,一定会被大家嘲笑的”然后采取的行动是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情绪变得低落,甚至找借口离开等等。

因此,不论从生理上还是认知行为上,首先需要让自己放松下来,即“呼吸放松”,就是通过调整自己的呼吸把注意力从紧张焦虑的想象中转移到自己的呼吸上,让自己放松下来,可以通过平时练习来训练,在自己感到情绪紧张时就可以使用。

其次,“模拟练习”,即在休闲时想象模拟或者角色扮演之类的方式来重现让自己焦虑的情形,能够引发自己的焦虑最好,然后通过呼吸放松来减轻焦虑状态,再进行演讲或者其他自己感到焦虑的事情。

第三,客观的自我期待。即对自己的行为表现有个恰当的期待,可以通过百分制评分来体现自己的期待,比如我感觉我能达到100分,我感觉我能达到80分。当然也可以把评分具体化,比如我的语言表达可以达到60分,我的肢体语言可以达到70分,我的情感表达可以达到50分,我的观众反馈可以达到60分等等。通过这些具体化评价来相对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形成客观期待。

最后,就是去直面让自己焦虑的场景并应用上面练习中习得的经验,即实操演练。

总结:万事开头难,中间难,结果也难,但只要有了开头,就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只要这份勇气把握住了,难度就会有由困难变成挑战。


21点心理学


首先你要明白一个人害怕面对群体发言,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没有谁刚开始去做这件事时是那么的自如,自在。这一切皆在练习中成长起来的

首先在这里告诉你几条解决这件事情的方法。

第一条,当你上台时连不紧张这件事都不要去想,因为你一想你就会越来越紧张。你要做的事情只有两步,上台,发言。在讲话过程中要学会平复自己的心情,采用深呼吸的办法。其次,当你站在讲台上时,你要学会感受这种俯视别人的体验。你想一想,在你讲话时,别人都在那里洗耳恭听,他们把时间都用在了你的身上。你是多么的光荣和自豪。

第二条,在讲台上时,不要盯着人看,把眼睛看向后方,因为这样别人都感觉你在看他们,而你其实谁也没有看。这样就会很大程度上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第三条就是阿衰精神不要把下面的人当“人”也就是说把他们当成白菜,萝卜,西红柿。想象一下,你对着一个大的菜园子,在那里发表讲话,你会感到紧张吗?不会的。

第四条,思考一下,你自己在台下听别人讲话时,观察一下有几个人是真正认真听的。几乎很少,也就是说,没有人内心是真正关注你讲的是什么的。而如果你在上面紧张,身体发抖,那么它们就会高度集中自己的记忆力来看你的笑话。

所以说最后总结一句话,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无所谓。不就这点小事吗?我相信你能做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