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名花转不孤

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楹联作家,据说小时候出去玩曾写过一联:

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也有人说这是老师出句,少年林则徐给出对句的作品。这联气势如虹,表现了少年时代林则徐的远大抱负。以“我”对“天”更是别出机杼,气象非凡,历来为人称道。多年以后,在杭州的孤山上,年过而立的林则徐又用了这组对仗写了一副对联:

我忆家风负梅鹤;

天教居士领湖山。

孤山是西湖中的一座孤岛,北宋隐逸诗人林逋曾经在这里隐居。林逋一生不宦不娶,只在山中植梅养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遗世独立,自在逍遥。

第三桥是苏学士堤,问夹岸垂柳,可似老梅冷淡;

不数武有岳鄂王庙,慨中原战马,何如野鹤逍遥。

——王家治题放鹤亭巢居阁

隐者所以称“士”,和他们的不凡品质、孤高追求是有关系的,不然江洋大盗避祸隐居,那可算不上是隐士。林逋喜欢梅花,在整座孤山上种了无数,并有描写梅花的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精妍别致,古往今来那么多写梅花的诗句无出其右。

公生几何年,长留半角闲亭,权与寒梅成眷属;

我来数千里,凭吊孤山抔土,好从明月认前生。

——林鹤年题放鹤亭巢居阁

林逋还养了两只仙鹤,每当林逋外出,有人造访的时候,仆僮就会放飞仙鹤,林逋一看见就知道该回去了。自从隐居孤山以来,林逋的脚步再未离开过西湖。慕名而来的人不计其数,林逋与他们吟诗酬唱,自得其乐。宋真宗听闻林逋贤名,想请他入朝为官,林逋也婉言谢绝。真宗慕其高义,赐号“和靖处士”。

孤山处士,妻梅子鹤,是世间第一种便宜人。我辈只为有了妻子,便惹许多闲事,撇之不得,傍之可厌,如衣败絮行荆棘中,步步牵挂。

——袁宏道《孤山小记》

林逋作诗不少,但自己从未想过要把它们保留下来,一旦写成,便随意弃置。有人问其原因,林逋解释道:“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可偏偏有人悄悄记下了他的一些诗词。一代隐士——也许他自己其实并不愿意——最终还是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别样的风采。

孤屿含光,千秋高隐;

巢居潜德,百代清游。

——李光泰题放鹤亭林和靖祠

南宋高宗年间,曾在孤山修建四圣延祥观,并因此迁徙了一些寺庙和陵墓,但唯独林逋的墓没有迁徙,有人就以为这里面可能有些宝藏。南宋灭亡之后,有盗墓者挖开林逋的墓穴,结果只发现了一座端砚,和一支玉簪。

生前不系黄金带;

死后空余白玉簪。

——虞文桂题放鹤亭林和靖祠

林逋和这支玉簪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现在早已不得而知,只留给我们无尽的想象。有人说男生也可以用簪子扎头发阿,“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林逋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回忆。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林逋《相思令》

据说苏轼在妻子王弗死后,曾在“千里孤坟”附近种了许多雪松来寄托哀思。在整座孤山上便植梅花的林逋,也许也有一份“罗带同心结未成”的郁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倘若真的如此,梅妻鹤子似乎又多了一分浪漫,多了一分凄美。

在林逋生前的放鹤亭上,林则徐又有一联:

世无遗草真能隐;

山有名花转不孤。

林逋晚年,曾在自己小屋旁边修建了自己的坟墓,并题诗道:“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没打算留下字迹,是真真的隐士;漫山遍野都种满了梅花,又怎么会孤单呢?林则徐也许心知玉簪的故事,只是并没有明说罢了。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项脊轩志》

微信公众号:TheStoryTell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