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魚兒看不見,開始靠嗅覺、聽覺統領全局!作釣思路趕緊變

晚春已始,夜釣大幕拉開!伴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越來越多的釣魚人開始放棄白天去釣魚的打算,改為夜釣,既舒服愜意又沒有小魚鬧窩,還更容易釣獲大魚!

那麼,夜釣之所以也能釣著魚,甚至能釣到更多、更大的魚,這裡面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呢?夜晚魚兒的活動狀態是什麼樣的,跟白天相比差距大嗎?

表面看這好像不算什麼很難解答的問題,但能說到根源上去的釣魚人,我想並不多,比如一個簡單的問題,黑夜魚兒看不見,怎麼發現的食物?

黑夜,魚兒看不見,開始靠嗅覺、聽覺統領全局!作釣思路趕緊變

本文就是解答這些問題的,請看下文!

發現食物主要靠嗅覺,餌料味型要變

黑夜,水邊幾乎沒有光線,魚兒是怎麼尋找到食物的?

答案就是主要靠嗅覺,淡水魚類的嗅覺是很發達的,即使在陽光充足的白天,有很多魚類也得靠嗅覺的輔助來尋找食物,如果是深水裡的底層魚類,像鯉魚、鯰魚、嘎魚還有烏龜等,這些魚類即使在白天也是以嗅覺為主,視覺為輔來尋找食物的。

到了夜裡,沒有了外界的光源,這些魚類就完全變為以嗅覺為主來尋覓食物了,有觸鬚的魚類,會用到觸鬚的感知功能來加以輔助,觸鬚上有很多味蕾,相當於嗅覺的輔助器官,所以,夜釣會比白天更容易釣到帶觸鬚的魚類,別忘了,鯉魚也有觸鬚哦!

黑夜,魚兒看不見,開始靠嗅覺、聽覺統領全局!作釣思路趕緊變

既然魚類在夜間主要以嗅覺來尋找食物,那我們作釣時就不可繼續延用白天的釣魚思路了。要以味型更濃重的餌料來作窩引魚,釣餌上也要適當加大味型。

比如白天我們可能會用一些純素的餌料來施釣,夜晚就得加點腥味,或者加點酒味、發酵味等,這樣才會有更好的誘魚和中魚效果!

很多釣魚新手搞不明白夜晚沒有光線,魚兒為啥還能發現食物,這個小章節所講的內容就是一些主要的因素,當然魚兒夜裡能發現食物還會有一些別的器官的輔助,比如接下來要講的側線!

環境不再嘈雜,聽力加強,更要安靜

魚類的聽力系統就比較複雜了,魚也是有耳朵的,正常的人類能聽到的聲音的頻率範圍,魚類都能聽到,更強大的是,大多數魚類還能聽到人類聽不到的一些低頻振動聲源。

黑夜,魚兒看不見,開始靠嗅覺、聽覺統領全局!作釣思路趕緊變

這就涉及到魚類的另一個器官,叫側線,絕大多數魚類都有這個側線器官,一般位於側線磷下面的皮肉裡,這是個能感知低頻振動的器官,說它是魚類耳朵聽力功能的補充其實不完全正確!

因為側線器官不單是能感知低頻聲音,它還能感知水中的水流、波動以及其它魚類的遊動,包括釣魚人投入水裡的餌料,只要是運動的,都能被它近距離感知,魚類夜晚能發現食物,也有一部分功勞來源於此!魚類還靠它來發現危險和躲避危險。

黑夜,魚兒看不見,開始靠嗅覺、聽覺統領全局!作釣思路趕緊變

可見,魚類的聽覺系統很發達、很靈敏,千萬不要以為有水體的阻擋,大點聲說話沒事!

夜釣環境下,周圍更加靜謐,一些白天嘈雜環境下聽不到的聲音或者沒注意到的聲音在夜晚會更加清晰,這說的是人類的聽力感知,魚類更是如此!

由於夜晚魚兒大都喜歡近岸淺水區活動覓食,一些大魚也會游到近岸,大魚對聲音的感知更敏銳,也更害怕異響!淺水區過濾聲音的能力又差,此時夜釣,也就更需要安靜了!

夜釣更需要安靜,其實這一點很多老釣魚人都十分清楚,可知道深層次原因的可能不多,這個章節希望能夠解你心頭之惑!

小魚為何不鬧了?大魚現,要釣對路

夜釣之所以被釣魚人深愛不捨,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夜晚釣魚小魚不鬧窩了,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嗎?

這就又回到魚類的視力話題上了,魚兒的視力水平是跟生活的水層有密切關係的,這種現象在海洋裡最明顯,海洋上層的魚類視力都極好,捕食也主要靠視力來發現獵物,而深海的魚類則有可能完全就是瞎子!這就是自然界最常見的進化和退化現象!

黑夜,魚兒看不見,開始靠嗅覺、聽覺統領全局!作釣思路趕緊變

長時間使用某一個感覺器官,這個器官就會變得發達,不常使用的,則會退化!

淡水裡的魚類這種進化和退化現象不明顯,但也十分常見!

小魚一般都長時間生活在淺水區或者水體的上層,尤其是小白條這種魚,更是如此!淺水區或者水體的上層水域光線充足,覓食主要靠視覺,長此以往,這些小魚的視覺就特別發達,相反,嗅覺就變得比較弱了!發展到一定程度,這就成為了這個種群魚類的集體特徵!

夜釣是什麼環境,幾乎沒有光線,當別的魚兒都能靠嗅覺尋覓食物的時候,這些小雜魚卻只能靠微弱的嗅覺判斷出食物的大概位置,想準確吸入口中是有難度的,這就是夜釣當中即使窩裡有小雜魚,浮漂也出不來明顯動作的原因!就是大家經常說的,夜釣沒小魚鬧窩了!

細心的釣魚人會發現,如果你在有路燈的河邊夜釣,小魚口就會明顯增多,或者你隨身攜帶的光源比較亮也會出現這種情況,這就是小魚喜光、在有光的地方恢復視力水平造成的。

黑夜,魚兒看不見,開始靠嗅覺、聽覺統領全局!作釣思路趕緊變

護城河夜釣,小魚就會鬧窩

而大魚在夜間會由深水游到淺水,尋覓食物依靠嗅覺就能夠完全不成問題!所以大魚都不喜光,也就是我們釣魚人常說的,野外夜釣,最好用夜光漂而不要用夜釣燈的原因!

所以,夜釣時沒了小魚的鬧窩,釣獲大魚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在垂釣線組搭配上也要比白天大上一號才保險!

曾幾何時,對夜釣中的好多問題很迷惑,為啥夜釣魚兒能看見咬鉤?為啥夜裡小魚就不怎麼鬧窩了?為啥野外水域夜釣要安靜、儘量別開燈?為啥夜釣用重味型的餌料效果會好一些?

可能這些問題許多釣魚人都沒太在意過,只知道別人傳授給自己的經驗就是這樣的,或者說自己總結的經驗就是這樣的,至於深層次上的原因就不知道了,也懶得知道!

黑夜,魚兒看不見,開始靠嗅覺、聽覺統領全局!作釣思路趕緊變

我就不行,發現一個問題,就老得想著弄明白,不然睡覺都睡不好,而且喜歡刨根問底,這也是我寫一些魚類生物常識比較多的原因,實在是這些年釣魚釣太痴了,大量查資料死磕的結果,因為找來找去就發現,只有從生物特徵上出發才能對一些問題解釋得通!還有一些關於河流水體的問題也是這樣,太痴狂,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