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國技術封鎖後,中國“芯”現在處於什麼水平?

眾所周知,芯片研製難度不亞於造航母。

被美國技術封鎖後,中國“芯”現在處於什麼水平?


芯片研製有多麼難呢?

作為世界上最難掌握的核心技術之一,頂級的芯片,不光需要長期巨量的資金投入,對人才、政策、產業支持、先進設備等等更是缺一不可。

一款28nm芯片的研發設計,需要幾億起步。華為的麒麟980,研發費用達到3億美元。一條28nm工藝集成電路生產線的投資需要約50億美元。

但是芯片的研發不光是投入鉅額資金就可以,這裡邊同時存在極大的風險。芯片研發的流片失敗,對於企業來說,是輕易無法承受的損失。即使芯片做出來了,一旦市場不認可,更是可能會導致破產甚至徹底失敗。而技術人才在我國也存在一定缺口,根據《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7-2018)》顯示,到2020年前後,我國集成電路行業人才需求規模約72萬人,現有人才存量只有40萬,缺口將達32萬。

被美國技術封鎖後,中國“芯”現在處於什麼水平?

網上有一個段子是這樣說的,“做芯片沒有很難,就是讀到清華北大這一級的電子工程方向的博士,然後集齊幾百個同等水平的專業人才,你就可以解決大多數先進芯片的製作工藝問題了。”


芯片研製

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標準


中科院集成電路先導工藝研發中心首席科學家、國家“千人計劃”學者朱慧龍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集成電路可以說是電子設備的大腦,工業的糧食。正因為它如此之重要,1美金的芯片,它所能撬動、或者帶動的GDP相當於100美金。而全年的、全世界的芯片的產值,它撬動的GDP相當於中國和美國之和。而且,這個產業實際上對我們國家的信息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過去,中國集成電路的、或者芯片的市場佔了全世界的50.7%,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市場,自給率還不到10%。我們國家集成電路進口,一度基本上是我國進口商品中最大的一種產品,它甚至超過了石油和糧食。由此可見,集成電路對我們而言是多麼重要的一個產業。

也因為其重要性,芯片研製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標準之一。

被美國技術封鎖後,中國“芯”現在處於什麼水平?

2019年5月9日,美國政府宣佈,自2019年5月10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2000億美元清單商品加徵的關稅稅率由10%提高到25%。美國進一步對我國科技企業進行打壓和封鎖,中美貿易爭端開始,芯片研發愈加重要。

目前我們對芯片產業的重視度仍然在不斷加強,產業佈局、資金投入、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等各個方面都在快速進步。


民族企業發力


被美國技術封鎖後,中國“芯”現在處於什麼水平?

2018年-2019年,北京芯佰微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芯佰微”)正式推出高速ADC轉換芯片CBM96AD56,填補了國內空白。 目前,國際上高速高精度DAC產品主要被美國的亞諾德半導體公司(ADI)和德州儀器公司(TI)壟斷 。歐美目前對我國該類型高速高精度DAC芯片實行禁運。

芯佰微初創於2008年,前身服務於國家科技部門和研究所客戶,在國家支持國產化背景下,2014年正式成立芯佰微電子北京公司。經過公司50餘名工程師歷經10年的技術積累,2017年-2018年芯佰微ADC/DAC流片陸續成功並實現量產,正式開啟了我國國產ADC/DAC向民用轉化的道路。


被美國技術封鎖後,中國“芯”現在處於什麼水平?


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肆虐期間,芯佰微協助多家客戶實現國產化替代,在國外品牌缺貨漲價期間依然保持穩定供貨同時承諾不漲價。傳統的用紅外測溫儀進行測溫時,一些外在因素會對於測量精度有影響,如目標物與測溫儀之間的距離,發射率,外界的環境如環境溫度,溼度,風力等。所以還需環境因素補償電路。芯佰微為紅外測溫儀上提供了高精密自穩零放大器CBM855X和CBM856X,使這些器件在工作溫度範圍內的更加接近零,對溫度、位置和壓力傳感器、醫療設備以及應變計放大器應用極為有利。另外,芯佰微產品還用於指夾血氧儀、紅外體溫預警系統。

而近日,騰訊旗下騰訊雲成立了一家深圳寶安灣騰訊雲計算有限公司,致力於集成電路設計、研發等;2019年7月,百度推出了一款新的芯片——遠場語音交互的芯片“鴻鵠”;而經歷了5年澎湃芯片研發的挫敗後,小米開始多方押注,投資與自研並舉,手機與AIoT雙引擎啟動,雷軍說“做芯片九死一生,但小米還是要做”;更早些時候,阿里巴巴全資收購中天微,阿里巴巴CTO張建鋒曾經表示,“收購中天微是阿里巴巴芯片佈局的重要一環。”面對美國的故技重施,有了中興的前車之鑑,華為的芯片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成本也在不斷降低,華為憑藉著自己的技術成功在世界的舞臺上立足。

被美國技術封鎖後,中國“芯”現在處於什麼水平?

我們國家目前有成就的芯片企業,幾乎都經歷了幾生幾死,值得我們大家敬佩。因為正是這些企業,扛起了中國芯片的大旗,在昂首前進。相信未來我們會有更多的優秀芯片企業湧現出來,我們在全球芯片產業鏈上的話語權,也一定會越來越大!

———— / END / ————

文、製作:白玉傑

圖:123R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