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国技术封锁后,中国“芯”现在处于什么水平?

众所周知,芯片研制难度不亚于造航母。

被美国技术封锁后,中国“芯”现在处于什么水平?


芯片研制有多么难呢?

作为世界上最难掌握的核心技术之一,顶级的芯片,不光需要长期巨量的资金投入,对人才、政策、产业支持、先进设备等等更是缺一不可。

一款28nm芯片的研发设计,需要几亿起步。华为的麒麟980,研发费用达到3亿美元。一条28nm工艺集成电路生产线的投资需要约50亿美元。

但是芯片的研发不光是投入巨额资金就可以,这里边同时存在极大的风险。芯片研发的流片失败,对于企业来说,是轻易无法承受的损失。即使芯片做出来了,一旦市场不认可,更是可能会导致破产甚至彻底失败。而技术人才在我国也存在一定缺口,根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7-2018)》显示,到2020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人才需求规模约72万人,现有人才存量只有40万,缺口将达32万。

被美国技术封锁后,中国“芯”现在处于什么水平?

网上有一个段子是这样说的,“做芯片没有很难,就是读到清华北大这一级的电子工程方向的博士,然后集齐几百个同等水平的专业人才,你就可以解决大多数先进芯片的制作工艺问题了。”


芯片研制

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准


中科院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千人计划”学者朱慧龙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集成电路可以说是电子设备的大脑,工业的粮食。正因为它如此之重要,1美金的芯片,它所能撬动、或者带动的GDP相当于100美金。而全年的、全世界的芯片的产值,它撬动的GDP相当于中国和美国之和。而且,这个产业实际上对我们国家的信息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中国集成电路的、或者芯片的市场占了全世界的50.7%,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市场,自给率还不到10%。我们国家集成电路进口,一度基本上是我国进口商品中最大的一种产品,它甚至超过了石油和粮食。由此可见,集成电路对我们而言是多么重要的一个产业。

也因为其重要性,芯片研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被美国技术封锁后,中国“芯”现在处于什么水平?

2019年5月9日,美国政府宣布,自2019年5月10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清单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美国进一步对我国科技企业进行打压和封锁,中美贸易争端开始,芯片研发愈加重要。

目前我们对芯片产业的重视度仍然在不断加强,产业布局、资金投入、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都在快速进步。


民族企业发力


被美国技术封锁后,中国“芯”现在处于什么水平?

2018年-2019年,北京芯佰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佰微”)正式推出高速ADC转换芯片CBM96AD56,填补了国内空白。 目前,国际上高速高精度DAC产品主要被美国的亚诺德半导体公司(ADI)和德州仪器公司(TI)垄断 。欧美目前对我国该类型高速高精度DAC芯片实行禁运。

芯佰微初创于2008年,前身服务于国家科技部门和研究所客户,在国家支持国产化背景下,2014年正式成立芯佰微电子北京公司。经过公司50余名工程师历经10年的技术积累,2017年-2018年芯佰微ADC/DAC流片陆续成功并实现量产,正式开启了我国国产ADC/DAC向民用转化的道路。


被美国技术封锁后,中国“芯”现在处于什么水平?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肆虐期间,芯佰微协助多家客户实现国产化替代,在国外品牌缺货涨价期间依然保持稳定供货同时承诺不涨价。传统的用红外测温仪进行测温时,一些外在因素会对于测量精度有影响,如目标物与测温仪之间的距离,发射率,外界的环境如环境温度,湿度,风力等。所以还需环境因素补偿电路。芯佰微为红外测温仪上提供了高精密自稳零放大器CBM855X和CBM856X,使这些器件在工作温度范围内的更加接近零,对温度、位置和压力传感器、医疗设备以及应变计放大器应用极为有利。另外,芯佰微产品还用于指夹血氧仪、红外体温预警系统。

而近日,腾讯旗下腾讯云成立了一家深圳宝安湾腾讯云计算有限公司,致力于集成电路设计、研发等;2019年7月,百度推出了一款新的芯片——远场语音交互的芯片“鸿鹄”;而经历了5年澎湃芯片研发的挫败后,小米开始多方押注,投资与自研并举,手机与AIoT双引擎启动,雷军说“做芯片九死一生,但小米还是要做”;更早些时候,阿里巴巴全资收购中天微,阿里巴巴CTO张建锋曾经表示,“收购中天微是阿里巴巴芯片布局的重要一环。”面对美国的故技重施,有了中兴的前车之鉴,华为的芯片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成本也在不断降低,华为凭借着自己的技术成功在世界的舞台上立足。

被美国技术封锁后,中国“芯”现在处于什么水平?

我们国家目前有成就的芯片企业,几乎都经历了几生几死,值得我们大家敬佩。因为正是这些企业,扛起了中国芯片的大旗,在昂首前进。相信未来我们会有更多的优秀芯片企业涌现出来,我们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上的话语权,也一定会越来越大!

———— / END / ————

文、制作:白玉杰

图:123R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