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從這裡走向世界!


丹霞,從這裡走向世界!


中國
向來不缺名山大川

或風光旖旎
或雄奇險峻

或流傳著千年的神話傳說

或充滿了真摯的人文情懷


在廣東韶關

有一座丹霞山

其獨特的地質特徵

不但演化出山神水秀的絕美風景

也孕育了源遠流長的燦爛文明


本文將從地質變遷的角度出發
帶您一起解構神霄絳闕的丹霞山水
探尋隱藏在山水之間的古老記憶

丹霞,從這裡走向世界!


▼丹霞山地理位置圖/製圖:石彧

丹霞,從這裡走向世界!

丹霞地貌的命名地

丹霞地貌是最早以中文詞彙命名的地貌類型,主要是以廣東丹霞山為代表而命名的一種特殊地貌類型,系由陸相紅層構成的赤壁丹崖群地貌

它主要發育於中新生代陸相近水平厚層狀紫紅色砂岩、礫岩中,由於沿垂直節理和斷層發生風化剝落、流水侵蝕和崩塌後退等多種地質作用而形成,通常具有“頂平(圓)、身陡、麓緩”特徵。

但是,僅在國內發育丹霞地貌的地區就超過1200處,那為何只有丹霞山能成為該地貌的命名地呢?

故事要從百年前說起。

▼中國丹霞地貌分佈圖/圖源:閆羅彬,2018

丹霞,從這裡走向世界!


上世紀20年代末,時任兩廣地質調查所技正的馮景蘭院士在粵北地區進行地質調查時,被一片紅色岩層吸引,遂將這些紅色的砂礫岩地層命名為“丹霞層”

十年後,陳國達院士在《江西貢水流域地質》一文中正式使用了“丹霞地形”這一概念。此後,華南師範大學曾昭璇教授對華南丹霞地形開展了大量研究。1961年,辭海編輯委員會首次把“丹霞地貌”作為正式詞條列入中華書局出版的《辭海(試行本)·地理分冊》。

從此,丹霞地貌作為一種特殊地貌類型開始活躍在學術圈。通過黃進、彭華等一批學者的不懈努力,丹霞山成功申報世界地質公園(2004年),並與貴州赤水、福建泰寧、湖南崀山、江西龍虎山-龜峰浙江江郎山一起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0年),丹霞地貌和丹霞山也由此獲得了全球的認可和矚目。

▼中國丹霞世界自然遺產分佈圖/圖源:《中國丹霞世界自然遺產申報書》(可橫屏觀看)

丹霞,從這裡走向世界!

丹霞之美見證億年時空

以“色如渥丹、燦若明霞”著稱的丹霞地貌經歷了億萬年的滄桑變化。

在大約1.4億年前,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俯衝,導致中國東部發生大規模的造山運動。

在這個過程之中,南嶺山脈隆起,丹霞山地區下降成為一個山間斷陷盆地,也就是丹霞盆地。被流水攜帶的泥沙碎石不斷在盆地中堆積,經過數千萬年的累積形成巨厚的地層。這些地層具有鮮明的紅色調,其中發育鈣質結核、遺蹟化石、泥裂構造、大型交錯層理等,都指示它們主要形成於乾旱炎熱的氧化環境,這與白堊紀著名的全球溫室氣候是一致的。

丹霞山的紅層之所以呈現紅色,主要是由於岩石富含三價鐵離子(Fe3+)。因此,丹霞山紅層蘊涵著重要的地球科學意義。


丹霞,從這裡走向世界!

泥裂


丹霞,從這裡走向世界!

鈣質結核

複雜的地質背景加上大自然的種種巧合讓丹霞山成為目前已知的丹霞地貌單體景觀和群體景觀最傑出的代表之一。

分佈在290平方公里範圍內的石柱、石牆、峽谷、赤壁和兩條橫穿而過的河流,共同構築起丹霞山“雄、奇、險、峻、幽

”的立體畫卷。在諸多令人連連稱奇的景點之中,尤以錦石巖大崖壁、陽元石和僧帽峰最具代表性。

錦石巖大崖壁位於長老峰北面錦石巖寺旁,所謂“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最早說的就是這處崖壁。崖壁遠看似紅霞盡染,近看色彩斑斕。崖壁高差超過200米,綿延1500多米,在晨昏霞光的輝映之下,色彩隨光線發生變化,猶如絢麗的織錦,錦石巖也因此得名。

▼錦石巖大崖壁(可橫屏觀看)

丹霞,從這裡走向世界!

丹霞山不乏象形奇石,如茶壺峰、蠟燭峰、觀音石、睡美人等。但要說哪一個最為形象逼真,當屬陽元石。

陽元石屬於石柱,它的獨特之處就在於酷似男根。陽元石高28米,直徑7米,沖天而立,卓爾不群。陽元石原本與其後的陽元山是一整體,後來由於節理切割和風化作用,使它逐漸與陽元山分離而形成石柱。

▼陽元石

丹霞,從這裡走向世界!

僧帽峰是丹霞山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以其為原型設計的圖案也被用作丹霞山的logo。僧帽峰的美在於其與周圍的峰林組成了一幅高低參差、疏密相生、組合有序、富有韻律和層次感的壯美畫卷。尤其在清晨,當第一縷陽光浮出雲海時,以僧帽峰為主的丹霞群峰便透出一種被精心雕刻過的美感。

▼僧帽峰日出(可橫屏觀看)

丹霞,從這裡走向世界!


特殊地質條件孕育獨特生境

在丹霞山,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隨處可見,廣東乃至全國最大的馬尾松群落就在丹霞山。中華水韭、金毛狗、花櫚木、白桂木等珍稀瀕危物種也在這裡得到了有效的保護。

近年來得益於基礎科研的不斷深入,各種特有物種不斷被發現,丹霞梧桐、丹霞小花苣苔、丹霞無葉蘭、丹霞瘦臍菇、丹霞天葵等等無不彰顯著丹霞山這座巨大基因寶庫的獨特魅力。其中,丹霞梧桐因其數量稀少和在生態領域的重要價值,被譽為廣東的植物名片。

特有物種

丹霞梧桐

丹霞,從這裡走向世界!

丹霞,從這裡走向世界!

丹霞天葵

如此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離不開特殊的地質和地貌條件。簡單來說,丹霞地貌演化是紅層臺地不斷分解和後退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山體逐漸縮小,土層漸薄,故山頂的植物種類日益減少。但在多個山塊圍限的溝谷之中,由於空氣流通性較差,溫度和溼度上升,形成溝谷“熱島效應

”。

因為熱島效應,丹霞山植物類型的熱帶成分比同緯度其他地貌區明顯偏多。大量封閉溝谷中木質藤本交織,蕨類植物豐富,常見的氣生根、老莖生花、附生和絞殺現象等熱帶雨林的特徵在丹霞山都有出現。

除此之外,丹霞山在小尺度範圍內出現的高度多樣化生態系統也是其特性之一。最為典型的是在同一個山體上,在山頂和山脊以比較旱生的常綠針闊混交林生態系統為主,崖壁上出現由地衣、苔蘚和草木藤本植物等生物為主體組成的簡單生態系統,而在溝谷則是以典型的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為主。

▼丹霞山生境示意圖/據中國丹霞世界自然遺產申報材料中配圖改繪(可橫屏觀看)

丹霞,從這裡走向世界!

複雜的地質條件和繁盛的植被也為動物的棲息和繁衍創造了條件。在放晴的日子裡,幾乎天天都能看到天空中盤旋的黑耳鳶。

在林中漫步時,也偶爾能與成群的白鷳打個照面。白鷳屬國家二級重點野生保護動物,雄性整體呈白色,雌性整體呈麻灰色,因外形優美,氣質高貴,自古就是名貴的觀賞鳥,也被入選為廣東省省鳥。

▼白鷳

丹霞,從這裡走向世界!

要論到丹霞山最常見也是最受歡迎的小動物,那一定是松鼠。丹霞山常見的松鼠類型有隱紋花松鼠、赤腹松鼠、紅頰長吻松鼠、紅腿長吻松鼠等,其中紅腿長吻松鼠更是丹霞山特有的哺乳動物。

▼松鼠

丹霞,從這裡走向世界!

此方定是神仙宅

但凡是山神水秀的地方,多半流淌著千年的文脈流觴。丹霞山亦是如此。

明末時期,遺臣李永茂與其弟李充茂來到嶺南,並買下今天的長老峰作為避世隱居之地。因其故鄉河南鄧州也有一座丹霞山,加之隱居之處岩石呈現出一片色如渥丹的紅色,故將長老峰命名為丹霞山。這段在《丹霞山水總序》和《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中記載的歷史讓我們弄清了山名的來源。但丹霞山的歷史卻遠不止如此。

人類對丹霞山資源的利用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在丹霞山內的湞江邊魚鱗石巖洞,有重要的“鯰魚轉”新石器時代古人類文化遺址,曾出土打製石器和磨製石器等文物達80多件。唐開元名相張九齡(韶關曲江人)更是寫下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千古詩篇。

▼李氏兄弟用這片摩崖石刻記錄丹霞山的開山歷史

丹霞,從這裡走向世界!

既然是避世之地,為躲避外界的紛擾,住於此的山民選擇結寨自保。“高山為寨,平地為堡”,利用丹霞山的地勢,修築寨堡以保全生命和財產,最終形成了“逢山有寨,逢寨有門,逢門必險”的景象。

丹霞山大小百餘座山寨中以細美寨最為著名。細美寨修建於陽元山之巔,沿著紅層中的水平層狀巖槽開鑿而成。拾級而上,只覺階梯直通雲霄,有九九天梯之說。山門位於一段臺階之上,僅容一人通過,門洞上還有用於觀察和射擊的洞巖,實乃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細美寨與九九天梯

丹霞,從這裡走向世界!

位於嶺南的丹霞山,骨子裡深深鐫刻著客家文化的烙印。夏富村是丹霞山一個客家兒女聚集的村落,主要姓氏為李姓,是單姓宗族村落。

根據《李氏族譜》的記載,南宋年間,江西吉安舉人李子乙從任職的廣西蒼梧縣回江西老家時,於韶洲選擇沿錦江北上。沿江北上一路風景如畫,過芙芷壩、瑤山、牛鼻後豁然開朗,一片沃野平陽的景象。李子乙判斷此處是發家致仕的風水寶地,於是決定舉族遷來此處定居。

▼錦江風光

丹霞,從這裡走向世界!

今天的夏富村除了客家文化在繼續吸引著八方來客外,在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的時代背景下,農業經濟和生產景觀正賦予其全新的生命力。

平靜的錦江之濱,風吹過村子旁的千傾油菜花,遠處的山峰和更遠處的山峰繪出水墨的輪廓,在一片雲霧繚繞之中襯出山水林田湖草與人和諧發展的幸福畫卷。

▼夏富田園

丹霞,從這裡走向世界!

也難怪蘇軾會說“此方定是神仙宅”。

本文得到了韶關丹霞山管理委員會陳昉副主任、東華理工大學陳留勤副教授和韶關學院李貴清的大力支持,在此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