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做那个,别人口中的“老好人”

在这个越来越歌颂“情商”的年代里,很多人眼里,高情商就等于不得罪人,这也就会出现很多人,为了“不得罪人”而默默忍受和压抑自己情绪。殊不知这样的交际方式并不是所谓的“高情商”,而是一种低质量的人设,也就是所谓的“老好人”,或者叫“烂好人”。

记得作家毕淑敏写到过“长久的压抑会带来更大的反弹,积聚的痛苦如暴风骤雨袭来,霹雳能将我们击为灰烬。”

所以说,一味的忍让,很可能让一段关系坠入深渊。

不要再做那个,别人口中的“老好人”

1. 委屈未必求全

前两天,表姐燕子打电话来,接起电话听到她欢快的声音,有一瞬间我以为自己是不是看错了来电显示。

这两年,自从表姐的婆婆从老家过来帮他们带孩子开始,她给我打的无数次电话都是在控诉婆婆的种种不是,以及哭诉自己所受的委屈,以至于后来,看到她的电话,我条件反射般的认为,她又要开始向我吐槽新一轮的“婆媳大战”了。

“喂,今天周末,你应该没什么事吧?陪我逛街吧,好久没一起逛街、吃饭了”,听筒里传来她欢快的声音。我和表姐都是独生女,又在同一座城市求学和工作,自然走的比较近,两人经常一起逛街,自从……

我们在约定的商场咖啡厅见面,寒暄几句之后,表姐满面春风的向我说起她们婆媳二人的“和解之战”。

原来,前阵子,因为婆婆总是偷着给孩子吃一些平时在家禁止吃的“垃圾食品”,被表姐发现后,婆婆不断反驳:“又不是天天吃,再说了,那么多孩子都吃,怎么就不能吃了?怎么就不健康了?我一手带大了4个孩子,都健健康康、活蹦乱跳的,怎么到你这里,吃点东西就大惊小怪的?”这些话,刺激了本来就积怨已久的表姐,表姐史无前例的和婆婆吵了起来。

“我把自己这两年所有的委屈、所有的忍气吞声,一股脑的发泄出来”表姐说道,“你知道吗?当说出那些积压已久的心里话,虽然哭的一片狼藉,但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表姐出生在一个传统家庭,因为是女孩子的缘故,从小被教育要懂事、要宽容,在社交关系中,要懂得忍让,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些观念深深地影响着她,让她在与人相处中,即使受了委屈,也习惯性的埋在心里,独自忍受。以至于在后来的婆媳相处中,虽然受了很多气,表姐也只是躲在一边给我打电话哭诉,从没想过与婆婆正面交锋。

这次冲突之后,表姐本以为,婆婆一定会负气离开,或者像往常一样和老公“打小报告”。可万万没想到,经过一场歇斯底里的控诉,反而让婆婆明白了她的苦衷,也理解了她的不易。当晚,甚至还以她没吃晚饭为由,让老公端了一碗亲手做的糖醋小排给她吃。表姐最喜欢吃糖醋小排,但天性使然,她从来没有表达过,没想到婆婆居然注意到了这个细节,表姐万分感动。

就这样,本来一场惊心动魄的“婆媳大战”,反而演变成了一出温情的家庭和解剧。

其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委屈未必求全,说出来反而能让对方明白你的立场,理解你的难处,更容易坦诚相待,和谐相处。

想想看,一段关系里,有一方受了委屈,就算整个事情得到了看起来不错的结局,又怎么能说这就是happy ening呢?

2. “合群”不等于“从众”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有结群的本能。社会就像一片片群岛,而每个人都是一座岛屿,我们相互关联,亦相互分离,各有边界。

前两年,流行这么一句话:“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简单粗暴的表达了无原则的“合群”真的没有必要。

一件很喜欢的衣服,不敢穿,因为身边很多人说不符合潮流,你怕穿了显得不合群;有独特的爱好,不敢表现,怕被人议论说不合群;那些明明不喜欢,也要强迫自己去参加的聚会,怕不去会被说不合群……

为了讨好而刻意合群,牺牲了多少时间,参加过多少没有意义的集体活动?放弃过多少特立独行的想法?

奇葩说第五季,有一期辩题是:不合群,要不要改。颜如晶说过一句话:不合群,只是表面孤独,合群了,就是内心孤独。

一味的讨好与迎合,换来的不过是短暂的交集和表面上的“合群”,夜深人静的时候,内心长久的孤独只有自己知道。

放弃那些无意义的社交和那些没有共同理想的圈子吧,就像《乌合之众》里说的:“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如果落入一个不同频的群体中,让自己失去辨别是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其“合群”,还不如踽踽独行。

取悦他人,不如丰富自己,不盲目的从众,拥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只有当你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自然会吸引那些与你志趣相投的人,你们会成为真正健康的群体,而你也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群”。


不要再做那个,别人口中的“老好人”

3. 要善良,也要锋芒

爱默生说:你的善良,必须有一点锋芒,不然就等于零。

朋友的公司,节假日有值班制度,由于是周末或者假期,相互调换值班时间便成了公司里约定俗成的事。朋友生性善良,平时也没什么社交,每次有人找他换时间,他都会无条件的答应,发展到后来,逐渐从“换值班”变成了“替值班”。我曾劝他不要那么傻,他总说:“大家平时关系不错,反正我一个单身狗也没什么事,别人家里有事,我就帮个忙嘛 ”

直到后来,有一天,朋友在开水间无意中听到同事间的谈话:

“哎呀,怎么办,周末我值班,但是好想去看XX电影啊”

“那你找个人和你换一下不就行了”

“还能找谁,XX(朋友名字)上周刚值过班,不会答应了吧”

“嗨,没事儿,他那人,很好说话,你说家里有急事,他一定会同意的,反正他周末也很闲”

说完,有说有笑的走了。

朋友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感觉自己的善良被“戏弄”了。

好说话,无非是没原则。你所谓的善良,也许在别人眼里,就是“傻”,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被温柔以待,适当的时候,亮出自己的底线,表明自己的立场,展现自己的态度,做一个自带锋芒的善良人。

不要把你的善良,表现的和懦弱一样。

不要在无谓的承受委屈,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自己用委屈去成全。

不要在为了“合群”而“合群”,放弃那些从众心理所带来的短暂的安全感,做一个可以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人,去合那些与你真正同频的群。

把满满的善意用在对待身边值得去爱的人身上,而不要在不懂得感恩的人那里浪费善意,做一朵“带刺的玫瑰”,展现芬芳与美丽的同时,保护好自己。

如果一直做那个对世界毫无保留的“老好人”,就会给那些肆无忌惮的人伤害你的机会,也许这就是人类社会的丛林法则。

不要再做那个,别人口中的“老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