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公收服王辅臣,败察哈尔王,困吴三桂,执掌重兵三十万,却为何被兵部撤去大将军?

历史局中人


周培公是湖北荆门人,名叫周昌,字培公,生于1632年。周培公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人世。十岁的时候,母亲在闯王李自成作乱中不幸丧命。从此以后,周培公成了孤家寡人,无依无靠。长大后,周培公从小吏坐起,一步一步开始在官场显露头角。清军入关明朝灭亡之后,周培公开始为清朝效力。



当时康熙帝认为藩王权势巨大,如果不及时铲除,恐有后患,于是下令削三番,不料此举逼反了吴三桂等人,他们发动了三藩之乱。吴三桂还说服了陕西提督王辅臣一起跟他造反,并让王辅臣在北方与自己呼应。康熙帝忧心忡忡,心神大乱,这个时候,周培公挺身而出。于是康熙任命图海为大将军,让周培公随他一起去剿灭王辅臣。然而王辅臣骁勇善战,丝毫不畏惧清兵。周培公审时度势,认为此时最好的计策是劝说王辅臣投降。周培公主动请缨,冒死进人城劝降了王辅臣。平定王辅臣的叛乱,不仅解除了朝廷的重大违危机,也为剿灭吴三桂等奠定了基础。然而康熙帝论功行赏时,却出乎意料的把功劳都给了图海。康熙为什么会这么做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清朝是满人入关,夺取的天下。他们自然不会给于外族人过高的官位。在当时,满族人的身份是最为最贵的,其次是蒙古族等族,最后才是汉人。所以在朝廷需要满足权贵团结一致的情况下,康熙不得不选择牺牲周培公。纵然他有着很高的功劳。



2. 因为洁身自好,周培公从来不结党营私,更不屑谄媚与当朝大学士明珠等人。而明珠素来就对周培公不满,在这次周培公平定王辅臣叛乱之际,因为害怕康熙重用周培公,于是接二连三在康熙面前说了很多周培公的坏话。一面是刚刚为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一面是权倾朝野不敢得罪的大朝大学士,权衡再三,康熙再一次放弃了周培公。



3. 第三个原因是说因为当时周培公手上有三十万的军队,四十门红衣大炮,康熙非常惧怕,而且周培公不像吴三桂等人,他是一个有勇有谋的文武全才,害怕周培公一旦造反自己也不是其对手。所以没有给与他更高的官阶和相应的赏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