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县仁和镇:党建引领三产融合 竹资源开发见成效

四川新闻网宜宾3月27日讯(赵亚兰)近年来,仁和镇依托全镇竹资源优势,通过“党建+乡村振兴”的模式,在大力发展竹产业的同时,发挥“党委带领、支部带动、党员带头”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竹资源附加值,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竹资源成为仁和经济一大支柱产业和林农脱贫致富新增长点。

党建引领产业培育

三月农忙正当时,在仁和镇水口村的宜宾圣雅博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产业基地里,去年种下的2000余亩“绵竹五号”长势良好,当地村民正忙着挖坑栽种中草药黄精,提高竹林附加值。

仁和镇有10万余亩竹林,但山高路远,道路不便,不少农户弃林离家,外出务工。“满山的林竹无人管理,只能看着好竹山变成残次林,干着急。”水口村原坛神坳组老党员白登付告诉我们。

江安县仁和镇:党建引领三产融合 竹资源开发见成效

2018年起,仁和镇党委政府筑巢引凤,大力招引竹产业开发企业,成功引入宜宾圣雅博业公司投入资金2600万元打造竹林示范基地。在原青年村党支部的协调下,圣雅博业公司在坛神坳等几个小组规模化流转土地,但还有许多群众对这个项目表示质疑:“流转竹山栽竹子?现在满山的竹子都运不出去呢!”

面对群众的不理解,原青年村党支部号召党员带头流转,白登付等老党员还自发组成了宣传队伍,走家串户宣传竹种改良的好处,目前公司已流转竹林万余亩,现在大家除了每年固定的山林流转土地收入,还能就近务工。

目前,公司已经投入近1000万元,打造的优质竹林基地正在建设当中,计划用3-5年时间,将基地建成宜宾市的林竹产业示范区,计划通过在林下种植培育淡竹叶、黄精等中药材1万亩,食用菌2000亩,进行林地资源综合立体开发利用,同时,还将推进竹加工房、康养中心建设,开发出竹资源更多的附加值。

党建助力竹农增收

“这100万党建发展基金贷款来得太是时候了。”仁和镇水口社区村第一书记李跃云激动地说。

近日,100万党的建设发展项目资金专项融资贷款顺利发放到仁和镇水口社区村集体企业村料场,为水口村集体料场收购原竹解决了燃眉之急。

水口村为带动群众增收,于去年新建了1个村集体控股竹料场,因为交通方便,收购价格公道,周边林农纷纷砍伐原竹出售。今年因受疫情影响,外出务工群众大幅减少,大家居家砍伐的竹料也翻了几番,但竹料场收购资金有限,资金很快见底,在了解到村集体企业困难后,江安县委组织部、县农担公司和江安农商行及时协调党建发展基金贷款,仅10天时间,贷款就顺利发放到企业手中。

据了解,该企业自复产复工以来,已经收购竹料2300余吨,为农户带来直接收益110万余元,当地群众就业务工8人,为村集体创收5万余元,这笔资金在2020年将为群众创收800万元以上,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万余元,为水口村致富奔康提供强大助力。

仁和镇以竹为媒,做强“三产融合”,依托宜宾圣雅博业公司,推行集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现代林竹培植模式,积极打造林竹示范基地;积极实施竹资源开发利用,做强精深加工,提高竹产品附加值 ,增加群众收入;探索“竹资源+生态”模式,通过举办旅游文化节,积极争创竹生态特色镇、仁和百竹海AAA级景区,打造集康养度假一生态观光-民俗体验为一体的生态乡村旅游目的地,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