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聖戰”的十字軍東征,到最後怎麼就完全跑偏了?

十一世紀末期,歐洲災禍不斷,社會動盪不安,經濟危機頻發,無論是貴族,騎士還是農民都渴望找到新的突破口,開拓新疆域,掠奪新財富,以緩解內部日益激烈的矛盾。

此時伊斯蘭運動正在東方如火如荼的進行著,阿拉伯人勢力越來越強大,攻佔了聖城耶路撒冷,打的拜占庭帝國毫無還手之力。

在拜占庭皇帝再三請求下,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準確抓住時機,以主之名煽動人民向東方進發,一場持續近200年,空前絕後的宗教性戰爭就此展開。

號稱“聖戰”的十字軍東征,到最後怎麼就完全跑偏了?

這些來自歐洲各地的一股股隊伍,越走越壯大,逐漸匯聚成了超過十萬人的洪流,湧入東南歐這塊陌生之地。

1099年,兩萬多人的十字軍攻克僅有幾千守軍的耶路撒冷,對城內近十萬的穆斯林和猶太人舉起屠刀。

屠城持續了一個星期,其血腥程度,從一個十字軍首領寫給教皇烏爾班二世的彙報信中可窺一斑。

戈弗雷信中寫道:"我們成功收復了耶路撒冷,屠殺了城內的異教徒,我騎馬走在一片狼藉的街上,鮮血染紅了馬的膝蓋,無論是屋頂還是水溝,到處都是屍體。"

貴族騎士階層看到了東方的富庶,不想再回到貧瘠,混亂的歐洲去,決定擺脫羅馬教廷的管制,在這塊新土地上建立屬於他們的霸權,分別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安提柯公國,的黎波里伯國等封建國家。

十字軍國家在東方四處侵略與搶奪,激起了伊斯蘭教徒的憤怒,穆斯林人民也在首領的號召下,紛紛站出來保衛土地,驅逐異教徒,掀起了來自東方的聖戰熱潮。

1144年,十字軍的伊德薩伯國被攻陷。羅馬教廷故技重施,藉此掀起宗教狂熱,煽動人民第二次東征。

這次阿拉伯人早有準備,德意志十字軍剛到小亞細亞就被土耳其軍隊擊敗,只得提前返回。法國十字軍在圍攻大馬士革時失敗,悻悻而歸。

1174年,穆斯林傑出領袖薩拉丁出任蘇丹,率領人民進行聖戰,全殲耶路撒冷王國軍隊,重新佔領聖城耶路撒冷,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以失敗告終。

耶路撒冷的再一次陷落震驚了整個歐洲,也激發了三位國王的勃勃野心。

德意志皇帝腓特烈一世,英國國王獅心理查和法國國王腓力二世,他們都想借助十字軍東征來掠奪財富和提升威望。

德皇腓特烈一世率先出擊,親率大軍直奔小亞細亞,企圖控制地中海地區,不料途中溺水身亡,德意志十字軍只好打道回府。(撲街)

年輕的英王獅心理查雄心勃勃,率軍攻陷阿克之後,俘虜了2700名穆斯林居民,並以此為要挾企圖勒索贖金,後因勒索失敗,便將這些人全部斬首示眾。

薩拉丁聞訊趕來,獅心理查自知不是對手,連忙和談,被拒絕後只得收兵回國,也不知道他怎麼想的,獨自化裝成商人,提前往回趕,半路卻被奧地利人抓獲,不僅當了兩年俘虜,最後還是英國用鉅額贖金贖回去的。(勒索不成反被贖,多麼諷刺!)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以慘敗告終。

號稱“聖戰”的十字軍東征,到最後怎麼就完全跑偏了?

權傾歐洲的羅馬教皇,不能忍受十字軍被異教徒打敗的恥辱,再次四處奔波,鼓動全歐洲教徒發動第四次東征。

經過前面三次十字軍東征,有野心,有能力的都已經去過了,現在就剩下一些烏合之眾了,他們的想法很樸素,只是想去傳說中的東方掠奪財富。

這些人大多數連給威尼斯商人渡海的船費都付不起,在威尼斯總督的唆使下,他們懶得搭理異教徒,直接於1204年攻佔了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

這個號稱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的城市遭到了空前的燒殺劫掠,大量建築,圖書被毀,大部分財寶,藝術品被運回威尼斯,威尼斯商人從中大發橫財。

從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開始,已經完全背離了初衷,徹底跑偏了。

第五次十字軍東征對收復聖城已無興趣,而是繞道去攻打埃及,反被伊斯蘭軍隊借尼羅河水截斷退路,大敗而歸。

第六次十字軍東征由德意志皇帝腓特烈二世發起,他對阿拉伯人頗為了解,通過談判收回了聖城耶路撒冷,並允許伊斯蘭教徒在此禮拜,大家友好相處。

羅馬教皇對這次談判大為震怒,稱其為"魔鬼的交易",並將德皇腓特烈二世革除教籍,逐出教會。

1244年,耶路撒冷又一次落入穆斯林手中,有聖徒美名的法國國王路易九世憤憤不平,親率大軍發起了第七次十字軍東征。不過很快他就成了俘虜,宣佈撤軍並支付鉅額贖金後才被釋放。(這轉折有點突然)

法國國王路易九世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做好了傷疤忘了疼,他對第七次東征失敗耿耿於懷,很快又發動了第八次十字軍東征。

這次路易九世學機靈了,他沒有給敵人來俘虜他的機會,直接在路上就病死了,大軍迅速回撤,東征再一次失敗。

號稱“聖戰”的十字軍東征,到最後怎麼就完全跑偏了?

此後歐洲已無力再發動大規模東征,穆斯林軍隊從埃及出發,向孤立無援的十字軍國家步步進逼,相繼將其攻克。

1291年,消滅了最後一個十字軍要塞阿克,持續近200年的十字軍東征至此告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