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發起的“聖戰”,敲響東羅馬帝國在中東地區統治的喪鐘

東羅馬帝國也稱為拜占庭帝國,在偉大皇帝希拉剋略帶領下長達4個世紀的戰爭後,他們終於擊敗了一生的死敵波斯。此刻的東羅馬帝國領土面積從西班牙南部的大西洋海岸,到現今沙特阿拉伯的沙漠,這時候的東羅馬帝國無論在科技、經濟、宗教文化上都有著深厚的底蘊。

阿拉伯人發起的“聖戰”,敲響東羅馬帝國在中東地區統治的喪鐘

拜占庭的詩人和學者把其稱為一個黃金時代,更把希拉剋略比喻帶領世人擺脫一切困難的新一代摩西。而在希拉剋略統治下的東羅馬帝國,和平再一次親吻這片飽受摧殘的土地。

一代梟雄穆罕默德

然而,636年年初,一支騎著駱駝的軍隊穿過敘利亞邊境,準備攻打東羅馬帝國,而這支騎著駱駝的軍隊是來自阿拉伯半島的無盡荒漠,那裡的世界與繁榮的東羅馬帝國形成鮮明的對比。除了一批吵雜的小部落外,沒有自己的科技、制度和文化,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從來沒有人登上影響歷史的舞臺,現在、以後也都不會有。

阿拉伯人發起的“聖戰”,敲響東羅馬帝國在中東地區統治的喪鐘

但在622年,趕駱駝的商人之子穆罕默德則宣佈,他是真主最後的先知,他要用自己的力量來淨化猶太教和基督教那些被世人曲解的教義。

穆罕默德是極有政治和戰略眼光的人物,他宣揚對真主意志的完全順從和信仰,並將此與政治和軍事體系結合,讓伊斯蘭教超越宗教信仰的範疇。他對那些阿拉伯半島爭吵不休的部落說,這個世界只有兩個部分:順從伊斯蘭教的“伊斯蘭之家”和不順從的“戰爭之家”,他希望阿拉伯人不要因為內鬥而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而是應該凝聚這股力量征服那些不順從的人。

10年內穆斯林軍隊就征服了阿拉伯半島的大部分區域,雖然後來穆罕默德因為發熱在麥地那去世,但他的後人依舊保持的同樣的進取心繼續著擴張之路。早在634年,阿拉伯人就曾入侵過拜占庭的領土,在兩年後他們更是展開了大規模的進攻,此刻更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孱弱的拜占庭帝國

因為這時的拜占庭外強中乾,在過去的20年中已經20多萬的士兵在戰爭中犧牲,他們已經筋疲力盡、怨聲載道。宗教餓分歧使得東南部省份的百姓人心渙散,整個帝國迫切需要一個更強有力的領導人,可是到了636年,原來能征善戰的帝國英雄希拉剋略也老態龍鍾,他的肩膀塌陷,雙手顫抖。30多年的執政生涯把他逼的油盡燈枯,最後因為劇烈痙攣後去世。

阿拉伯人發起的“聖戰”,敲響東羅馬帝國在中東地區統治的喪鐘

希拉剋略一世

此刻的希拉剋略還沒有真正意識到他即將面對的是一群怎樣的敵人,而大部分的拜占庭人也一樣天真的認為這只是新的基督教異端或猶太教宗派。不過作為久經沙場的老戰士,他還是敏銳的感覺到了威脅,於是派出8萬多人的軍隊去抵抗這夥敵人。由於自己重病在身無法親征,他只能在帝國的第二大城市安條克建立了指揮中心,必讓手下的將領進入敘利亞。而那裡的穆斯林大軍早已嚴陣以待。

雙方在約旦河支流雅穆克河附近的沙地平原對峙,這是一片荒蕪貧瘠的土地,現在位於以色列、約旦河敘利亞三國的邊境,戈蘭高地的東南方。後人很難想象,一場影響人類歷史的戰役居然在這樣的土地上拉開序幕。

阿拉伯人發起的“聖戰”,敲響東羅馬帝國在中東地區統治的喪鐘

雅穆克戰役

拜占庭的人數和裝備比穆斯林軍隊都有優勢,但就像前面說的,這些戰士早已疲憊不堪,他們早已失去曾經的鬥志,這種缺乏戰爭的勇氣被穆斯林軍人看在眼裡。5天時間,拜占庭軍隊方面沒有發起任何進攻,只是試探性的派出偵察部隊觀察。而就在拜占庭軍隊猶豫之際,穆斯林的增援部隊到了,此消彼長之下,絕望氣息在拜占庭軍隊裡蔓延。

希拉剋略的眼淚


阿拉伯人發起的“聖戰”,敲響東羅馬帝國在中東地區統治的喪鐘

希拉剋略迎回十字架

穆斯林軍隊開始進攻了。636年8月20日,令人睜不開眼的沙暴朝拜占庭軍席捲而去,阿拉伯人以沙暴作為掩護殺向拜占庭軍隊。起初帝國的軍隊作為防守方還能堅持阿拉伯人的進攻,但不久後那些被嚴重拖欠軍餉的阿拉伯基督徒叛變了,防線立刻崩潰。於是,拜占庭的士兵只能努力的逃亡,但在此過程中大部分人都遭到了屠殺。

希拉剋略在長期的執政後,神經逐漸脆弱,而為了抵禦阿拉伯人的進攻他賭上了一切,結果卻並沒有他所想的那樣完美。他認為上帝已經拋棄了他,因為對於穆斯林的進攻他也不在阻止,而是衰落殘部返回君士坦丁堡,在返回的途中他停留了片刻聖城耶路撒冷。

6年前,他帶著帝國最神聖的遺物—真十字架,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了耶路撒冷。當時的他身穿懺悔者簡單的衣物,赤足走過耶穌基督被送去遭受刑罰的苦傷道。苦傷道的終點是君士坦丁大帝建立的大教堂—聖墓教堂。在那裡,希拉剋略把生物掛在了主祭臺,那時他一生最為光輝的時刻,成為上帝眷顧者的鐵證。

阿拉伯人發起的“聖戰”,敲響東羅馬帝國在中東地區統治的喪鐘

教堂壁畫,真十字架的歷史

可是如今,希拉剋略已經是一個患著重病的垂死之人。這位受到戰爭失敗重創的君王再一次走進教堂,他小心翼翼地取走了真十字架,把它與城市裡的其他部分聖物一起帶上船。希拉剋略的這個舉動的象徵意義不言而喻,他沒有掩飾自己的淚水,他離開了這裡,讓基督徒直面東方即將降臨的一切。

阿拉伯人敲響拜占庭在中東統治的“喪鐘”

因為沒有了領導者,大家對新的侵略者也不瞭解,拜占庭在中東地區的統治以驚人的速度崩潰。中東信仰基督教在羅馬的統治下已經超過3個世紀,現在阿拉伯人的進攻是最為致命的一擊。在此次戰役後的一年時間內,哈里發就進入了耶路撒冷,從基督徒手中奪走了它。

阿拉伯人發起的“聖戰”,敲響東羅馬帝國在中東地區統治的喪鐘

12個月內,大馬士革和敘利亞的其他領土以及如今的以色列、約旦都被攻陷。而僅僅過了10年,阿拉伯人又征服了埃及和亞美尼亞,再接著10年,他們又將伊拉克全境和伊朗的大部分地區轉為自己的領土。雅穆克河戰役後不到100年的時間,北非和西班牙都成為了穆斯林的囊中物,他們當時的勢力範圍離巴黎不到150英里。

基督教世界四分之三的土地被攻陷,而最讓人覺得諷刺的是,基督信仰甚至在自己發源地被人掃地出門。耶路撒冷牧首為了避免更多的流血事件,把這座城市雙手奉上給新的主人,他當時曾很形象的概括了基督徒的心情,看著哈里發騎著一頭雪白的駱駝前去佔領聖殿山,他心中唸了一句:“看呀,那行毀壞可憎的............”,這句看不明白的話,其實在預示著基督所預告的世界末日即將來臨。

希拉剋略走了,帶著不甘與無奈,曾經在中東統治了幾百年的東羅馬帝國在阿拉伯人自發的“聖戰”中更換了新的主人。穆斯林在這個地方建立了新的王朝,而曾經被譽為聖城的耶路撒冷被人逐漸冷落。當然,基督徒並不會就這樣甘心,他們在等待機會,等待著又那位教皇發起的“十字軍東征”,然後奪回自己的聖城,一場足以改變世界歷史的戰役即將打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