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PPP行业展望浅析(二)

今天我们来继续第二维度的分析:

第二维度:企业

1)企业有没有钱?企业的融资环境如何?资金使用成本多少?

2)企业承接的项目,入库基准如何?使用者付费比例多大?项目的施工环境及难度如何?

3)企业本身管理水平如何?企业营销和运营项目的能力如何?

回顾2018年、2019年,很多的做PPP行业的企业走不下去,甚至扛不住了,80%的原因是因为现金流断掉了。其中以龙头东方园林(002310)在2018年发债危机为导火索,导致整个PPP行业进入寒冬。不管你的项目是生态环保还是绿化园建,银行、信托、私人资本等对PPP行业的投资意愿迅速降低到冰点。国家看到PPP行业从2014年到2018年,经过这4年“野蛮式”发展,有一些探索经验,当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着“魔高一尺,道高8寸5”的原则,国家开始逐步针对PPP行业立法、立规。这也在宏观上,对PPP行业的融资信心及工作进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企业本身管理问题及财务问题。首先,PPP行业核心理念是“借钱生钱”,如果一个企业连注册资本金都是“外借”来的,那这就是“空手套白狼”的典范,国家是绝对不允许的。其次,工程实施时间周期长,手续繁琐且时间跨度大,涉及到一些“红线”问题,又无法可依继而无法解决问题快速前行,那企业的资金周转不灵,现金流压力就会剧增。最后,PPP行业从2014年才开始,政府、企业、银行这3个本该亲密合作的战友,在行业模式探索前期,必然有“隔阂”,必然有“不统一”。这样又侧面造成了企业“沟通成本”巨大。企业总体负担太重,最终造成项目停滞,无功而返。

最后一个重要且隐晦的原因,各个从事PPP行业的同志们务必牢记:“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绝对是绝大多数银行秉持的执业理念。因为资金就是逐利的,关键时刻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止损”。而如何筛选好项目,如何给予银行或“资金”持续的投资信心,是企业营销和融资人员必备的执业素养之一。如果企业一线的营销和融资人员,没有过硬的项目筛选,融资审核能力,那后续的PPP项目宁愿收手也不要去做,以避免自己或企业面临被“一锤子砸死”的命运,毕竟PPP随便一个工程都是10年起,数十亿计量的。

那我们来看第一个小方向:企业有没有钱?融资环境有什么变化?资金的使用成本呢?

2018年5月19号,龙头东方园林发债失败(发行10个亿短债,只有5000万认购),股价崩盘。继而引发整个金融界对PPP行业投资“刹车”。

PPP行业融资难,持续到2019年初。2019年2月14日,盛运环保(300090.SZ)曝出账户被冻结、37.5亿元债务逾期,此前预计2018年将巨亏25亿元。此外,神雾环保(300156.SZ)暴亏约15亿元,美丽生态(000010.SZ)也预计亏损6亿元到7.8亿元。2018年下半年以来到2019年年底,已有逾10家环保企业易主或引入战投,接盘方均为国资。

从龙头碧水源(300070.SZ)、东方园林(002310.SZ)到三聚环保(300072.SZ)、永清环保(300187.SZ)等明星环保股,均未逃过引入国资救场的命运。

二级市场上,从2018年年中以来,环保股普遍遭遇腰斩,几乎维持单边下跌的趋势。各上市公司的股东,股票质押比例普遍超过个人持股的75%。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对PPP行业也失效了。从事PPP行业的企业,各个融资通道都关闭了。

一句话:PPP行业的企业,缺钱!内部精简裁员,外边重点工程收尾回购后,企业只能维持基本的运营。等待PPP行业的第二个春天,等待国家政策的扶持,等待融资环境的回暖,是大多数从事PPP行业企业的无奈选择。

而那些好不容易拿到融资的项目,融资成本高不高呢?

央行基础5年期贷款利率:4.9%

以四川省财政厅2017年统计的PPP行业融资利率为参考。

截止到2月28日,全省PPP项目库(综合信息平台)内处于执行阶段的90个项目中,已签订融资协议的项目42个,总投资458.28亿元,完成融资金额256.00亿元;

42个已签订融资协议的项目(以下简称“42个项目”),平均融资成本5.84%,最低4.35%,最高11%。其中:融资成本低于五年期基准利率4.9%(含,以下基准利率均指五年期基准利率)的项目12个,占比28.57%;4.9%-6.37%(含,基准利率上浮30%)的项目21个,占比50%;6.37%-8%(含)的项目6个,占比14.29%;高于8%的项目3个,占比7.14%

按社会资本属性分析

42个项目中,国有企业(中央、省级、市县)参与项目30个,平均融资成本5.56%;民营企业参与项目12个,平均融资成本6.55%。民营企业参与项目中,民营企业独资、控股或牵头项目9个,平均融资成本7.12%;民营企业参与投资但不控股或不牵头项目3个,平均融资成本6.26%。

综上,民营企业独资、控股或牵头项目融资成本最高,国有企业参与项目融资成本相对较低。

看到没有?!7.12%的融资成本,这可是4.9基础利率上浮40%的比例。民企或民间资本想做PPP,融资成本太高,有些吓人啊!

第二个小方向:企业承接的项目,入库基准如何?使用者付费比例多大?项目的施工环境及难度如何?

我们先来看PPP项目入库的要求及标准!


2020年PPP行业展望浅析(二)


入库要求

2020年PPP行业展望浅析(二)


项目库分类


2020年PPP行业展望浅析(二)


入库条件

实操经验:有专业的PPP咨询公司,助力PPP从业企业顺利完成可研报告及政府关系接洽。在项目入库环节,难度并不大。

PPP项目收入来源主要分为三类:政府付费、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

实操经验分享:使用者付费这个类别在总体PPP行业中,占比并不大。回款良好的PPP项目,大多是属于“可行性缺口补助”这个类型。因为2019年各个地方政府债务金额较大,纯“政府付费”类型的PPP项目,基本无法进展,不在新放行此类项目。已完工项目,回款进度也严重拖延。

项目施工经验及难度

实操经验分享:千万千万注意耕地红线和拆迁, 这2个问题。很多很多的PPP项目严重拖长的施工期或根本无法施工,主要就因为要么触碰耕地红线,要么拆迁问题迟迟无法解决。

3)企业本身管理水平如何?企业营销和运营项目的能力如何?

在第一个小方向中,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已经知道,大多少从事PPP行业的上市企业,很多在2018 2019年已经被国资接手。这里边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PPP行业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很多企业,依然按照传统BT项目的操作理念在做PPP。无施工许可证,无进场通知,就已经提前进场并盲目施工。

2)根据现场情况,随意更改设计图或不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3)涉及拆迁等问题,一并全部推给政府。迷茫等待,措施解决问题良机,工期无限拖延。

4)营销人员专业水平有限。对PPP模式不懂,只懂得穿针引线,人情世故。对项目整体框架设计,责权利分配及监管毫不关心。造成PPP项目从娘胎出来,就有瑕疵甚至畸形。

5)专业融资人员缺失。目前基本上各PPP企业的融资人员,都是银行,证券,信托的从业人员。对工程本身进度流程,标准要求,行业前景,项目风险把控 都不熟悉。只懂得谈谈贷款利率,走走融资手续。还是个单纯的金融人才,不是金融+工程的综合性人才。

6)SPV公司管理人员,链接及沟通能力不够。SPV管理人员是承接营销人员工作,辅助融资人员,规范工程施工人员,平衡政府关系和考核的这4个角色于一身的关键角色。但大多数PPP项目的SPV管理人员,要么纳入到工程人员管辖,要么纳入到营销体系管辖,无权力自然就无动力。这样造成整个PPP项目前期、中期、收尾这3个过程中,“沟通”成本巨大!

下一篇浅析,我们将讨论第三维度“合作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