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留学生”套路详解:绕个圈“读大学”,回来就能“当大爷”?


“小留学生”套路详解:绕个圈“读大学”,回来就能“当大爷”?

留学生

1位小留学家长的“奔头”

25日之前,我们一直都在关注类似“永居、移民”等话题,但是直到25日,我总算知道咱们的“想象力”好像被什么限制了!

以下这一位小留学生家长的“留学策略”,让我陷入沉思!

“小留学生”套路详解:绕个圈“读大学”,回来就能“当大爷”?

家长的自述

这位家长,姑且认为她是一位妈妈,她把大小两个孩子分别送出去读初高中?

该家长早已经为他们考虑好了“读大学学什么”:其中男生可能比较活跃,就让他学德语,另一个是女孩,可能比较适合学英语。

他们的目标并不是常规的永居,而是为了回国来成为被“众星捧月”的对象。

“小留学生”套路详解:绕个圈“读大学”,回来就能“当大爷”?

小留学生

该家长的核心理由:不想孩子当“机器”,尤其是高考机器!

既然这位家长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那咱们先说一下高考的弊端,以示尊重。

说到“高考”,咱们首先考虑一下“应试教育”的盲点,也就是这位家长所挑出来的咱们的“痛点”:

那就是过分注重考生的分数,而欠缺对孩子在体育、音乐、美术等多维度的培养。

“小留学生”套路详解:绕个圈“读大学”,回来就能“当大爷”?

高考

首先我们自我批评一下,以示尊重!

好了,自我批评之后,咱们也不能示弱!

其实他讲的所谓高考机器也只是一种学渣的“愤懑之词”。

在小学的时候,你我都经历过:谁成绩好就是书呆子,谁排第一就是补课狂?

其实说这类词语的基本都是在教室后面“不学无术”的孩子。

这群孩子还有个特点,那就是家里多少都有点“矿”。于是他们的家长为了扳平孩子和学霸的差距,就开始研究“考试规则”!甚至想跳出这一套规则。

“小留学生”套路详解:绕个圈“读大学”,回来就能“当大爷”?

体育课

不敢面对“高考规则”的弱者,攀比心太重:

小区里有一对父母,他家的孩子本来只是上了一个3本往下的学校,然而却将其吹成“重点大学”?

另外一对父母特别看不惯,但是自家孩子不争气啊,因为读小学就一直是倒数!

于是他们盘算着,甚至搜索过:比清华、北大还好的学校是哪些?马上弹出来的就是一些“留学中介”,就这样,他们逐步被“规避高考”、“俯瞰高考”等宣传词汇蒙蔽了。

然后,他们就发自内心地觉得:外国的“二本院校”比国内的清北都要强!

“小留学生”套路详解:绕个圈“读大学”,回来就能“当大爷”?

家长攀比

再加之国内的“盲目崇拜”、“洋籍加薪”、“录取优待”等策略

我们再来反思一下,其实咱们也在助长这类学生的扩张,因为没有学生需求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先移民、后回国”现象。

绕个了圈子读大学,回来就是洋大爷?

咱们的高校动不动就是海外名校博士,优先留校?动不动就是免试录取?动不动就是高薪高奖?

“小留学生”套路详解:绕个圈“读大学”,回来就能“当大爷”?

海归人士

最贴近现实的一个例子:绕个圈“读大学”,回来就能“当大爷”

明明都是同一个岗位,甚至土生土长的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还要强一些,你却把茶端给旁边那位“架着二郎腿”的“海龟”。

于是这位被忽视的国内人士开始思考:不好意思,我也把我孩子弄出去,忍不了这口气!最终,就产生了现在的小留学生扎堆现象!

“小留学生”套路详解:绕个圈“读大学”,回来就能“当大爷”?

外太空

如果现在可以成为“外星人”,但是要1个亿,估计家长又要开始幻想了!

如果我告诉你,还有比留学生逼格高无数倍的“外星人”机会,那这批为了“逼格”的家长,会不会认为在外星人面前,留学生也只是二类角色了呢?

人嘛,总是往着人少的的金字塔顶去奔,至于塔尖上到底有什么,他们也不在乎,因为到达塔尖,他就以为自己是王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