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國目前投資規模談不上“強刺激” 新基建尚難挑大樑


分析:中國目前投資規模談不上“強刺激” 新基建尚難挑大樑

中國各地近期公佈一系列重磅投資計劃,在提振市場信心同時也引發對於會不會重新走上投資刺激老路的擔憂。尤其“新基建”取代傳統基建成為熱議的高頻詞,新基建投資規模到底有多大,是否能擔當起穩增長重任,抑或只是另一場資本市場的狂歡?

業內人士認為應理性看待和認識投資問題,首先項目總投資和年度投資規模不能混淆使用,相對於龐大全社會投資規模,目前各地方政府推出的投資計劃還談不上是強刺激;而且中國也需要一定的適度投資,未來關注焦點應該從投資總量轉向調控投資結構,不斷擴大有效投資、精準投資比重。

而新基建毫無疑問是未來一個重要的政策方向,但投資規模現在在總投資中佔比還比較小,恐怕還不足以挑大樑;傳統基建目前仍佔大頭,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託底經濟穩增長上仍將發揮重要作用。

而且,新基建如5G基礎設施和充電樁等建設需要和相關產業發展協調推進,再如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發展更多應該是企業投資行為,因此在未來發展上不能簡單重複走老路,而是要用改革方式,進一步放開相關領域市場準入,防止“一擁而上”造成大量浪費。

“從目前已公佈的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投資規模看,它還談不上是一個投資強刺激,”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副所長汪文祥稱,各地投資計劃是包括新開工、在建、續建、儲備(擬建)項目在內、需要在今後數年陸續建設的重點項目包,分解到各年度實施的投資規模並不大。

據不完全統計,近期中國北京、河北等多省市相繼公佈的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總投資額已接近40萬億元人民幣。不過汪文祥對八個省市投資計劃分析後稱,若簡單平均,相當2020年每個省市重點項目投資規模只有3,487.5億元,按此簡單匡算全國31個省市區的重點項目投資規模是10.8萬億元。


分析:中國目前投資規模談不上“強刺激” 新基建尚難挑大樑

但中國2019年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已經超過56萬億元。

汪文祥在中宏院一篇署名文章中指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不需要進行投資強刺激,而且目前地方政府自身的投資增長能力有限;此外從需求看,當前市場上能夠承擔投資強刺激的投資項目和行業相對缺乏,當前市場運行並不支持和支撐實施投資強刺激活動。

他認為,從中長期發展看,中國也仍然需要一定強度的適度投資,但這種投資應該是適應結構轉型升級的、投資結構優化的、年度運行相對均衡、穩定、沒有大起大落的適度投資;關注焦點要從投資總量轉向調控投資結構,不斷擴大有效投資、精準投資比重,遏制無效、低效投資比重。

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副司長劉世虎日前在發改委例行發佈會上也表示,項目總投資和年度投資規模不能混淆使用,項目總投資需在建設工期內分年度實施,一個項目從開工到完工,可能需要若干年,特別是重大項目建設週期更長,而年度投資只是總投資的一部分。

**“新基建”恐不足以挑大樑**

有別於聚焦於“鐵公基”即鐵路、公路、機場和橋樑等的傳統基礎設施,“新基建”一般認為包括5G基礎設施、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特高壓、城際高鐵和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領域。

但事實上“新基建”並非是個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力度。“新基建”只是在最近才按下快進鍵,尤其是近期被中央相關會議多次點名之後。

“所謂的‘新基建’,往寬了算,也就是10%左右,還是挑不起大梁,”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日前在北京大學一場論壇上稱,他認為市場普遍認為的新基建的內容和中央文件比顯然是擴容了,裡面有些內容如特高壓輸電和城市地鐵等,其實已經進行了很多年,把它列到新基建裡面比較勉強。

他指出,此前有幾個省數萬億基建投資的計劃被冠了一個新名詞叫“新基建”,但仔細一看,實際是這些省多年的投資計劃,並不是這一年的,而且有的去年已經開始實施了。另外,投資規模上有幾個省的增速是在下降的,投資的內容大部分還是老基建。

中信建投證券宏觀和債券首席分析師黃文濤在研報中也稱,綜合看2020年新基建投資總規模可望達到9,120億元,拉動當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0.7個百分點。考慮到特高壓、鐵路、充電樁投資也屬於“舊基建”範疇,預計可以拉動2020年全口徑基建投資增長1.0個百分點、拉動不含電力口徑基建投資增長0.6個百分點。

受新冠疫情影響,中國2020年1-2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4.5%、基建投資同比下降26.9%,“新基建或主要起到‘補短板’的作用,但難以補上投資總量回落的缺口,”他表示。

劉世錦認為5G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充電樁等有必要,但也要看相關產業到底發展怎麼樣,;而像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實際上這些產業化的東西雖然具有平臺的性質,要算它是新基建也可以,但它基本上都是企業投資。

“企業投資和政府投資還是有很大差別,他不是前景看不清楚就把錢往裡砸。”他稱,“所以,新基建是很有前景,今後中國也得投,但在目前這個關口,到底能起多大作用,一定要認真分析。”

恆大研究院院長任澤平也表示,應該用改革創新的方式加快推動5G等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而不是簡單重走老路。他建議進一步放開基建投資領域的市場準入,尤其是為民營企業參與基建投資拓展渠道、消除限制,真正做到非禁即入、平等競爭。

“做好科學統籌規劃,防止‘一擁而上’和重複建設,或‘新瓶裝舊酒’,造成大量浪費,”他表示。

**避免變成資本市場的狂歡**

“新基建”概念持續升溫,近期已有多家大型公募基金公司如華夏、博時、鵬華等開始申報新基建主題基金。

“我們現在什麼事都容易炒,炒起來以後可能最實際的就是股市上的反應,有些行業股票大漲,但這和真正的經濟增長還是兩回事,”劉世錦稱。

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已經公佈了修訂中證內地基建主題指數的編制方案。

“中證內地基建主題指數”選樣方法調整為從涉及5G基礎設施、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領域的上市公司A股中選取50只市值較大的股票作為樣本股,指數名稱和簡稱分別調整為“中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50指數”和“新基建50”。修訂將於4月17日實施。

“‘新基建’概念變火,一方面是政策大勢所趨,另一方面也反映市場人心在TMT,只是換個名頭,以基建的名義來炒TMT而已,”國泰君安研究所首席全球經濟學家花長春此前也曾表示。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股市創業板指數.CNT在2月3日節後開市首日收盤大跌至1,795.8點後,即一路上行到2月25日一度摸高至2,293點。科技股這一波吸睛行情也導致節後科技類基金炙手可熱,爆款基、“日光基”頻出。

不過隨後海外疫情蔓延,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大跌,創業板指數也未能倖免,今日收盤報1,937點。


分析:中國目前投資規模談不上“強刺激” 新基建尚難挑大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